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舒伯特藝術歌曲的特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德奧著名音樂家弗朗茨·舒伯特(F.Shubert,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享有“歌曲之王”的美譽,這些藝術歌曲的創作技術非常值得分析與借鑒。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晚安》
  1 鋼琴聲部的寫作特色
  保羅·亨利·朗曾對舒伯特鋼琴聲部寫作的給予高度評價:“舒伯特的伴奏所起到的作用,有點像莫扎特歌劇中的管弦樂隊,他為聲樂之花的生長提供了氣氛和土壤?!盵1]舒伯特的鋼琴寫作是他藝術歌曲中的一大特色,他將鋼琴作為一個單獨的聲部,使鋼琴聲部在他的藝術歌曲中超越了伴奏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了鋼琴的作用,與聲樂形成了重奏或復調關系,使得篇幅短小的藝術歌曲充滿戲劇色彩。
  “譜例1”是歌曲的開始部分,鋼琴的右手展示出主題,左手的柱式和弦織體圍繞d和聲小調以連續的八分音符節奏緩緩奏出。主題旋律的連續跳進下行如同失意的嘆息,左手的伴奏織體如同孤獨的流浪者緩慢行進的步伐,鋼琴聲部從前奏開始便奠定了此曲壓抑、悲傷的感情基調。前奏之后,歌唱旋律配以歌詞再度呈現,演唱者唱到“我來時是孤單一人,我走時還是孑然一身”,為前奏奠定的感情又多添一份傷感。此時的歌唱旋律與前奏鋼琴展示的主題旋律一致,由此可見舒伯特這首歌曲是先有前奏后有聲樂的,也可以反映出作者并不只是將鋼琴作為一種伴奏樂器,而是將其看作獨立的一個聲部。
  舒伯特將鋼琴聲部作為獨立的一個聲部來寫作還體現在歌曲中對比復調的運用。在歌曲《晚安》中,主調織體為最主要的織體形態,而隱性的復調織體就需要透徹地分析出來,并且在演奏或演唱時更加注意。
  “譜例2”的第3小節鋼琴用八度彈奏旋律,隨后第4小節對其進行高四度模進,之后該旋律又重復一次,此時的人聲旋律是在此鋼琴旋律的基礎上用單對位法寫出的,其節奏型與鋼琴旋律聲部相對應,兩條獨立的旋律合成一個單一的和聲結構,而這兩條旋律又保持自己的旋律特點,從而形成了對比復調,由此也不難看出鋼琴在舒伯特歌曲中的藝術性。
  2 調式調性設計的特點
  大小調的頻繁轉換是舒伯特藝術歌曲創作中的一大特征,《晚安》的調式調性為d和聲小調→D自然大調→d和聲小調。靈活的調性轉換是為了表達更豐富的感情,同時也使該作品色彩多變,在歌曲《晚安》中不僅有同主音大小調、同名大小調的相互轉換還有近關系調的轉換。
  “譜例3”是從d小調開始的,第4小節的第一拍是d小調的Ⅰ級和弦,此和弦同時也是F大調的Ⅵ級和弦,第二拍是F大調的V7和弦,調性由d小調轉到同主音大小調F大調上。在第8小節同樣又以F大調的Ⅰ級與bB大調的V級為共同和弦,調性從F大調離調到近關系bB大調上,此處調性變化的片段,是對前面旋律的高四度模進而來的。在情感表達上,調性變化引起的調性色彩的改變增強了音樂的感染力,通過對同一材料進行高四度的模進又使得所表達的情感更濃厚一分。
  舒伯特在強調傳統調性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同時更加注重調性的色彩性對比,與古典主義時期的寫作手法對比,舒伯特既有以前近關系調的相互轉換,又比以前更強調調性調式的明暗關系,使得調性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歌曲中情緒的變化和藝術形象的塑造。
  3 結語
  通過分析《冬之旅》開篇這首作品《晚安》,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地體會到舒伯特藝術歌曲中的藝術性,從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第一,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看似簡單短小,通過仔細分析后實則不然,其中運用了變化、轉調、多聲部寫作等豐富的作曲技巧;第二,舒伯特把聲樂與鋼琴結合得恰到好處,鋼琴聲部在歌曲中不僅是伴奏,單獨彈奏出來也是一首完美的鋼琴曲。
  舒伯特在原有藝術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與創新,其對歌詞的理解詮釋、對調性的創新運用、對伴奏的發展突破,都為后來的藝術歌曲創作樹立了典范。
  參考文獻:
  [1] 保羅·亨利·朗(美).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楊燕迪,等,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477.
  [2] 希爾馬(德).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舒伯特[M].王劍南,譯.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 陳潔.詩樂合璧  情景交融——試論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意境美[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02):137-1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8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