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方面壓力的日益增加,競爭逐漸轉變為心理素質的競爭,同時學生成長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發展受到的影響也在增大。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疏導,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習與生活。本文從學習轉變引導、團體活動、環境構建三個方面,嘗試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心理健康 建議
隨著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對各種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強烈,進而推動著中等職業學校的快速發展。同時大學擴招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生源質量下降。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一線勞動者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素質直接決定著未來一線勞動者的素質。[1]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當前社會快速發展,造成競爭壓力的增大,成長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發展,心理健康發展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心理問題較以前更為顯著和突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力發展教育的同時,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針對職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甚是欠缺。要預防、減少和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就必須尋求有效的心理健康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職生現存心理健康問題
1.中職生個體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問題
中職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心理和生理不斷趨于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處在不斷形成之中,在情感方面顯得情緒不穩定、控制能力差、挫折容忍力較弱[2]。由于日常學習生活由普通中等教育轉變為中等職業教育,教育發展方向由升學轉為就業,同時面對社會生活、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現狀,一旦處理不當就會使中職生產生自卑、焦慮、抑郁、恐慌等心理問題,嚴重的也會出現精神和行為異常。
2.中職生學習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中職生學習基礎大多較差,在中考中落榜,經受了一次打擊,被老師、家長視為“差生”;由于大家對中等職業學校理解的錯誤和偏差,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受到家長的抱怨,在引起心理問題的同時也容易變得極端、叛逆。沒有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感到前途迷茫,在文化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的學習過程中,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屢次失敗,不斷遭受新的挫折,逐漸失去信心,形成消極情緒,產生厭學心理。
3.人際交往方面心理健康問題
中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少數為二胎家庭頭胎子女,因此自我意識強,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往往只考慮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意識淡薄。在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不理想,得不到認同感,在人際交往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普遍存在自私心理,對同學、學校的關心不足,甚至漠視,回避一些正常的社會交往,對老師、家長以及周圍的環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容易寄情于網絡,社會性交往萎縮[3]、異性交往存在行為偏差、代際交往隔閡明顯和網絡交往失度失范。
二、針對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
1.增加學業轉變引導力,加強就業指導
中等職業學校應當重視在入學階段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清楚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以就業為目標的學習,相比于理論學習更偏重對實踐能力的學習。普通高中生,畢業還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才會投入工作,有足夠的時間養成自己良好的態度、觀念。中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標,中職生畢業就將投入工作,學生對于未來的就業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同時對社會就業現狀也不曾了解。[4]
因此通過學校對學生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明確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因人而異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進行全新的人生規劃。教師也應當重視不同課程領域對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做好課時計劃,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調學科間的聯系性,增強技能學習的實用性。在有了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生對學習才會擁有內在動力,感到前途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未來的期盼和對知識的渴望。
2.增加團體活動,引入社會實踐
團體活動與社會實踐有利于增強集體凝聚力,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可以增強學生情商,更多的為團體內其他人思考。社會實踐活動有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社會中,去接受實踐的鍛煉,增長處理實際問題的才干,拓寬實踐經驗與閱歷,提升學生的向心力、集體領導力與凝聚力與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等,促進學生個人全面素質和個體綜合能力的提升。
3.注重校園及校園周圍環境構建
每個人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勢必有不同的性格,在對問題處理、思維方式等各方面都不同。中職生處于叛逆期,被他人認同程度不夠,急需被他人認可,因此校園及周圍環境對學生影響極大。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當重視校園及周圍環境的建設[5],在人文環境上,在教師招聘、培訓上,注重教師日常行為、個人素質與個人品德,嚴格管理學校外來人員的進入;在精神環境上,注重校園標語的建設,營造博學多思、活學活用的學習氛圍,培養樂于奉獻、積極向上的個人態度,構建樸實、文明、創新的校風,創建溫馨校園,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關系著未來祖國一線勞動者的素質,具有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需要學校全體師生共同向構建學校良好心理健康氛圍努力,不斷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在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上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徐景雙.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政策價值取向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3]李君霞.互聯網對中職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李紅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4,(04),139-140.
[5]阮林,構建高效和諧園的評價模型和信息系統研究[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作者簡介
孫田(1993—),女,漢族,吉林省松原市人,職務: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