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而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改變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能力,教師要通過整理閱讀內容、建立學習小組、達成共識性認識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本文通過闡述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研究教學方法,進一步加強群文閱讀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教學研究
隨著教育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進,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出現改善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令學生能夠理解并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而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則是合理地分配小組及輔助學生建立閱讀框架,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打好基礎。
一、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1.開拓視野
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思想品格與理解能力,而在語文教學中其實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及理解能力。語文課本知識是碎片化知識,雖然有著由簡至繁、由易至難的轉化過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各個章節內容和單元內容是不存在內在聯系的,而這樣的碎片化知識讓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變得更加的困難,同樣造成教師教學上的困難。而群文閱讀,則是在整合碎片化知識的基礎上構成一種突破性閱讀教學,在教師與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條件下以一個議題或一組議題進行集體討論或建構最終達成共識性認識,而就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而言,則是以課本內容為基礎,以單篇文章、單元為組、整本書為議題展開閱讀,并進行一定的相近內容的拓展,進而達到課內、課外閱讀效果,講求實用性,綜合性,將碎片化知識聯系起來,達成某種內在的聯系,令師生達成共識性認識,開拓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應用及理解能力,完成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2.強化理解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核心,而教師的任務則是教會學生如何應用知識,而應用知識的基礎上能綜合性地理解知識,能夠將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進而能夠應用到實際中去。因此,在教學匯總,必須強化理解,而基于核心素養展開的語文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快的理解知識、能夠全面化的了解知識、能夠綜合性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而擁有實際應用的能力。通過該方式的應用, 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知識,并拓展知識深度,分析知識的內在聯系及綜合應用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更多的內容,理解更多的知識,實現高效的學習,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輔助學生去綜合知識,發現內在關聯,強化理解,在逐步引導下與學生達成共識性認識。
二、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1.構建學習小組為教學的基礎
在教師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就此教學方式進行小組的構建,通過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討論,在討論中達成共識性認識,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而教師的任務,則是構建完整的學習小組,并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合理分布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通過長時間的累計學習彌補學生的缺點,通過設置不同的學生感興趣的目標來提高組內學生的溝通情況,解決組內學生在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并輔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以小組形式展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話題的選擇必須具有廣識性,既能夠在內容上進行拓展,也能讓學生從各方面進行討論,并在理解上能夠達成一種共識或多種共識,如此,才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綜合性的認識,教師也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學目標。
2.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閱讀框架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本各個單元章節閱讀內容基本處于獨立狀態,也就是由單獨的知識點形成整本書的構建,單從章節內容上來看,很難看出教學內容上有什么內在的聯系,但從整個知識單元或整本書來觀察,會發現其存在著一定內在聯系,而這種內在聯系,能夠讓學生縱觀學習內容,進而通過這種內在聯系更快地掌握知識、理解知識并記憶知識。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展開對應的教學,通過框架的構建讓學生對單元或整本書的學習內容有一個綜合的認識,并通過合理的規劃讓學生進行學習,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生閱讀能力、閱讀體系的建立等,在此基礎上才能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閱讀框架,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進而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中,制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閱讀能力分組,構建閱讀體系來完成教學。1.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及選用的文章類型來進行制定,上冊從《大海的歌》《帽子和鳥窩》《吹泡泡》《沙灘上的童話》,到語文百花園一到八,其中有古詩、寓言故事等,其中古詩詞分布在百花園三和百花園六,從古詩詞的角度來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時,則可以古詩詞解讀為目標,跳過課本順序直接從《早發白帝城》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四篇古詩制定教學目標?;蛘呖梢杂删暗角槌霭l,選擇以景抒情的文章,或者單純描寫景物的文章,從《大海的歌》開始,選擇上冊中所有以境抒情的文章完成制定教學目標。2.學生閱讀能力,教學目標制定后,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分組,也就是根據學生興趣、閱讀偏重點等進行分組。3.閱讀體系建立,在教學目標確定中,已經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閱讀體系的建立就是在此基礎上遵從一定的規律安排閱讀的先后進而制作閱讀目錄,讓學生按照目錄進行先后閱讀,由簡至難的順序制定閱讀目錄,構建閱讀體系,如此,學生在按照教學目標進行討論時,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三、建立完整的閱讀流程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群文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長期積累閱讀的過程,不僅僅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對閱讀有興趣以及有完整的閱讀內容框架,還需有一個完整的閱讀流程,也就是閱讀時間的安排、閱讀準備、閱讀方式。而站在教室的角度,則需要對學生閱讀有綜合的概念,也就是合理的規劃學生的閱讀時間、為學生閱讀做充分的準備、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就學生閱讀情況展開各方面溝通。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閱讀習慣、興趣、內容框架構建的基礎上,制定學生閱讀時間規劃表,如,就一周而言,學生在周一到周圍時間段的每天的語文閱讀時間規劃以及周六周天的語文閱讀時間規劃。而準備工作則是準備閱讀內容、為學生營造語文閱讀的神秘感、為學生準備語文閱讀環境等,如教師在與學校、圖書館、家長各方面的溝通下,以周六下午展開課外閱讀內容拓展,前往圖書館學習,如此,教師就必須準備圖書館環境、閱讀內容及區域、維持秩序、保證學生安全等。而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在課余或家庭時間,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一定的引導技巧、一定的理解方法闡述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有一個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同時,做好溝通工作,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狀況和閱讀情況,與家長一起展開對學生的教學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而只有展開合適的教學,才能達到理解學習內容的目的,而群文閱讀教學就是以單篇、單元和整本書及課外拓展內容為一組并以小組形式展開師生討論達成共識性認識的教學方式,在此模式下拓展內容、強化理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志舉.基于提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群文閱讀的思考[J].學周刊,2019:124.
[2]黃蓓蓓.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華夏教師,2019(08):66.
[3]羅先慧.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2018年度綜述——基于2018年《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統計分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9:4-9.
[4]張麗華.群文閱讀要從兒童立場出發——基于提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群文閱讀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6:7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49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