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關于家校合作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自古以來,學校與家庭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和活動地點,因而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學校和家庭之間就必須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并站在合力教育孩子這條戰線上,創立一個能讓孩子良好并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班主任要不斷創新與家長交流的方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交流學生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這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樹立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開創家校合作的新局面,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班級。
【關鍵詞】班主任;家校合作;教師;相互配合
家校合作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學生成長和學習的路上,需要學校與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的發展,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道路。
一、讓家長懂得配合
要想家長有意識地去配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開始就讓家長知道這學期的學習活動安排。對此,班主任應當在每學期的開學初召開家長會,同時要在會議中明確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學校作息時間、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等。這樣,可以讓家長心里建立潛移默化的配合模式,從而更好配合班主任的教學工作。
如果能讓教師與家長在同一步調和形式去教育孩子,引導學生自由健康發展那是最好的。因此,我們可以組織家長半學期來課堂聽一次課的方法,來讓家長了解到老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所學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促使家長結合老師的方式去教導孩子,無形之中就讓教師與家長統一著步調。
對于學生而言,好奇心是最強,同時玩樂亦是如此。因而學校可以在一些節日舉辦一些有益的活動來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例如,可以在“六一兒童節”“元旦”舉辦內容豐富的活動,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同時讓家長參與其中,使家長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以及讓家長認可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與家長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教師要把握住能與家長交流的任何機會??梢栽诩议L接送孩子的時候與家長進行短暫的溝通,這樣一天能有四次機會,能夠讓雙方大概的了解到學生在校情況和在家情況。教師和家長在交流中達到配合,進行合力教育,為共同教育好學生打下扎實基礎。
二、倡導家長與教師互訪
1.教師家訪
大部分家長因忙于工作,導致家庭教育觀念的淡薄,在這些家長看來,對學生只需要做好相應的后勤保障工作即可,而學習、教育等問題則可以全權交給學校去處理;還有就是部分家長可能自卑感較強,覺得學生成績不達尖無顏面對老師和班主任;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心高氣傲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的事情無需老師操心,自己能夠處理得當。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應當保持博大的胸懷,耐心并積極地和家長們交流學生的情況,取得家長的認可。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當下網絡媒體的便利,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表現,爭取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2.家長專訪
在學生的學習成績、道德品行和行為方式的發展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擔當著重要的地位,都是學生的教育者。作為班主任教師,去學生家里進行家訪這是班主任教師應盡的責任,同時家長也應當積極主動地到學校進行專門的訪問,積極配合班主任的教學工作。一個班級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四五十人,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因而在進行家訪的時候也是只能選人家訪,無法面面俱到,顧及每一個學生。所以,家長可能在等教師的過程中錯失教育的良機,影響到學生的發展,要明白教師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在校的時候要處理繁瑣的工作,下班還需要進行家訪;倒不如家長主動出擊,花費自己的一點精力,主動到學生找班主任進行詳細的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相信這是非常值得的。當然,家長也可以通過微信、QQ、電話、信息等方式去與班主任進行溝通。
三、“五自”中合作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對孩子的“溺愛”和強制,因此誕生讓處于這類家庭教育中的孩子喪失了應有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對于這類情況,學校的做法則是在平時的教學中,用“毛澤東小時候”“懂事的朱德”等故事對學生進行熏陶,同時也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當然學校還會定期開展各種勞動活動。當學生回到家中,我們學校會與家長溝通好,規定每周一次“自理日”“我是小當家”或者“小幫手”等有意義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學會自理,體會父母勞作的辛苦,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強化自我的管理意識,從根本上改善當下學生“衣來伸口,飯來張口”的不良現狀。好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們學校特地召開專門的研討會,其中也邀請了家長參與其中,主題主要是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同時也讓有這方面經驗的家長和教師進行了發言;我們對此還制定了相應方案,并存檔封存。
自“自理日”和“我是小當家”的活動開展以來,便收到家長們的好評。這類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改善了學生“驕橫”“嬌氣”的性格,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之艱辛,并對家務勞作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家務勞動讓學生自身得到一定的發展,也讓學生的內在品質得到一定提升。在學校與家庭雙方的合力配合之下,不僅改善了家校關系,也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形成了教育合力。
總而言之,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緊隨時代的腳步,努力認真的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新的觀念和教學理念,站在全新的格局上更深一層的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同時為家校合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傾盡一生教育學生,創新家校合作,讓家校合作煥發無限生機。
參考文獻:
[1]馬忠虎.對家校合作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3):26-32.
[2]劉翠蘭.影響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
[3]高云珍.家校合作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10):89-90.
[4]劉洋.“家校合作”對班主任與問題學生及家長之間重建信任之意義研究[J].亞太教育,2015(16):258.
[5]戴育紅.廣州市中小學家校合作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班主任問卷[J].教育導刊,2018:35-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49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