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高太芬
摘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書聲瑯瑯”應該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營造情境,讓孩子有目的地讀書,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方法;閱讀能力;閱讀評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書聲瑯瑯”應該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語文教學改到了什么程度,放棄了讀,也就等于放棄了一切,就不成其為語文課了。我們都明白,“讀”是架設在學生的情感與文章固有思想感情之間的一座橋梁,如果沒有這座橋梁,學生的情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難產生共鳴,學生就很難從文章中受到熏陶與感染,就不會從文章中汲取營養,更難有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踐行以讀為本,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讀有所為,層次分明
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讀書,應該有一定的目的?!邦A則立,不預則廢”,這在指導學生讀書方面,也同樣是非常實在的,讀的目的應該是讀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核心。綜觀讀書目的,或是認識字詞,掃清障礙;或是感知課文,概括內容;或是評詞析句,鑒賞評價;或是據文想象,發展思維……
在我們平常的讀書活動中,常見有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學生讀無所為,味同嚼蠟,但迫于教師威力,不讀則又不行,所以,盡管學生讀得“賣力”,讀得“起勁”,但收效甚微;另一個極端是教師在學生讀書之前,提出諸多要求,設置若干問題,這樣一來,讀有所為是做到了,但學生才剛剛接觸課文,面對那么多問題,恐怕只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因此,在學生初讀課文時,不宜給學生過多束縛,應該讓目的“隱身”,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逐步滲透讀的目的和要求,讓學生與課文之間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學生有了與課文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再讓目的“上線”,從“隱身”中走出來。即提出明確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反復研讀,引向深入。
二、營造氛圍,實現“對話”,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如果我們教師激不起學生的興趣,那他們就無法進入文本,就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讀起書來,當然就索然無味了。在語文閱讀課中,我們不難見到如此現象:教師反復啟發,聲嘶力竭;學生始終“不來電”,更有甚者,個別學生面部麻木,神情恍惚。為什么產生如此現象,原因就在我們沒有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沒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
那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呢?關鍵是要讓學生進入文本,與文本、教師、學生充分“對話”。我們可以采用這些辦法:
?。ㄒ唬┰佻F場景,拉近時空距離
在學生讀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聯系學生實際,運用多種手段(音像、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閱讀、感知、體驗,從而得到語言訓練,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ǘ┥钊敫形?,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
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學生在深入感悟課文之后,他們就會為文中主人公的喜而喜,憂而憂,樂而樂,痛而痛;他們就會為作者的憤怒而憤怒,為作者的高興而高興,他們就會把讀書當作是他們自己情感的宣泄。
?。ㄈ╋L趣幽默,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就著課文內容,語言風趣幽默,課堂上學生笑聲不斷,教師充分讓學生嘗試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入情入境,朗讀效果顯而易見。
(四)添減詞語,對文本進行再創造
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合理的添減詞語,再通過反復朗讀去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文本的“弦外之音”,可謂感之余外,受之于心,學生往往更愛讀,也讀得更好
三、注重讀法指導,“授之以漁”
目前,“你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好象是語文教師的一句口頭禪,但是,我們教學面對的是兒童,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是渴望自由朗讀而又不具備自由朗讀能力的一族。所以,小學語文課堂的朗讀,不是“你想怎樣讀就怎樣讀”那樣簡單,而應該是在老師指導下,逐步學會自主讀書。
?。ㄒ唬白x”的方式指導
在閱讀教學中,讀的方式很多,如齊讀、默讀、輪讀、引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輕聲讀、快速讀、表演讀;誦讀、精讀、略讀等等。教師應根據每個環節的目的安排,依據課文不同的體裁、課型、類別,引導學生采取有效的讀書方式,讓學生掌握真正適合自己的讀書技巧,突出教師教學的示范性與導向性,以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二)“讀”的層次引領
讀書有三個層面,即正確、流利、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這三個層面的要求,精心設計,具體指導。
四、加強評價,提升讀書能力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評價則是感受、理解、欣賞能力的綜合反映。讀的評價應該貫穿于讀的過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語文教師,應該上下而求索。不過,無論是從學科特點來說,還是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來說,亦或是從語文的教學規律來說,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應該是不容動搖的。綜上所述,語文課堂踐行以讀為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212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