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宋書君
【摘要】分層教學運用的重點就是面向整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性差異,開展因材施教。高中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分層教學的運用,其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學習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主要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數學作為高中時期的基礎學科,其對學生思維、探究、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高中數學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運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而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這就導致無法全面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與相關能力。通過分層教學的運用,其作為全方位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因材施教,將其應用于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在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基礎上,對分層教學的作用和優勢進行充分發揮,從而使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一、基于學生分層的數學教學
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空間,并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引導。對于高中數學而言,其通常具有相應的難度,這就致使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也存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對其實施分層教學是極為重要的。該階段的分層并不是傳統的根據成績好壞實施的分層,而需數學教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并按照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與喜愛程度等開展分層。這種分層是數學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情況后進行的分層,而非按照考試排名的分層,否則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不利影響。高中數學老師可把學生分為三層,如(A)好、(B)中、(C)差,共三層。A層學生是優等生,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較高,不僅態度積極,而且學習能力較強,教學中,教師對其要求相對嚴格;B層學生是中等生,其學生的態度較好,但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或者學習的興趣缺乏,能夠充分掌握基礎知識,且習題基本能夠完成,教師可適當給予其拔高題,加強培養;C層學生是學生數學能力較差,且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較低的學生,其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就存有相應的困難,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相關問題,致使其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面對該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其加強基礎題的練習,并鼓勵與表揚學生,以此使其學習的積極性逐漸提高。
二、基于教學目標分層的數學教學
分層教學的應用,其主要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實施分層。教師在完成上述的學生分層后,就需要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對教學態度進行轉變,以此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需按照學生分層狀況,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即A層的學生,由于學生能力較強,教師需注重教學難度的提升,并設置難度系數相對較高的教學目標,逐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以此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研究中;B層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扎實,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則需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培養,并在掌握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注重其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C層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教師則可將其教學目標設置為熟記數學公式,且能夠對相關算法進行理解,并能夠解答出基礎性的數學運算題。在明確教學目標后,數學教師就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其內容優化需注意結構上的遞進關系,層層深入,在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后,才能向下層進發。
三、基于教學內容分成的數學教學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運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這不僅會影響優等生學習的提升與飛躍,而且還會使差等生無法跟得上教學進度,并對全部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分層教學的運用,主要是根據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實施合理分層,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于每個層次都需開展對應的訓練內容,并開展對應的分層評價,充分關注各個層次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能力提升狀況,從而使每個學生通過分層學習都能夠得到相應的進步與提升,并使學生實現全面化、個性化的發展。例如,在對函數的有關內容實施教學時,想要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教學內容分層,A層的學生主要是對函數的應用及知識拓展進行學習,并使其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B層的學生主要就是能夠掌握函數關系,并能夠實現函數的應用,充分學習到函數應用題的具體解法,從而使其解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對于C層學生而言,由于其學習基礎相對較弱,教師可對函數圖像與概念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并深化學生的印象,充分了解到函數的基礎知識。
四、基于課后作業分層的數學教學
課后作業不僅能反映出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是分層教學開展的必備部分,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的情況,通常能體現出其對課上內容的吸收情況以及對課上知識運用于解題中的能力。數學教師則按照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情況與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對傳統的留作業“統一”的做法,以確保每個學生通過課后作業都能夠獲得相應鍛煉,并在自我的超越中,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與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這不僅不會給學生增加壓力,而且還不會感到題目太容易而沒有意義。因此,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分層,對其布置三個層次的課后作用。例如,A層的學生課后習題主要為拓展題,其更注重對便捷新穎的解題方法進行研究,并對自身的解題與學習能力進行不斷提高;B層的學生主要是在完成基礎題的時候,對思考題進行完成,并對學生的思路進行不斷擴寬,以此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實現有效運用,并使其思維更為活躍;C層的學生主要是完成相應的基礎題型,充分掌握數學公式與相關解題步驟,確保學生在做簡單題的時候不出錯,盡可能完成中等題,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作業布置時,不能具有強制性,需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輕松地完成課后作業,并通過課后習題有所收獲,實現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運用于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實際學習的實效性與各項能力的提高重要方法,而且還是新課程標準的必然要求?;诖耍咧袛祵W老師需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個體差異,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核心,避免分層教學形式化,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夠有所收獲,并實現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使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德明.基于分層教學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53.
[2]趙象成.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31):43.
[3]陳志通.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淺析[J].讀與寫,2019,(09) :79.
[4]唐山.基于分層教學模式下的高中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和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26.
[5]韋金平.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教師教育論壇(第五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536.
[6]祁仲秋.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7):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205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