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石獅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良德

  [摘要]湄洲灣環境監測站于2008年8~9月對石獅市近岸海域進行4個航次的調查監測。文章介紹了此次調查的方法和結果,并針對石獅市近岸海域的環境質量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污染防治建議。
  [關鍵詞]石獅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
  
  1海域水質調查
  1.1站位布設
  此次調查按近岸密、遠岸疏的原則,共布設15個站位,石獅東岸站位:1#、2#、3#、4#、5#、6#、13#、14#、15#,泉州灣站位為:7#、8#、9#、10#、11#、12#,其中12#、13#、14#、15#四個站位為參照點。其站位布設詳見圖1,站位編號和經緯度見表1。
  
  圖1石獅市近岸海域水環境調查點位
  
  表1站位編號和經緯度
  海域 站位編號 名稱 經度 緯度
  石獅東岸 1# 黃金海岸 118°43′11″ 24°40′06″
   2# 紅塔灣 118°43′48″ 24°40′25″
   3# 下宅溪入海口 118°43′45″ 24°41′03″
   4# 錦尚工業區 118°44′57″ 24°42′42″
   5# 五堡工業區 118°46′14″ 24°43′56″
   6# 大堡工業區 118°47′20″ 24°44′57″
   13# 參照點 118°48′20″ 24°48′46″
   14# 參照點 118°48′16″ 24°43′12″
   15# 參照點 118°45′47″ 24°40′15″
  泉州灣 7# 養殖基地 118°44′26″ 24°46′38″
   8# 大廈 118°43′53″ 24°47′48″
   9# 石湖碼頭 118°43′49″ 24°49′10″
   10# 錦里 118°41′22″ 24°48′24″
   11# 交界點 118°39′21″ 24°48′13″
   12# 參照點 118°39′37″ 24°50′25″
  1.2 監測項目和方法
  監測項目:色度、pH、鹽度、溶解氧、COD、BOD5、懸浮物、無機氮(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活性磷、石油類、硫化物、揮發酚、銅、總鎳、總鉻共17項,監測方法見表2。
  
  
  表2監測方法
  序號 項目 方法依據
  1 色度 鉑鈷標準比色法(A)GB90113-89
  2 pH pH計法 GB 17378.4-2007
  3 鹽度 鹽度計法GB 17378.4-2007
  4 DO 碘量法GB 17378.4-2007
  5 COD 堿性高錳酸鉀法GB 17378.4-2007
  續表2
  6 BOD5 五日培養法GB 17378.4-2007
  7 懸浮物 重量法 GB 17378.4-2007
  8 氨氮 靛酚藍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2007
  9 硝酸鹽氮 鋅鎘還原法GB 12763.4-2007
  10 亞硝酸鹽氮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7378.4-2007
  11 活性磷 磷鉬藍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2007
  12 石油類 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7378.4-2007
  13 硫化物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2007
  14 揮發酚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GB 17378.4-2007
  15 銅 陽極溶出伏安法GB 17378.4-2007
  16 總鎳 等離子體質譜法 美國國家環保局方法EPA-200.8
  17 總鉻 等離子體質譜法 美國國家環保局方法EPA-200.8
  
  
  
  1.3監測時間和頻次
  2008年8月15日大潮低平,8月16日大潮高平,9月21日小潮高平,9月25日小潮低平,進行4個航次采樣監測。
  
  2評價因子、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內容
  2.1評價因子
  選擇評價因子: pH、溶解氧、COD、BOD5、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硫化物、揮發酚、銅、總鎳、總鉻共12項。
  2.2評價標準
  海水水質評價標準按GB3097-1997執行,計算樣品超標率時統一采用二類海水水質標準。
  2.3評價方法
  2.3.1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評價法確定水質類別
  2.3.2水質富營養化狀況等級按表3等級劃分指標來確定
  富營養化指數E的計算公式為:
  E=COD×無機氮×活性磷酸鹽×106/4500
  注:上式中污染物濃度單位以mg/l表示。
  
  表3水質富營養等級劃分指標
  水質等級 貧營養 輕度富營養 中度富營養 重富營養 嚴重富營養
  指數E E<1 1≤E<2.0 2.0≤E<5.0 5.0≤E<15.0 E≥15.0
  
  
  
  2.3.3定性描述海域整體水質狀況時,按表 4的5種方法表征。
  表4海水水質狀況級別
  確定依據 水質狀況級別
  一類海水比例≥60%,且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90% 優
  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80% 良好
  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60%,且劣四類海水比例≤30%;
  或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60%,且一至三類海水比例≥90% 一般
  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60%,且劣四類海水比例≤30%;
  或30%<劣四類海水比例≤40%;
  或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60%,且一至四類海水比例≥90% 差
  劣四類>60% 極差
  
  3水質監測結果與評價
  3.1海域水質狀況
  4個潮期監測數據平均值統計結果表明:泉州灣二類水質比例為33.3%,劣四類水質比例為66.7%,一、三、四類水質比例均為0,劣四類水質比例>60%,該海域整體水質狀況為極差。石獅東岸二類水質比例為77.7%,三類水質比例22.3%,該海域以二、三類水質為主,其整體水質狀況為一般(詳見表5)。
  表5泉州灣和石獅東岸各水質類別比例
   泉州灣 石獅東岸
  一類 0 0
  二類 33.3% 77.7%
  三類 0 22.3%
  四類 0 0
  劣四類 66.7% 0
  15個站位沒有一類和四類的水質,劣四類水質均分布泉州灣,各站位的水質狀況見表6。泉州灣的水質類別出現了“跳躍”式,顯示了河口的特征,石獅東岸水質類別集中在二類和三類,遠離岸邊的13#、14#、15#均為二類水質。

  表615個站位水質狀況
  海域 站點編號 水質類別 水質級別
  石獅東岸 1# 二類 良好
   2# 二類 良好
   3# 二類 良好
   4# 二類 良好
   5# 三類 一般
   6# 三類 一般
   13# 二類 良好
   14# 二類 良好
   15# 二類 良好
  泉州灣 7# 二類 良好
   8# 二類 良好
   9# 劣四類 極差
   10# 劣四類 極差
   11# 劣四類 極差
   12# 劣四類 極差
  
  3.2各潮期水質情況
  高平潮水質比低平潮好得多,水質與潮期關系密切。從表7可以看出,高低平潮水質變化明顯,二類和劣四類的水質類別比例波動很大,水質呈現越級性的跳躍,表明石獅市近岸海域海水交換比較充分。
  表74個潮期各水質類別比例
   大潮 小潮
  水質類別 低平 高平 低平 高平
  一類 0% 0% 0% 0%
  二類 53.3% 80.0% 40.0% 80.0%
  三類 0% 6.7% 13.3% 20.0%
  四類 6.7% 6.7% 6.7% 0%
  劣四類 40.0% 6.7% 40.0% 0%
  各站位各潮期的水質狀況和超標污染物詳見表8,3#、4#、13#、14#四個潮期水質比較穩定,均為二類,其余的站點水質均跟隨潮期的變化而變化。
  
  表8各站位各潮期的水質狀況和超標污染物
   大潮 小潮
   低平 高平 低平 高平
  海域 站點編號 水質類別 主要污染物 水質類別 主要污染物 水質類別 主要污染物 水質類別 主要污染物
  石獅東岸 1#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三類 銅
   2# 二類 / 二類 / 三類 銅 二類 /
   3#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4#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5# 二類 / 二類 / 劣四類 溶解氧 三類 溶解氧
   6# 二類 / 二類 / 劣四類 溶解氧 三類 溶解氧
   13#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14#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15# 四類 溶解氧 二類 / 二類 / 二類 /
  泉州灣 7# 劣四類 無機氮、總鎳 二類 / 四類 活性磷 二類 /
   8# 劣四類 無機氮、總鎳 三類 溶解氧 三類 無機氮 二類 /
   9# 劣四類 無機氮 二類 / 劣四類 無機氮、活性磷 二類 /
   10# 劣四類 無機氮、pH 二類 / 劣四類 無機氮 二類 /
   11# 劣四類 無機氮、pH 四類 無機氮 劣四類 無機氮、活性磷 二類 /
   12# 劣四類 無機氮 劣四類 無機氮 劣四類 無機氮、活性磷 二類 /
  
  
  
  4污染物分析
  石獅市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溶解氧、活性磷,其它超標污染物有:銅、總鎳、pH。在參與評價的12個監測項目中,四個潮期60個樣品超標率均為0的有:COD、BOD5、石油類、硫化物、揮發酚、總鉻。
  4.1主要污染物
  4.1.1無機氮
  石獅市近岸海域無機氮平均值為0.233 mg/l,樣品超標率為27.1%,最大值出現在石湖碼頭(9#)的大潮低平潮時,濃度為0.946mg/l,超二類水質2.15倍,最小值出現在石獅東岸14#(參照點)小潮高平潮時,濃度為0.033 mg/l。
  無機氮濃度梯度呈現明顯的空間分布特征,各站位無機氮均值從大到小排序和超標倍數見表9。調查結果顯示,泉州灣無機氮濃度明顯大于石獅東岸,泉州灣入海河口水質受晉江、洛陽江上游的影響明顯,石獅東岸13#(參照點)濃度剛好介于兩個海域之間。
  表9各站位無機氮均值從大到小排序和超標倍數
  海域 站位編號 無機氮mg/L 超標倍數
  泉州灣 12# 0.598 0.99
   9# 0.510 0.70
   10# 0.509 0.70
   11# 0.506 0.69
   8# 0.259 /
   7# 0.248 /
  石獅東岸 13# 0.125 /
   6# 0.117 /
   3# 0.108 /
   15# 0.099 /
   2# 0.091 /
   1# 0.090 /
   5# 0.083 /
   14# 0.076 /
   4# 0.075 /
  4.1.2溶解氧
  各個潮期均有個別站位出現溶解氧超標情況,樣品超標率為10.0%,最小值出現在大堡工業區(6#站位)小潮低平潮時,濃度為2.69 mg/l,此外五堡工業區(5#站位)、大廈點(8#站位)、石獅東岸15#(參照點)也出現溶解氧超標情況。
  4.1.3活性磷
  活性磷平均值為0.010 mg/l,其樣品超標率為6.7%,最大值出現在7# 位的小潮低平潮時,濃度為0.039mg/l,超二類水質0.3倍。養殖基地(7#站位)、石湖碼頭(9#站位)、交界點(11#站位)、泉州灣12#(參照點)小潮低平潮時出現超標情況,其它站位各潮期均未見超標。
  4.2其它超標污染物
  4.2.1銅
  銅超標率為5.1%,最大值出現在紅塔灣(2#站位)小潮低平潮時,濃度為14.11μg/l,超二類水質0.41倍。此外黃金海岸(1#站位)在小潮高平潮時,銅也輕微超標,其濃度為10.39μg/l 。
  4.2.2總鎳
  總鎳超標率為3.3%,最大值出現在養殖基地(7#站位)大潮低平潮時,濃度為12.6μg/l,超二類水質0.26倍。此外大廈點(8#站位)在大潮低平潮時,總鎳輕微超標,其濃度為10.1μg/l 。
  4.2.3 pH
  錦里(10#站位)和交界點(11#站位)在大潮低平潮時,pH超標,其pH分別為7.73和7.56。
  
  5富營養化狀況分析
  各站位的富營養化指數E均小于1,表明石獅近岸海域處于貧營養等級。其富營養化指數E如表10所示。
  表10 各站位富營養化指數
  站位編號 富營養化指數E
  1# 0.079
  2# 0.054
  3# 0.051
  4# 0.048
  5# 0.062
  6# 0.065
  7# 0.261
  8# 0.166
  9# 0.558
  10# 0.646
  11# 0.937
  12# 0.966
  13# 0.060
  14# 0.032
  15# 0.045
  
  6小結
  6.1石獅近岸海域水質受潮期、地理特征的影響較大。表現在:泉州灣海域整體水質狀況為極差,入海河口水質受晉江、洛陽江上游的影響明顯,石獅東岸整體水質狀況為一般。水質與潮期關系密切,高低平潮水質變化明顯,水質變化呈現越級性的跳躍,二類和劣四類的水質類別比例波動較大。
  6.2 石獅近岸海域處于貧營養等級,但是泉州灣低平潮時無機氮超標嚴重。
  6.3 石獅市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溶解氧、活性磷,銅、總鎳、pH也有超標的情況。
  
  7相關建議
  7.1 石獅近岸海域水質受潮期和地理特征的影響較大,針對這一特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監測頻率,做周期性的跟蹤監測,以便進一步了解污染特點及程度,尋找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達到從源頭防治的目的。
  7.2 雖然富營養化指數E均小于1,但是泉州灣的無機氮超標情況表現突出,個別地方的溶解氧濃度很低,表明石獅近岸海域受到污染情況在不同程度上已經存在,應該采取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防止水質進一步惡化。
  7.3 個別海域總鎳和銅有超標,工業發展帶來的污染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表現出來,根據石獅市的工業發展特點,重金屬污染防治應該得到重視。
  7.4 應根據石獅市近岸海域水交換的特點,盡量避免在低平潮時大量排污,以防止在水交換不良的情況下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438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