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常規監測點位選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黃哲強

  【摘要】 在近岸海域常規監測布點中應用總體均值μ區間估計法處理調查監測資料,通過確定代表性海域達到保證布點代表性的目的,并討論了這種方法的要求。
  【關鍵詞】 常規監測 布點 近岸海域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常規監測布點是從空間上保證樣品代表性的重要工作,對缺少監測資料的海區,一般要通過調查監測分析,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站位。按照抽樣理論,代表性就是在一定的置信度內樣品與總體之間一致的程度,可以認為具有代表性的站位并不是唯一的一點,而是一定的區域。所以布點首先是選定代表性的區域,再按技術規定的有關原則確定站位。應用總體均值區間估計法處理調查監測資料,通過求知總體均值區間,剔除超差站位,達到優化布點的目的。本文以福建省興化灣功能區常規監測布點為例討論。
  
  1 總體均值μ區間估計法
  
  如果統一了監測時間和檢測方法,遮蓋了相應的偏差,設樣品的標準偏差源于樣品點位的不同。因為環境中不確定影響因素較多,故本實驗α值選0.01。
  
  2 水質調查均值區間分析
  
  興化灣環境功能區水質調查點位見圖1,選擇該區域主要的污染要素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高錳酸鹽指數進行區間估算。監測結果及區間估算結果見表1、表2。
  
  
  將調查監測結果按絕對偏差從小到大排序,得表3。由于序值的大小說明了接近均值的遠近,所以序值的合計值也就綜合反映了測站的代表性。對照μ值,排序最大的號分別為P2、P3、P7其樣本值活性磷酸鹽、無機氮和CODMn分別在區間外,序值合計也最大,參考污染源調查,P2、P3測站受陸源及圍海生產的影響,使測值超過均值區間。P7點臨近灣口,在主航道上,較高的序值尚須甄酌。
  
  3 二次布點監測均值區間分析
  
  考污染源調查資料,剔除調查監測結果中超出區間的點位,重新進行二次監測布點,布點方案見圖2。因為無機氮監測過程影響因素太多,不選作分析要素,只選活性磷酸鹽和CODMn二個指標。監測結果及均值區間見表4。
  
  結果分析顯示測值都在區間范圍內,可以認為布點方案落在這一區域比較合理。序值合計值小的測站所代表的區域,應優先選擇布點。
  
   4 興化灣常規監測布點方案
  
  按照海洋監測技術規范中水質監測布點要求,結合當地碼頭、船舶與航線、污染源調查資料、水產養殖分布資料以及經濟、安全等因素,避開島、礁、流隔線,兼顧空間分布,確定常規監測站位。具體位置見圖3。
  
  5 結論
  
  5.1 對環境監測而言,總體均值區間包含了從布點開始的檢測全過程的影響,而要盡可能地讓其體現不同位置樣品的客觀差別,在采樣后的檢測過程要做好充分的質控。
  5.2通過調查監測求得海域水質總體均值區間,調查點位要適當多,不能太少,其布點選用網格法較為合適,不宜沿岸密遠岸疏。
  5.3通過選定代表性區域后,要參考地形地貌布點,不宜于在礁石區、島嶼前后、流隔線區等選點,會造成回流的海底地形區域也不宜選點。
  5.4做為常規監測的站位覆蓋面可以大一些,具體選擇時要參考污染調查資料,避開污染源直排口混合區,避開圍墾養殖的排水口區。監測站位一經確定,不應輕易更改,不同監測航次的監測站位應保持不變。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GB17378-1998 海洋監測規范.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國家技術監督局.GB12763-91 海洋調查規范.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3〕國家環??偩郑瓾J/T82-2001 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定.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4〕中國環境監測總站.1994.8 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5〕徐恒振. 大連灣現有監測站位及監測因子的再優化[J]. 海洋環境科學,1992,11(1):80-87.
  〔6〕林慶華. 深圳近岸海域監測站位的再優化探討[J]. 海洋環境科學,2001,20(2):7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448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