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課和移動終端云班課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教育信息化改革發展進程中,慕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普遍開展并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以“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為例,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了基于慕課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資源選定、教學模式的設計、課程實施和考核評價的步驟,以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為基礎,結合邏輯性強的思維導圖,借助云班課移動終端工具實施混合式教學。通過對比該模式實施前后的教學效果分析,總結了慕課和翻轉課堂結合應用進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教學的優勢,以期為我國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以及線上教學工具的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4-0107-04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過程中已逐步全面地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1],這對深化教育改革有重大意義。無論技術手段如何發展,教育都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目前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典范是慕課和翻轉課堂。慕課是指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但由于慕課的學習未必一定與學生學分掛鉤,如果缺少必要的引導、監督與管理,會使網絡課程學習的完成率較低。而且單一的網絡學習很難使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2]。而顛倒知識內化流程的翻轉課堂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不足。網絡化課程和傳統面對面教學各有其優勢,不能完全互相替代,如何將兩者結合并發揮其優勢是現階段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以經管類課程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為例,探討如何利用慕課資源和移動終端云班課資源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終實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的目的。
一、文獻綜述
慕課最早2011年秋季出現于斯坦福,之后幾年,全球出現了慕課的浪潮。筆者以從中國知網數據庫以慕課與翻轉課堂為題進行教育文獻檢索,2013年的數據為2,2014年數據為29,2015年是106篇,2016年191篇,2017是170篇,截止到2017年11月,文章共484篇。作為新興教育模式,國內外對慕課的已有研究文獻主要關注學習者的能動性、聯通主義、行為者網絡理論、危害、學習者體驗、教學法、技術和趨勢等七個方面[3]。其中有近一半文章屬于個案研究。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不是以講授教學為主,更多的責任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和學生特點靈活采取部分翻轉課堂和完全翻轉課堂形式。
針對已有研究內容分析,一般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的優勢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二者優勢互補,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在實踐應用中,為了避免慕課完成率較低的情況,需要采用教師進行引導和互動的形式來介入則更好,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融合,則能很好地實現課程的優勢互補。目前,慕課資源結合翻轉課堂的形式主要有3種。一是將校內課程放入慕課平臺,采取本校課程對本校學生教學實踐。其典型代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高年級軟件工程課程創建的慕課課程,并用于面向本校學生,后續采用SPOC平臺的方式進行翻轉教學,多用于計算機類課程。國內的清華大學、中南財政政法大學等一些高校也錄制了部分慕課課程。二是采取外校慕課課程對本校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即在本校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慕課課程資源,利用慕課進行學分認證,本校教師課堂教學環節只是做些問題解答或能力拓展。例如,南京大學采取了清華大學的電路原理課程結合本校情況進行翻轉教學。三是將外校慕課課程內容作為課程資源,或嵌入或者引用。教學是以本校的課程設計為主。即課前可利用慕課的課程資源,例如視頻、作業、討論話題形成知識點初步了解,采用其他平臺或工具進行翻轉教學。
從已有研究文獻可看出,現行慕課與翻轉課堂研究多集中于實踐實施模式。新的混合教學模式是需要總結出在模式創新方面[4],需要教師適度調整傳統的高校知識傳授的思想,進行課程重構,合理選擇網絡學習內容和課堂面授內容,設計有效方法,提升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活躍水平。
二、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主要講述如何通過風險分析及應對、缺陷改進等,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財政部等五部委已經發布《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因此有具體的指導規范,知識點明確,課程內容有很強的實務性,但同時枯燥無味,適宜采用慕課方式。本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為研究對象,設計并實施了一套以慕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慕課資源,利用輕量型移動終端APP藍墨云班課工具,翻轉課堂和PBL方法結合實體課堂進行混合式教學。
?。ㄒ唬┙虒W對象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定
管理學院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面向財務管理專業大四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接觸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和審計學等先修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習該課程打下了良好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需要學生掌握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五個目標、五項原則、五個要素等內容,能夠用“風險思維”方式解析問題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ǘ┙虒W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的選取,二是教學活動的內容。
1.選擇課程慕課視頻及交互學習平臺。慕課在線學習平臺通常是由知名大學的名師制作,并借助第三方商業網絡平臺加以推廣的。目前全球較知名的慕課平臺有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臺等[3]。國內慕課平臺有中國大學和學堂在線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慕課平臺的優秀教學資源。我們挑選慕課視頻的標準有三個:(1)關聯性,視頻涵蓋的知識點與教材內容關聯[4];(2)趣味性,視頻的講授要輕松幽默并且有豐富生動的案例;(3)專業性,視頻講授者不僅有理論經驗還有實務經驗,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詮釋實務中的案例。依據上述標準,本門課程選擇了時代光華的慕課的主講教師的教材和相應慕課。 混合式教學在技術層面需要擁有輕量級的能夠掌握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實施數據采集工具[5]。這樣既方便學生進行課前學習,且教師能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大數據,又能兼顧上課的內容回顧和思考,因此,我們選擇了藍墨云班課APP移動終端資源。該軟件可以在手機上使用,既方便學生課前閱讀教師在線發布教學資源、學生提問和討論交流,也便于教師課前和課后布置任務和評閱。
2.慕課+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活動。翻轉學習過程如何在自下而上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作用[6],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認為課前應進行基礎目標的學習,而課中進行高級目標的學習。我們不妨借鑒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7](見圖1),使學生將主要的課堂時間用于分析、創新和評價,當遇到學習障礙時,可以開展金字塔基礎目標的活動(如識記、理解和應用),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回到金字塔頂部繼續學習。
(1)布置教學任務。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觀看慕課,將本章節課前測試題上傳到藍墨云班課,供學生課前預習,同時教師給出對應章節的思維導圖(見下頁圖2),使學生了解每節課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要求學生課前觀看慕課視頻,并做云班課上的課前測試。課前測試題量不需要太多,題目內容屬基礎認知型,目的為測試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4]。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記錄,包括學生視頻的觀看時間、認知自測題的完成情況等。
?。?)課堂學習。課中,由教師主導課堂的開展,教學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并在問題解決中生成的。根據學生的課前答題的反饋,本課程采用了半翻轉的模式,即部分知識點需要在課堂中重申講授。面授時,教師根據云班課中的記錄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講解,對知識點出錯較多的學生,采用提問抽查的方式,現場答疑解惑。
以教材第四章控制活動的課堂安排(如下頁表1所示)為例,展示了“控制活動”內容的翻轉課堂時間安排,并與傳統課堂的時間安排進行對比。課堂最初要實現“熱身”,即教師需要對課前測試題答疑解惑,把學生的記憶活動起來。接下來,對課前慕課視頻中的“職責分工控制”知識點進行延伸和拓展,教師組織學生對云班課資源案例庫中的職責分工案例進行討論,并在討論區發表案例分析結果。對業務經辦與財產保管知識點延伸拓展后,按課前分配的小組進行角色演繹案例并由其他小組分析演繹片段中有哪些經辦環節和財產保管要點。案例分析加小組角色演繹把整節的知識點貫穿起來,給學生創造更多用交流互動、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內部控制問題的機會,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從表1可以看出,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比較,是循序漸進的模式,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主動權交給了學生[8]。
例如,利用紅樓夢中片段王熙鳳協理寧國的案例,給出角色演繹劇本,要求學生事前準備演繹片段。小組同學分別演繹王熙鳳、大管家、傭人等六個角色,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還原故事片段,使學生了解有效的授權審批控制是通過制定財務活動規范而進行的,通過預算控制進行適時監控,以及用于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和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的職責分工等方面。通過自主、合作、探討、交流、展示、反饋等學習活動,實現課堂的“翻轉”。
?。?)課后鞏固與預習。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是證明知識正在內化的過程,更高層次的認知卷入[10]。因此,教師會每周固定的時間在線解答課后的網上提問,實時與學生交流。同時,教師需要在云班課的參與活動模塊發布課后測試題。這些題目是加深理解和應用的測試題目,用以判斷該次授課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每個單元學習完畢,還有階段自測等任務。
三、混合式教學評價方法
?。ㄒ唬?考核評價方法
課程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和課程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評價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2]。按照布魯姆等人的觀點,教學評價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7]。針對課前的認知練習和討論、課中的階段性測試和案例分析討論,課后總體測試等方式來反饋。課程考核評價可結合混合教學中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的內容進行動態評價(詳見下頁表2)。診斷性評價的目的是評價并考核學生預習效果,可以用相應指標量化學生預習情況,例如觀看視頻時間、討論參與次數等。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對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效果進行評價與考核,量化指標為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單元數量、階段性測試的分數??偨Y性評價是學期末對該門課程的測試進行最終評價,可采用論文、研究報告或者試卷考核的形式。
本研究利用移動信息化工具藍墨云班課,結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特點,設計的考核方式為,利用藍墨云班課簽到功能掌握到課率和課堂討論占5%、在線測試占10%、利用學習平臺案例分析占15%、小組課堂角色演繹占15%,期末試卷考試占60%。
?。ǘ┙虒W效果分析
為了能夠了解本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我們選用了平行班級進行對比試驗。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一共有三個教學班。一班和二班采用混合教學模式,3班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模式。首先,期末成績評定方面,進行慕課與翻轉課堂實施的2個班級均比傳統授課的班級的平均分高,平均高了3.6分。其次,在案例分析提交的作業上,我們聘請了專家對學生案例分析的過程進行評價,專家一致認為混合教學模式的授課班級比傳統班級的分析思路更具有邏輯性和綜合性。期末考試是從總結性評價觀察學生對混合教學模式的反饋,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慕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認可度,期末考試前向混合教學的兩個班發放匿名調查問卷,總人數86人,有效回收84份。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66.7%的學生認為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他們更喜歡慕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授課方式;有53.4%的學生認為慕課與翻轉課堂結合增強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中,慕課和翻轉課堂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實踐中如何測量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帶來的影響,還有待更多的教學實踐探索。另外,在混合式教學實際推廣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如應對不同教學目標和授課群體的靈活度不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的機制欠缺,與教師的各類評價和績效評估等建立起關聯機制和保障機制,等等。因此,在推進慕課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進程中,還需要高校、教師本身都做出相應努力。J 【主要參考文獻】
[1] BeaudoinM.The instructor′s changing role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0,(2):21-29.
[2] 王春暉,劉志國,俞宗佐,張麗萍,王娜.基于MO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為例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7):144-146.
[3] 單芳.“慕課”與“翻轉課堂”結合下高校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77-78.
[4] 袁怡聞.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雙語教學模式研究——以“管理會計”雙語課程為例 [J].現代教育技術,2016,(10):107-113.
[5] Hew K F,Cheung W S. Students′andinstructors′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12):45-58.
[6] Brahimi T,SarireteA.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rough MOOC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1):604-609.
[7] L·W·安德森等.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 Nazarenko A L. Blended learning vs traditional learning:What works? (A case study research)[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00):77-82.
[9] MatukhinD,ZhitkovaE.Implementingblended learn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06):183-188.
[10] Asarta C J,Schmidt J R.Comparing student performance in blended and traditional courses: Does prior academic achievement matter[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16,(32):29-38.
[11] 劉艷斐,乜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61-66.
[12] 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5-10.
[13] 詹亮.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會計軟件應用課程為例[J].商業會計,2018,(02).
【作者簡介】
唐華,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審計與內部控制,公司治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