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課的移動學習應用研究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信息化教學手段是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首要方法,本研究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開發《電子商務基礎》課程包,結合實踐教學,撰寫移動學習教學設計,為相關課程教師提供移動學習的依據,通過探索移動學習分別從理論價值、實踐意義、學習方式、專業建設以及相關學科的影響進行總結。
關鍵詞:移動學習,電子商務,云班課
1、研究意義與價值
“互聯網+教育”的興起,使學生和教師都需要適應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的需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本研究自研究以來把實踐維度和研究維度綜合,既是課程的開發者,也是實踐者。
1.1 直面中職生課堂學習中的現實問題
中職生存在的問題既具有突出性又具有普遍性。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學習方式過于單一,由于從小接受老師講什么就學什么的理念,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喪失了創造、探索能力,影響今后學生進入社會的適應性;其二對手機的自控能力較弱,導致課前只有老師要求收取手機后,上課的注意力才會相對集中,而對手機的使用僅局限于娛樂和溝通;其三在以往的學習生涯中,對團隊合作的能力要求不高,導致與他人協作能力差,課堂期間不愿意與教師配合,課堂氣氛比較低沉。
1.2 致力于移動學習研究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以非正式學習理論、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境脈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為理論支撐,在學習的時間、地點、環境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而本研究所涉及的移動學習技術支撐、學習資源等問題又對這些理論做到了補充和拓展性支持。
1.3 達成移動學習研究的創新之處
一是課程開發。一方面可以減輕任課教師的備課量,另一方面使任課老師明白課程包中所有資料、活動的使用方法。
二是推廣應用。移動學習的應用需要推廣到更多的課程,疏導課堂教師對學生使用手機這一問題的解決途徑。同時為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翻轉課堂的使用效果,提供現實的依據,為移動學習理論增加實際的應用案例。
1.4 研究實現的借鑒意義
本研究僅以《電子商務基礎》為例,開發移動學習課程包的開發流程、課程包中適用的活動等都是今后開發電子商務專業其他課程的依據,提升專業建設。同時對學科性,整體性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2、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設計
2.1 研究目標
通過在“藍墨云班課”平臺開發《電子商務基礎》課程包,撰寫移動學習教學設計,使該課程評價指標多元化,推動學習方式轉變,顧及本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創設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形成積極正確的教育導向,帶動學校專業建設、課堂教學等多方面的改革。
2.2 研究內容
1)設計并開發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電子商務基礎》移動學習內容和資源。
2)探索基于云課堂的移動學習有效途徑和方法。
3)形成基于云課堂的移動學習模式和優秀教學案例。
3、研究過程、方法、階段性成果
3.1 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實施情況。利用知網等平臺收集和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出版《電子商務基礎》教材,初步架構《電子商務基礎》移動學習課程包項目框架思維導圖。
2)開發階段實施情況。根據課程包的項目框架思維導圖,完成第一次的開發。課程包涉及教學資料、課堂任務、隨堂測試、課堂互動活動。
3)應用階段實施情況。對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相關課程班級進行第一次實踐。在實踐后對存在不足的地方進行課程包第二次調整。
4)調研階段實施情況。進行第二次實踐教學研究,并進行調研,對課程包進行第三次調整,并擴展到高職課堂使用。
5)整理階段實施情況。根據第三次修訂后的移動學習課程包,撰寫《電子商務基礎》移動教學設計案例集。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別使用了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行動研究法。
3.3 階段性成果
1)開發課程資源。一是理論先行,二是梳理知識點,三是多元化開發課程。開發后的課程包任課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班級情況,選擇相應的資源和活動。
2)探索移動學習模式。首先要反復提煉,其次要總結升華,最后要測試效果。修改后的移動學習課程包如要落到實處,還需總結成教學設計供任課教師參考。一方面可以減輕任課教師的備課量,另一方面使任課老師明白課程包中所有資料、活動的使用方法。
3)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研究研究的實施促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習和思考,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不斷開闊眼界,將研究和教科研活動中學到的、感悟到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到良性發展。
4)提高教學實效性。一是改變傳統的電子商務講授的教學模式,強調中職學生協作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二是通過云班課實現在線的協作活動,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使每個學生因地制宜,施展特長,使教師更熟悉學生,學生更多交流,師生和生生關系更為緊密,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三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增強自信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態度。
5)為其他教師提供借鑒和有效幫助。本研究通過開展公開課、推廣課程包到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各類課程嘗試移動學習的使用,使更多的教師認識到移動學習以及它的優勢、方法。
4、研究結論
4.1 為移動學習的意義和理論價值進行探索
在我國對移動學習的理論研究并不多見,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有些研究已經存在滯后性。為此,研究組成員通過初步研討分析出移動學習的四個內涵。 一是移動學習具有實用性。移動學習是一種采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的途徑,學生通過手機獲得信息、傳送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和已用信息。直觀的、視覺性強的課堂學習資料,如視頻、圖片等學生的吸收性更好,對教學的“情境”與“效果”影響更大,這是開發移動學習資源的重要指導思想。
二是移動學習是有效的教學。教學的有效性是使用移動端手機的開展課堂活動的根本。教學是按照一定的教學設計方法開展的教與學的活動,這就要求移動信息化的教育資源要落到實處,通過案例的分析收集與調查訪談,在內容建設和呈現方式上加強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結合,及時調整移動教學資源的有效性。
三是移動學習的策略選擇。學習策略是評價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移動學習的策略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策略,要引導教師有效率的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是學生采用有效行動的策略,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保障。移動學習策略也是能夠推動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
四是移動學習的教學環境。移動學習打破了時間空間,利用手機端將虛擬與現實,課上與課后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實踐價值。
4.2 為變革課堂教學提供實踐理論
一是課堂資源的整合。傳統的課堂多半由設計課堂教學的教師一人掌握,即使在資源分享后,也會存在遺漏或者不能全面。而移動學習將課堂教學資源上傳至同一平臺,每個教師對資源進行互補,選擇內容也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需求隨時調整,使移動教學資源真正實現系統性和共享性。
二是課堂形式的互動。中職生的課堂雖然會增加很多游戲、活動的互動,但是教師每次在實施過程中的前期準備精力巨大,不能做到節節如此。移動學習平臺通過手機端輔助課堂測試、調查問卷、頭腦風暴、分組合作等方式不僅可以做到每堂課都與學生互動,還能減輕教師的備課量,根據學生需求及時調整課堂活動。
三是教學評價的變革。移動學習對每堂課的教學評價,僅需1-2分鐘問卷即可完成,學生的反饋通過數據分析直觀表達,幫助教師下節課隨時調整教學。一學期的學習過程也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進行過程化的評價,不再單純的僅依靠學生有沒有做作業來確定他平時的學習。豐富、個性化的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上進性。
4.3 移動學習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
首先從被動到主動。傳統的中職課堂以灌輸為主,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讓學生主動挖掘知識,移動學習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學生在課前需要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習資料,完成課前測試;課中教師通過知識點也可以實時推送資源給學生,輔助學生完成課堂活動;課后學生作業均通過平臺提交,教師還可以進行一對一的點評。未觀看資料和參與活動的學生,平臺也會在全班實時顯示,教師也能一目了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其次從文字到媒體。中職信息化教師的變革多數僅是使用了投影儀、音箱等方式,主要學習輔助材料依然是文字型的教材。移動學習資源庫中,通過手機載體,可以將豐富的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資源錄入其中,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習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知識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化。
4.4 課程包的開發推動專業建設特色發展
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課程建設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開發是課程建設的一個主要方面,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使課程內容更具有特色,并能形成規模效應。
推動一、規范課程標準。課程包中包含移動學習教學設計,其中對課程性質、學情分析、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體系、課程教學策略與方法、課程評價方式、課程實施進度計劃等內容都進行了說明,從事該課程的多名任課老師通過教學設計中的規范要求,從宏觀統一教學過程。
推動二、推進學風建設。學風的好壞對中職學生就業具有很大的影響,在校期間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是主要問題。移動學習的模式以學生習慣操作的手機入手,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理解手機還具備學習功能,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因為合作性的設計比較多,同時對商科學生的協作能力、團隊能力也具有顯著的提升。
推動三、拓寬實訓機會。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訓需要依托于電腦完成,而有時在實訓教室不夠,或者不需要全程使用計算機的課程中,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實訓操作。使學生從原本單一的從書本了解向自我體驗嘗試轉變,同時解決了計算機不足、操作限制過多等實訓中存在的問題。
4.5 移動學習對其他學科教學改革產生影響
本研究以《電子商務基礎》為載體,由一門課的探索引領到電子商務專業的全部課程。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充分利用好手機端開展創設新型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形成動態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模式,最終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成長也提出新的要求。
一個專業的影響會延伸至更多的專業,從試點的專業建設中提煉經驗,加強移動學習的實踐研討和交流,可推動更多的專業教學變革,也為學校及地區提供實踐依據。
5、反思與展望
5.1 《電子商務基礎》課程包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課程包的開發不僅停留在資源整合,更需要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為了滿足學生需求,使課程包更加完善,更具有特色性,前沿性和系統性,需要不定期的對課程包進行優化,而優化的課程包資源和活動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5.2 有待構建教師間有效的共享交流、專業指導機制,提升整體教師水平。
研究組教師均為一線任課教師,并非學術專家,在繁重教學的同時開展研究,教學水平具有差異性,實踐的移動學習課堂也有所不同,甚至有的課程資源處于不用的浪費狀態。而移動學習的應用研究也不應局限于研究組,好的效果更應該推廣給更多的教師,進一步發揮本研究的輻射作用。
5.3 通過系列推廣改善中職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和學習主動性
本研究是依賴移動學習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先行實踐和改革示范,轉變現有中職生被動的學習氛圍,為中職課堂注入活力,重塑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教師的終身學習理念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華,李晶,張建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李菁.移動學習設計[M].北京: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2015.
[3]周源,余靜.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及評價標準和實現途徑[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30-33.
[4]房雨林.基礎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9):72-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