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環境下基于云班課平臺的輔助性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E-learning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將E-learning應用于課堂教學更是屢見不鮮。作為E-learning環境之一的云班課平臺更是成為教育者們用來輔助教學的優選工具。本文通過對E-learning、藍墨云班課平臺相關理論進行概述及該平臺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可知前者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后者的缺陷,以此輔助教學,提高教學績效。
關鍵詞:E-learning;班課平臺;輔助教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8.186
1 概述
1.1 E-learning相關概述[1]
根據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白皮書”關于E-Learning這一概念的定義較權威的論述[2],總結出以下四點:
(1)E-Learning是一種受教育方式,學生在E-Learning中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學習。(2)E-Learning指的是通過因特網進行的教育及相關服務。(3)E-Learning將改變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改變教育的本質。(4)E-Learning能很好地實現某些教育目標,但不能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不會取代學校教育,但會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功能。
1.2 藍墨云班課平臺概述
(1)平臺簡介。藍墨云班課是以互聯網為依托環境,以移動客戶端作為服務終端的設備。教師通過本平臺創建班課后生成邀請碼,教師將邀請碼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邀請碼便可進入相應的班課中。教師通過該平臺可以把資源上傳且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可通過平臺中的資源進行自學并按教師要求上傳作業。平臺最主要的作用是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為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參考。
(2)功能分析。藍墨云班課平臺能彌補傳統教學缺陷。其主要功能有:診斷性功能、輔助性功能、記錄功能、交互功能和評價功能。
1)診斷性功能。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班課中學生的學習記錄來分析學習情況。如教師可通過查看學習經驗值比例圖來判斷學生學習的組成成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為教師做到更好的因材施教提供參考。2)輔助性功能。平臺可提供教學輔助。傳統教學中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完成瑣碎之事。如:布置作業、提醒學生預習等。但通過本平臺,教師在班課上發布公告就能解決此類事情。教師還可通過平臺對學生學習的統計信息來優化教學內容等。3)記錄功能。平臺有記錄功能。在平臺上記錄了教師上傳資源相關信息,學生學習情況的相關信息(所獲經驗值、所參與活動、學習進度)等。學生可通過平臺的記錄信息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4)交互功能。平臺有較友好的交互功能。當學生存在疑惑時,可以通過平臺向老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之后可得到實時或非實時的解答,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此外,同學間還可以就某些問題在班課平臺上進行討論。5)評價功能。平臺有評價功能。班課平臺可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每個學生查看資源及參與活動的數量、討論的次數及活躍度進行過程性評價;最后通過學生個人所獲經驗值的總排名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教師通過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綜合分析提高教學質量。
2 可行性分析
不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主要分為課內教學、課外教學。課內教學是教師、學生、教學環境和媒介等之間發生的教學活動及行為間的交互;課外教學分為課前學習、課外鞏固。兩種模式雖相似,但有一定的本質區別。
2.1 傳統教學模式
(1)課前:預習(資源主要是書本內容)。(2)課中:教師主體,引導學生溫故知新。(3)課后:主要是采用做課后習題的方式強化,鞏固知識。以期中、期末成績進行總結性評價。
2.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課前:預習(資源來源于教師上傳到班課平臺上的視頻、數字化資源),完成任務并上傳。(2)課中:學生主體,教師引導學生知識遷移,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探討新知。(3)課后:課后練習與評價,主要采用作品展示、師評、他評、小組評價、自評等方式進行過程性和總結性評價。
3 在教學中的應用
由可行性分析知:藍墨云班課平臺在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中發揮其輔助性作用,以下是從三個環節分析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1)課前準備。課前,師生提前將藍墨云班APP下載到手機客戶端,教師創建課程并將邀請碼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邀請碼加入班課。在平臺上,教師會提前上傳學習資源(音視頻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等),學生課前可自學并完成學習任務。(2)課中應用。平臺的應用。學生先在平臺上簽到,教師就可得知出勤人數。然后,學生在課前準備中可能會遇到問題,教師可根據平臺上相應統計,挑出多數學生遇到的問題然后討論。最后教師在課上可利用平臺發起即時的小組任務,學生可快速分組協作,從而完成任務并將作品上傳于平臺上,供其他小組探討。(3)課后評價。課后評價環節,教師可通過相關數據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對每個學生查看資源、參與活動的次數進行過程性評價;最后通過學生個人所獲經驗值的總排名情況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教師可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來優化教學。
4 小結
藍墨云班課平臺因功能強大,給教學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有其缺陷所在,比如:教師上傳音視頻時,資源所占空間的大小是受限的。此外,云班課只能設置一個管理員,故許多操作受限。另外,云班課要求具備一定的人力、物力、軟硬件資源,對此,給學校、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便如此,本課題致力于云班課在教學中的輔助性研究,對今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忠民,陳楚君.E-Learning定義與特征研究[J].外語教學,2005(03):60-64.
[2]黃華興,袁藝標,劉力嘉,楊海源,沈歷宗,夏添松,秦超,葉俊,王水.E-learning網絡平臺的構建及應用效果分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02):200-203.
作者簡介:湯丹(1997-),女,四川廣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資源智能信息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