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豬肉消費結構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對于吉林省豬肉的消費結構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同時還與黑龍江省豬肉的消費結構進行了對比。研究表明:吉林省城鎮居民對于豬肉的消費結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農村居民對于豬肉的消費結構受到收入和價格的影響較大。同時,吉林省與黑龍江省豬肉的消費結構也有很大的不同。
關鍵詞:吉林省;豬肉;消費結構;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吉林省肉類產品(豬肉、牛肉、羊肉)消費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17412)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牛肉市場價格變化及傳導機制研究》(14YJC790111)部分成果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07
受到傳統習俗和飲食習慣的影響,豬肉一直以來是吉林省居民的主要肉類食物,現如今隨著吉林省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豬肉價格的變化,使得吉林省豬肉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改變。探究吉林省豬肉的消費結構和影響因素,對了解吉林省居民豬肉消費現狀,改善未來消費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吉林省城鎮居民消費水平高于農村居民;城鎮人口占吉林省總人口的56.65%,農村人口占43.35%;民族主要以漢族為主,而少數民族主要有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等。此次調研調查了吉林省肉類產品消費情況及影響因素,共回收有效問卷330份,其中城鎮居民占88.81%,農村居民占11.82%。文中所采用的調研數據即為330份問卷處理后的結果。
1 吉林省居民豬肉消費基本情況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2013年~2017年,豬肉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趨勢,總體來看,波動幅度不大,在130~140萬噸。因此,可以分析其需求相對穩定。
圖2為吉林省居民在肉類消費中豬肉所占比重。其中所占比重最少的是0%,為1.52%;而所占比重最多的是30%~50%,為34.24%。雖然肉類占食品消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豬肉占肉類品種消費的比例還是很大的。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豬肉仍是吉林省居民的主要肉類消費品種。
2 吉林省居民豬肉的消費結構
2.1 消費的情況差異
圖3中為吉林省居民不同情況下會大量消費肉類產品所占比重。其中最多的是在春節和元旦時會大量購買肉類產品,所占比重為42.81%;還有一部分則是宴請,或是在中秋節、勞動節時會大量購買肉類產品,所占比重分別為25.24%、17.09%和10.54%。
2.2 消費的豬肉部位差異
從圖4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居民經常購買的是五花肉和里脊肉,分別達到了26.21%和22.99%;最不經常購買的是子彈肉,達到了0.73%。從而可以分析出,人們對豬肉的消費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增加,還表現為對豬肉的不同部位需求的改變,這體現了吉林省居民對于豬肉不同部位的喜好,還有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健康、營養意識的增強。
姜兵指出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對豬肉不同部位的消費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同。城市居民受健康觀念是較少的攝取動物性脂肪,而農村居民還是以攝取脂肪為主,從而表明農村居民的畜產品消費仍處于改善生活水平的初級階段,對與健康和蛋白質攝取的意識不是很強[1]。
2.3消費肉制品的品種差異
從圖5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居民經常購買鮮肉,達到了52.50%;最不經常購買的是其他肉制口,達到了0.18%;不經常購買的是冷鮮肉,達到了25.18%;其他的肉制品品種相差不大。隨著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居民對于加工好的肉制品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
2.4消費的地點差異
圖6為吉林省居民消費地點所占比重。其中,吉林省大部分居民的消費地點是超市,占比為40.30%;還有一些居民選擇在農貿市場和肉類產品專賣店進行消費,占比分別為29.70%和18.79%。從而可以分析出,吉林省居民的消費地點已經發生了改變,并不再只是傳統意義的農貿市場,還有超市、肉類產品專賣店及熟食店等。這說明人們對于肉類產品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同時,體現出吉林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5消費的城鄉差異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豬肉消費量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前幾年城鎮居民的豬肉消費總體水平一直要高于農村居民,但是近年來,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
城鎮居民的豬肉消費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增長的趨勢也在放緩,而農村居民的豬肉消費量在穩步上升。相比較而言,城鎮居民對于豬肉消費的波動大于農村居民的消費波動,所以,農村居民會是豬肉消費的潛力股。
2.6消費的收入水平差異
居民收入是影響豬肉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同,所以兩者處在不同的消費水平,豬肉消費量也就存在差異。
3影響因素分析
3.1城鄉居民收入的差異
從圖7中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遠超于農村居民,而且其增速也快于農村居民。從而分析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品和消費水平都在顯著提高,但是城鄉差距依舊過大,農村還沒有達到城鎮的水準,同時城鎮居民的豬肉消費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這就造成在豬肉的消費量上農村不及城鎮,但是其增長趨勢并未放緩,還有增長空間的原因。 3.2 豬(毛重)生產價格的波動
圖8為吉林省豬(毛重)生產價格指數。其中,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最高點,數值為149.2;在2018年第二季度達到最低點,數值為73.1,兩者相差76.1,從而可以看出生產價格指數波動很大。由此可以分析出市場價格指數波動也很大;而市場上牛肉的價格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2],價格也要比豬肉高很多,但是價格波動相對平穩,從而造成吉林省居民在豬肉消費上的波動。
城鎮受到的影響程度大于農村,因為在城鎮豬肉從生產到銷售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成本,如運輸費、加工費、質檢費等,因此價格會高于農村。而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豬肉的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關注度也逐漸增高。從而提升城鎮居民對于農村豬肉的需求,使得農村居民紛紛開始大量養豬,同時農村居民會留下一部分自家用或是低價賣給同鄉人,這對于城鄉豬肉消費差異有著重要影響。
3.3消費習慣
吉林省居民傳統的消費習慣主要豬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居民對于飲食的健康有了更多的關注,并不再是簡單的進行購買。同時購買渠道也變得多元化,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而農村居民雖然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他們對于飲食健康、豬肉安全等方面的關注度并不高,消費習慣也沒有較大的改變。因此,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并不只會受到收入與價格的影響,而農村居民受到收入與價格的影響較大,其消費量會與收入呈正相關,與價格呈負相關。
4 吉林省與黑龍江省豬肉消費結構的對比
4.1 豬肉產量
2015年黑龍江省豬肉產量138.4萬噸,吉林省豬肉產量136萬噸,兩者相差不大。與此同時黑龍江省豬肉產量逐年增長,除2006年和2009年以及2015年產量回落之外,其余年份豬肉產量都在增加[3];而吉林省的豬肉產量除了在2001年和2007年以及2015年回落之外,都是呈現增長的趨勢。
4.2消費收入水平
黑龍江省居民和吉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黑龍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要遠高于吉林省居民,同時黑龍江省的人口也要多于吉林省。由此可以分析出,黑龍江省居民的消費水平高于吉林省居民。
4.3 豬肉消費量
吉林省與黑龍江省都是以豬肉為主,消費總量都表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但是近幾年增速放緩,同時結構構成比例降低[5];不同的是,黑龍江省的豬肉部分用于出口,而且未來五年,黑龍江省豬肉生產與消費總量將會繼續增長,將有可能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3]。城鄉居民的豬肉消費量差距明顯;而吉林省豬肉生產與消費總量基本保持平衡狀態,同時城鄉居民豬肉消費量的差距在明顯減少。
5結語
現如今,吉林省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城鎮居民已經脫離了傳統上的消費結構,對于豬肉的消費結構也不再是只受收入和價格的影響,還會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同時還興起對于品牌肉的購買。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城鎮居民贊同對于肉類產品進行等級分類并且分別定價,可以看出人們對于肉類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越來越會享受生活。但是農村居民還未擺脫傳統的消費結構,對于豬肉的消費結構還會受到收入和價格較高的影響。豬肉的消費量與收入成正比,與價格成反比。雖然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還沒有達到城鎮居民的生活水準。
政府可以加大對于豬肉安全質量的宣傳和監管;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政府應建立新型豬肉安全監管體系[6];對于豬肉的價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宏觀調控;提前預測豬肉的價格波動并做好防范;做好豬肉的疫情檢測和防范工作;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呼吁健康飲食,從而打造一個全新的農村形象。
參考文獻
[1]姜兵.我國豬肉生產和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1.
[2]李小雪.黑龍江省豬肉供需特征及趨勢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7.
[3]李國柱,鐘爽,張潞.吉林省城鄉居民消費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9(01):102-
105.
[4]李小雪,王英,董文心,徐呈祥.黑龍江省豬肉消費需求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24):10-13.
[5]楊志海,劉靈芝,王雅鵬.城鄉居民肉類消費及其結構演化的差異、原因與趨勢[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24(01):33-37.
[6]張丹陽,馮俊華,楊寶珍,陳曉暾.我國牛肉市場價格波動特征探究——基于對陜西省牛肉市場價格波動的數據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06):70-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6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