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村居民出游意愿及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旅游產業飛速發展,農村居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文章作者對吉林省農村居民出游意愿及因素進行研究。文章分析了吉林省農村居民旅游現狀,探討了影響農村居民旅游的因素,并提出了促進吉林省農村居民出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吉林省農村居民旅游;意愿;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三農政策的大力開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增強了旅游意愿,產生了旅游需求,但是真正能走出去的農村居民卻極其得少。
一、吉林省農村居民旅游現狀分析
1.出游意愿高但出游率偏低,且出游目的多樣化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84.56%的農村居民具有強烈的出游意愿,出游率僅有53.48%。同時,在出游人群中農村居民干部出游交流學習占40.68%,在私營企業工作的農村居民占23.54%、外出打工的農村居民占15.44%、大學生占12.83%、在家務農占7.51%。由此可知,農村居民出游率與農村居民收入成正比例關系。
從出游的原因來看,主要有“交流學習”“出去放松心情”“工廠或單位組織出游”“探訪親朋好友”“帶孩子/孫子玩”等幾種。這表明農村居民出游意愿強烈,但是出游要求不高。同時反映了在政府提出鼓勵農村居民出游政策還不夠完善,農村居民享受的福利較少。
2.出游距離短、費用低
由于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當地居民出游地基本以吉林省內為主,例如:延吉、長春、長白山等,其次擴展到沈陽、哈爾濱等東北三省著名的景點,再次是北京,最后是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據統計,省內游占樣本人數68.74%、東北三省占25.83%、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占5.43%。同時,在支出費用上做好詳細的規劃和預算。預計消費在800元以下的占21.45%,預計消費在800~1500元的占57.63%,預計消費在1500~2300元的占15.24%,預計消費2300元以上的占5.68%。出游人均消費反映人們人均月收入情況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3.預計出游時間短、時間不穩定
由于工作性質的限制,樣本人群的出游時間都是不穩定的。其中雙休日出游的占13.68%、農閑時出游的占14.82%、寒暑假或者節假日出游的占32.78%、出游時間不穩定的占35.60%。調查樣本數據反映,雖然農村居民出游的時間不穩定,預計出游的天數是相對較短的。樣本中預計的出游天數1~2天的占48.16%、出游天數2~3天的占31.68%、出游天數3~5天的占16.59%、出游天數5天以上的占3.57%。農村居民外出旅游因對價格較為敏感,消費水平比較低,大部分人更熱衷于短期旅游。
二、影響因素分析
1.經濟水平較低
近年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消費結構也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相對于城鎮居民來說,吉林省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還很低。因此,大多數農村居民除了必需的生活開銷外,仍沒有太多的積蓄,并且他們還擔負著看病養老、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壓力。這就使得許多農村居民有外出旅游的欲望卻沒有外出旅游的能力。
2.閑暇時間較少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農村居民外出旅游受到時間的限制。第一,由于吉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種植業是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農村居民的閑暇時間較少,主要在農閑時節出游。第二,農村居民的另一個主要來源就是外出打工,這導致他們的休息時間較少,所以沒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和精力外出旅游。
3.旅游經營管理部門不重視農村居民旅游市場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但是卻一直將城鎮居民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和發展對象,而農村居民的旅游狀況卻很少人問津,同時市面上針對農村居民的旅游產品也少之又少,再加上旅游經營公司對農村的宣傳力度很低,這就使得農村居民獲得的旅游信息很少,使那些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也沒有得到旅游愿望的滿足。
4.旅游市場體系不健全,農村居民旅游受歧視
由于大部分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較低,知識面較窄,對很多東西不是很了解,而且由于長時間生活在農村存在很多方言,普通話水平不高,這使得他們不好溝通,導致一些旅游工作人員不重視農村居民旅游者,甚至是歧視他們,再加上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不強,使旅游公司獲利較少,因此大部分旅游公司不愿意帶農村居民旅游。
5.信息閉塞,獲得的旅游信息不全
由于農村旅游市場沒有得到開發,對農村的宣傳力度較低,因此,農村居民對旅游信息的了解不夠全面。一些居民想出去旅游但是由于對旅游景點缺乏了解,上網查詢不會使用智能軟件,對一些當地的旅行社不敢輕易相信,因此一些農村居民不得不打消外出旅游的熱情和意愿。
6.思想觀念的限制
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思想觀念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還有一部分農村居民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限制,不喜歡離家太遠,時刻惦記著家里甚至覺得旅游是一種浪費的行為,時刻想著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三、結論和建議
1.建議
?。?)推出惠農政策,增加農村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旅游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應為居民收入增加提供合理的政策導向,應該盡可能多地實行扶貧政策、惠農政策,建立健全現代農業建設,從根本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收入。另外,政府在深層次上還應建立增加農村居民收入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和農村居民的各種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有效購買力,同時合理規劃農業生產讓農村居民有閑暇的時間進行旅游活動。
?。?)健全旅游市場體系,開發適合農村居民的旅游產品。當前,休閑旅游產品主要以城鎮居民為主要研究對象,開發符合城鎮居民旅游習慣和消費偏好的產品體系,缺乏符合農村居民出行習慣和消費偏好的產品體系。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費觀念的差距比較明顯,農村居民旅游更傾向觀光游覽,與城鎮居民熱衷的高端休閑度假存在巨大反差。為提高農村居民外出旅游的積極性,旅游企業應該以農村居民為主要研究對象,開發符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新的產品體系,同時在農村地區加大休閑觀光游、教育旅游等適應性產品的開發力度。此外,農村居民對價格會比較敏感,所開發的旅游產品要遵循經濟實惠的原則,根據農村居民的需求特征,減免不必要的消費項目。
(3)加大宣傳力度和深度,培養農村居民正確旅游的消費觀念。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居民認為外出旅游是一種浪費的行為,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應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為了提高農村居民外出旅游的積極性,培養其正確的旅游消費觀念,旅游企業應充分利用各媒體介質,加大向農村推廣旅游知識的力度和深度,讓農村居民對旅游有更深的了解。同時,加大與村委、合作社和鄉鎮企業的合作,通過這些政府組織及時發布旅游產品的信息,傳達有關旅游消費的積極的思想,改變人們對旅游消費的偏見,培養農村居民正確的旅游消費觀念。
2.結論
總之,雖然就目前來看開發農村居民旅游市場有著種種的困難和挑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極度飽和的旅游市場中,農村居民的旅游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意義。并且隨著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再加上政府、企業、市場管理等部門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居民旅游的開發和引導,農村居民的旅游市場將發生飛躍性的發展,成為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拉動我國居民的消費,而且對提高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促進新農村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崔向天,陳國琛.新鄉市農村旅游市場培育[J].科技經濟市場,2016(7).
[2]賈愛順.基于probit模型的農村居民旅游意愿影響因素研究——以鄭州市為例[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3]劉法建,張瑩.中國農村居民旅游消費特征論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
[4]陳仁亮.新形勢下農村旅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6(22).
[5]李炳武.農村旅游市場的開發與經營策略探討[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6(1).
[6]孫毓含, 王芳.我國國內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對國內旅游需求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0):243-2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