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乳制品產業緊缺人才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乳制品產業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在內蒙古國民生產總值方面中做出了極大貢獻,為了增強內蒙古乳制品產業的主導性作用,提升產業鏈上的附加值,對乳制品產業方面的人才培養顯得更為迫切。但是我們發現內蒙古高校有關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導致乳制品產業人才資源短缺。所以本文從內蒙古高校當地情況出發,針對高校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完善對策,以更好地滿足市場上乳制品產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乳制品產業 主導產業 人才培養
內蒙古是我國最大的牧區,為乳制品產業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第一,內蒙古擁有廣闊的草場和天然牧場,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天然牧場6800萬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27%;第二,乳制品產業是蒙古族幾千年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傳統產業,乳制品產業發展已經有近半個世紀,發展歷史悠久;第三,內蒙古有地處北緯45度,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3000萬畝人工草地,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草場資源為優質奶源的輸出提供了基礎條件。伊利、蒙牛作為呼和浩特市的兩家優質奶源基地,培育出中國乳制品知名品牌。綜合來講,乳制品產業作為內蒙古地區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地區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內蒙古自治區乳制品產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乳制品產業第一大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奶源生產輸出加工基地,奶牛存欄、牛奶產量、產品銷售收入等重要指標穩居全國第一。據內蒙古新聞網于2018年9月27日發表的文章《建設中國最優質奶源基地,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報道,2017年全區牲畜頭數1.26億頭只,牛奶產量693萬噸;全區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超過80%,農企利益合作機制的比例達到47%,85家規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1417.7億元。內蒙古自治區乳制品產業的兩大龍頭企業伊利、蒙牛作為呼和浩特的兩大奶源生產基地,已經實現了乳制品產業規模化生產,并分別跨入全球奶業第九位、第十位。
據中國客戶網統計,截止到2018年為止,內蒙古乳制品企業名錄246家。其中,伊利集團乳業在全球穩居第一,同時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全的乳制品企業。據2017年年報顯示,伊利營業總收入680.58億元,同比上升12.29%;凈利潤60.03億元,其扣非凈利潤同比上升17.70%;綜合市場占有率20.5%,同比上升1.4%;蒙牛采用國際化戰略,躋身世界乳業十強,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乳品企業。據蒙牛2017年年報顯示,蒙牛實現收入601.56億元,比2016年的537.793億元增長11.9%;凈利潤20.478億元。
除了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制品企業,內蒙古其他地區也擁有多家乳制品企業。內蒙包頭騎士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注冊資本為1000萬,位于內蒙古包頭市,主營產品或服務為各種奶粉;內蒙古察右中旗利牛奶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烏蘭察布液體乳及乳制品行業知名企業,主要經營奶牛養殖、牛奶購銷、飼草料加工銷售;內蒙古金河套乳業有限公司位于河套平原腹地,是以乳制品開發為主業,集科研、奶牛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企業總資產上億元,專業技術人員30余人,產品有四大系列,十多個品種,擁有系列化奶粉、奶茶粉、干吃鮮奶片、牛奶豆豆糊等生產線各一條,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奶粉生產加工企業;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的蒙古蒙王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行業內領先的知名企業,注冊資金200萬,主要從事生產固體、粉狀、液體乳制品系列雪糕乳品飲料經營服務。
二、內蒙古自治區高校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現狀
人才是一個地區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乳制品產業在內蒙古地區作為主導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為滿足市場上乳制品產業人才的需求,對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研究成為當務之急。從表1可以看出,內蒙古地區開設與乳制品研究相關專業的學校僅有五所。內蒙古大學在乳制品研究方面建立了“乳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且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內蒙古農業大學將乳品工程專業單獨開設,同時還擁有食品加工技術、畜牧獸醫、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這三所高校主要設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通過內蒙古這五所高校學校官網對涉及乳制品研究部分的介紹了解到,內蒙古地區高校乳制品人才培養現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ㄒ唬﹥让晒鸥咝jP于乳制品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情況
內蒙古高校涉及到乳制品的專業大多在生命科學學院下開設,內蒙古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情況為:內蒙古大學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生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內蒙古農業大學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博(碩)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等二級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內蒙古科技大學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內蒙古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農業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授權點,“生物技術”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設有“內蒙古自治區乳源性致病菌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ǘ﹥让晒呸r業大學有專門的乳品工程系和乳品研究中心
內蒙古農業大學在2017年新增乳品工程本科專業,建立多個有關乳制品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支持下建立了“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奶制品加工重點實驗室、“乳酸菌與乳品發酵劑”自治區工程實驗室、“乳制品研究”自治區重點開放實驗室、“益得”乳制品實驗廠、“畜產品加工”內蒙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乳品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三)內蒙古高校地區有關乳制品研究科技創新情況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轉基因高產肉牛新品種培育’科技創新團隊、“牧草與特色作物生物技術”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農業大學在乳制品天然乳酸菌的分離與開發利用、功能性乳制品研制、高新技術在肉乳保鮮上的應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赤峰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積極參加國家和自治區“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創業設計大賽活動并多次獲獎。
三、內蒙古自治區高校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雖然作為乳制品產業第一大省,但是高校在乳制品產業緊缺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內蒙古高校乳制品專業沒有建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缺乏細化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國家或企業對高校乳制品產業緊缺人才培養的參與度低等,這些原因導致高校培養出來的乳制品專業人才數量少,不能滿足市場上的用人需求,出現專業高素質乳制品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況。
?。ㄒ唬]有建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
首先,在表1內蒙古高校有關乳制品專業設置情況中分析,乳制品產業雖然作為內蒙古地區的主導產業,但是設置乳制品專業的學校僅有五所,乳制品專業在高校的覆蓋面不大,并且該專業一般是在生命科學學院下設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導致乳制品產業人才輸出質量低,不能很好滿足乳制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其次,乳品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除了專業劃分比較籠統外,也沒有建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重課本理論輕實踐操作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這樣傳統落后的教育教學理念容易使學生形成對課本以及對老師的依賴,缺乏在實際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后,國家或教育部支持的重點乳品工程研究中心數量少,高校乳品實驗室基地少。乳制品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需要高校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但是由于高校在學生實際操作的實驗室建設方面還有缺陷,不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鍛煉平臺,導致學生建立的知識體系不完善,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乳制品產業人才。
(二)教師的實踐與科研能力稍弱
其一,我們可以從內蒙古高校乳制品專業設置看出,不僅設置該專業的學校數量少,而且在大部分高校乳制品專業并沒有單獨開設,只是食品科學技術專業下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專業數量少,缺乏清晰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整個師資力量弱,不能達到乳制品產業緊缺人才的培養目標。其二,乳品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具有專業理論修養與掌握實踐技能的教師擔任培養人才的重任,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比較強。但是在內蒙古高校中既有理論修養又有實踐技能的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過少,遠遠不能滿足乳制品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也缺乏對從與乳制品相近專業轉崗過來的教師進行系統性的專業培訓,導致乳品專業優秀教師數量少。其三,內蒙古高校缺乏對乳制品產業科研人員的激勵,比如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少,科研實驗室建立不完善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ㄈ┬韧馊瞬排囵B脫節
高校承擔著為社會源源不斷輸出乳制品專業人才的責任,而培養乳制品專業人才不僅是高校的責任,還需要高校與地方乳制企業緊密合作,加上政府的財政投入,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乳制市場需要的人才。在內蒙古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政府與企業三方對于乳制品人才培養存在相互脫節現象。從學校角度來看,高校在乳制品方面的科研課題研究數量少,或者即使有省級的科研課題,也僅僅是純理論上的研究,在實踐環節缺少深入探索。這是因為高校校外實習基地數量過少,學生缺乏實地操作平臺,在乳制品研究方面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從政府角度來說,內蒙古高校乳品工程研究中心或者乳品研究實驗室設立較少,只有一兩個高校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設立了研究中心,這說明政府在乳品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財政投入少。從企業角度來講,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營利。企業自身會考慮:如果接受學校的學生到企業參加實習,學校的課程體系的設置與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不符合,如果對實習生進行再培訓,企業需要承擔高額的成本,因此會減少企業利潤。所以在乳制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未能有效整合校內外資源,造成乳制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低,不能滿足市場上的人才需求。
四、完善內蒙古自治區高校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ㄒ唬┙⑾到y化的教學體系
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對理論課和實驗課學習不僅能夠系統地掌握乳制品研究方面的基礎專業知識,還要能夠擁有乳制品加工環節的實踐技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高校應該針對乳制品產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完善學科教學體系。其一,提高實踐教學比重。改變傳統理論教學方式,增設實踐教學環節,使乳制品專業成為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學科。比如學生可以小組進行分工合作,收集關于乳制品整個加工過程資料,以學習成果匯報的形式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展示,由老師進行點評總結,之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乳制企業加工的整個流程,加深學生對乳制加工過程的了解。其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課程內容由專業課老師或者企業技術人員講授,致力于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對乳制品加工及性質、乳制品加工工藝、乳制品發酵技術、乳制品質量安全檢測等主干專業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乳制品專業有更全面系統的認識。其三,學校建立重點實驗室或者乳品工程研究中心,設立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和相關課題研究。乳品工程研究中心側重培養對乳制品高端產業鏈研發的高層次科研人員,這些科研人員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推動乳制品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所以為了能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學校應該給予科研人員優厚待遇和好的科研環境。
?。ǘ┨岣呓虒W人員的實踐與科研能力
第一,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由優秀并且科研成果顯著的導師帶領本科生做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使學生充分加入到課題研究中得到培養,這樣他們可以主動查閱資料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在研究過程中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與技術,極大提高科研水平與能力。第二,加強乳制品專業優秀師資力量的建設。高校師資力量的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內蒙古高校乳制品專業的優秀人才嚴重匱乏,學??梢哉闲葞熧Y力量,聘請校外杰出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和能力互補的優秀人才隊伍。另外可以發展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將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相結合,也可以針對不同研究方向培養人才,比如培養良種牛改良技術、飼料加工業、飼養管理、加強奶牛的疫情防治工作、乳制品的質量安全與檢測方向的人才。第三,內蒙古高校可以增加科研工作者出去考察交流學習的機會,并且為課題組人員提供最佳科研環境。比如荷蘭的乳制品產業發展比較前沿,研究人員通過出國學習機會對乳制品產業整個產業鏈加工進行深入了解,提升課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ㄈ┯行д闲韧赓Y源
首先校企合作,學校要根據企業發展要求設置科學的專業課程,提高實踐學時比重,制定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養計劃。企業要建立一整套的科研基地,設立研發中心,為人才培養提供好的硬件環境,同時可以聘請學校優秀的博士導師做顧問,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其次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提供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和項目支持政策,并且要求地方乳制品企業接收當地高校師生進入企業實地考察研究;另一方面,政府要指導地方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乳制品產業新專業設置、舊專業改造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在乳制品重點實驗室和科研中心建設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總之,乳制品產業緊缺人才的培養應在傳統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強化政府的引導作用,延伸校企職能,建立校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好校內外兩個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培養具有較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9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