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專業課教師的“三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師是最具挑戰的職業,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教師的示范性、職業性、技術性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從教30多年來認真踐行的準則,以下我從自己的角度剖習教師的示范性、職業性、技術性,找找自己的不足和發展的方向。
教師的示范性?!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有人說成: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從中可見學乃教育之基礎,德乃教育之本源。從字義理解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技術人員。教師的示范性是給學生以示范,教師的示范是學生最直接、最經常的榜樣,是引導和促進學生成長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善于利用教師的示范性,善于做學生的好榜樣,就更要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從而給予學生無限正能。
教師的職業性。教師職業促進人類社會制度文明的發展,教師勞動對于人類社會制度文明的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通過自身的勞動,傳播社會制度及其文化,傳遞社會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們對不同的社會制度產生一定的認識,從而形成評價社會制度優劣的能力”。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人類社會制度文明的思想凝結為個體的政治信仰,促使人們維護合理的現行社會制度:在某種歷史條件下,教師還可以塑造超越現行社會制度的信仰,推動人們去改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從而引導人們不斷追求和創造人類社會的制度文明。“教師的勞動是塑造人的勞動,即從事勞動力的再生產、科學知識的再生產和社會成員的再生產的一種特殊的勞動?!弊鳛橐婚T古老的職業,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知識、新技術、新發明的不斷涌現,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專門的知識,經過專門的訓練才能勝任教師職業”,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教育教學技能和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我國《教育法》更是明確地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能的技術人員。”職業教育也就意味著這是一種定向的教育,從一開始它就有著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去向,即培養符合職業要求的從業人員——教師,這個特點決定了它必須側重于教育教學技能和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
教師的技術性。職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實踐性和實用性。職業教育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只有讓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掌握技術技術和熟練的技能,才能勝任就業崗位需要。這也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是我們職業學校教師應理解和掌握的技術性。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投入到教研教改中去,不斷學習適合當前學生的教育理念、教學技巧、教學方法,要不斷學習本技術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并把它們結合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在技術道德、技術知識、技術技能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技能的勞動者,成為本行業的技術能手和中堅技術力量。教師的技術性包括技術意識,技術態度,技術知識,技術技能,技術品質。技術意識是教師形成對教師職業意義與價值的認識對教師職業的社會期望認識以及由此而形成強烈的從業,敬業,樂業的動機。技術性的態度即對待教育鞠躬盡瘁,甘為人梯,對待學生傾心相愛,誨人不倦,對待同事精誠合作,協同施教,對待自己,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技術知識即具備廣播的文化知識,所交學科的技術知識及教育心理科學知識。技術技能包括了解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與方案設計教學程序課堂講授與板書,演示與實驗,二課活動組織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評價教學效果等教學技能。技術品質包括具有廣泛的興趣能有學生打成一片,有豐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樂觀精神,相信沒有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熱愛學生熱愛教育能客觀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沉著自制耐心對艱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堅韌不拔的一致,具有創新精神善于教授新事物新觀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