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發展的政府行為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綠色經濟、跨國生態等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涌現,對政府行為提出了新要求。黑龍江省應該通過塑造理念創新的公共服務主體、健全科學的績效考核標準體系、完善政府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優化政府行為從而實現黑龍江省綠色經濟高效、和諧、持續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綠色經濟;政府行為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1-0023-03
  一、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發展的現狀
 ?。ㄒ唬┚G色生物研發現狀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綠色生物研發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成果豐碩,個別項目獨具龍江特色,在國內更是處于領先地位。如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出了全國優質小麥和大豆,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東北林業大學憑借著自身超強的科研實力,在生物質炭吸附材料、生物基復合材料研究方面要明顯的優于我國其他地區。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為國際的生物制氫產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提升了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地位。到目前為止,黑龍江省在綠色生物領域共有198家企業,實現產值242億元,其中,綠色生物制造產業,綠色生物農業產業,綠色生物能源產業,綠色生物醫藥產業,綠色生物環保產業等多個產業都取得了很大進步。
  (二)綠色食品產業現狀
  黑龍江省是我國第一個將綠色食品產業上升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的省份。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黑龍江省政府也為綠色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相繼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綠色食品更是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廣。在象征著知識時代的21世紀,人們對綠色健康消費的科學認知不斷深入,隨之綠色食品產業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3年末,黑龍江地區用于專門種植綠色食品的土地面積就已經超過了6000萬余畝,其中用于生產綠色食品的土地面積也超過了5000萬畝,在全國范圍內是綠色食品認證面積最大的省份,全省目前一定規模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數量達到了143個,并且已經有很多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得到了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權。因此,在自然生態、政策措施、管理服務以及資金投入方面,與其他省份相比,黑龍江省的綠色食品產業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十分強勁的競爭力。[1]
 ?。ㄈ夂蛲寥蕾Y源現狀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從經緯度方面來看,擁有著十分良好的自然條件,而且自身占地面積較大,擁有著包括丘陵、平原等地貌環境在內的多樣化的自然地理條件。此外,黑龍江省目前也有著十分可觀的動植物資源,而產生以上這種自然優勢的主要原因就是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動物、植物的生存、繁殖、成長、壯大均提供了一個基礎條件。而從氣候的角度上來說,黑龍江省是介于寒帶地區和溫帶地區之間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在春季,風速較大且大風天氣天數較多,尤其是黑龍江省西南部地區更為明顯,這也為黑龍江省的風能發展提供了資源;在夏季,一天光照時間與其他地區相比要長,氣溫比較高,降水量充足,而這些都為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創造了較為良好的條件。
  (四)水資源和清潔能源現狀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水資源短缺的現象,而黑龍江省水資源相對充足,由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綏芬河共同構成的水資源體系源源不斷的為黑龍江省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其他的江河湖泊也數不勝數。資料表明,黑龍江省境內的水庫以及湖泊的數量已達到六千余個,尤其是在水資源分布面積上,已經超過了八十多萬公頃,這也為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十分良好的水資源基礎,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ㄎ澹┚G色旅游資源現狀
  黑龍江省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國北部,有森林、草原、濕地、冰雪等豐富的自然條件和資源,旅游特色鮮明,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人,同時,黑龍江省將少數民族和都市風光相結合,也使得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旅游特色,尤其是冰城哈爾濱打造的冰雪旅游更是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21世紀之后,黑龍江省抓住產業轉型的契機,大力發展旅游業,現如今,黑龍江省的旅游產業已經從弱質產業轉變為了規模產業,具有神奇、古樸、貼近自然的特色,并且在逐步打造具有黑龍江省獨有的冰雪旅游特色的生態旅游基地。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綠色經濟當中其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為其他省份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發展中政府行為選擇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逆向調控”
  1.注重短期收益
  現如今,任期制是政府官員普遍實行的制度,政府官員的任期長短不同,所對應的目標函數和變量也會不同。如果政府官員任期較長,便會在發展綠色經濟過程中著重關注長期收益,并且,政府官員在對綠色經濟進行調控時,也會根據長期收益效果制定政府行為。相反,如果政府官員任期較短,便會更加關注能夠迅速提升黑龍江省GDP的產業,把綠色經濟中短期收益快的產業作為目標,使自己的政績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升。政府官員只關注在自己任期內經濟增長收益的短視行為,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高黑龍江省GDP,但是政府在選擇短期項目上所產生的社會治理成本卻是巨大的。當前,在“逆向調控”心理驅使下,黑龍江省部分見效快、污染重、耗能高的產業項目,最終將會導致環境嚴重污染,自然資源過度浪費。
  2.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從上個世紀末期開始,行政壟斷的表現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變為了原料、商業、政策等幾個方面的競爭,政府為了能夠吸引人才以及資金,紛紛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而在改革實施的最初階段,黑龍江省通過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在綠色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 在20世紀90年代時, 買方市場格局已逐步形成,對競爭性產品的壟斷和封鎖逐步被打破,但是,黑龍江省政府為了保護本省的一些落后企業不在競爭中被淘汰,通過一些手段阻止其他省份商品進入黑龍江,如,制定帶有歧視性的規定,對市場進行壁壘設置等。[5]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使政府對一些綠色經濟項目的投資是非理性的,最終將會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化,無法實現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ǘ┱袨橹黧w的雙重角色矛盾
  1.改革主體與改革客體的矛盾
  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 地方政府作為其中重要的參與主體,其自身的某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綠色經濟改革進行的順利程度。發展綠色經濟,應該進行根本性的改造,將政府對利益、權利上的集中控制轉變為市場的分散控制,進而實現政府權力的轉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改革,必然會對政府的權力產生削弱作用,而政府又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所以,政府在自身進行轉型的過程中擁有著多重身份,其不僅是改革的主體,同時也是改革的客體。政府在制定游戲規則的過程中,其又參與到了游戲當中,這必然會產生沖突和矛盾。政府應當從權力結構、行政效率等多個角度出發對自身相關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約束,而這種行為也必然會導致政府當中公務人員權力和利益受到威脅,逐漸的成為進行改革的阻力。
  2.制度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的矛盾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主要原因是制度上的創新 ,在發展綠色經濟過程中,政府是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但同時也是制度改革的制定者和實施者,雙重角色和身份決定了在發展綠色經濟過程中,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經濟, 在經濟進行體制改革方面,黑龍江省經濟分權、政治集權的現象一直存在,而地方政府在本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角色方面的轉變,政府不但是地方經濟的管理者,同時也是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益的重要主體。 在政策制定上,會把實現本省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在制度創新上,即使有利于社會公共福利,但只要是損害了本省的經濟利益,政府也會消極抵抗。
 ?。ㄈ┱畠炔恐卫頇C制不健全
  1.公開機制缺乏
  政府科層體制僵化、刻板,使其不能夠適應知識密集型的經濟社會生活和信息的迅速變化,政府公共事務管理信息公開機制不健全,公開不足、不及時,政府在對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中透明度和效率較低。 雖然我國早在2008年就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但是政府政務信息不透明、不公開的現象仍然存在 。發展綠色經濟的主導者是政府, 政府具有“經濟人”的屬性, 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政府行為, 由于政府的政務信息不透明、不公開, 公眾不能夠及時的掌握和了解政府的一些決策, 無法起到監督的作用, 為政府的公務人員濫用權力提供了空間上的可能性, 從而使發展綠色經濟的進程難以繼續。
  2.問責機制不健全
  政府公務人員有很大的權力,并且掌控著很多的社會資源,目前,政府在行使權力的同時,相應的問責機制很少,這將會致使政府公務人員濫用權力、違法違紀等一些現象的滋生和蔓延,一般來說,政府主要在兩個方面體現出缺乏政府行政問責機制,一方面是政府的問責僅體現在形式上,另一方面是政府對公務人員濫用權力、違法違紀現象無問責。政府權力日益擴大,從公眾的日常生活到社會整體的政治經濟都與政府行為有關,但立法機構卻很少能對政府權力的行為效果和范圍進行問責,導致了損害社會聲譽的問題發生。
  三、黑龍江省綠色經濟發展的政府行為選擇對策建議
  (一)塑造理念創新的公共服務主體
  1.政府要作經濟性公共服務主體
  政府在經濟上的公共性服務主要包括:確保宏觀調控以及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穩定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向社會公開經濟和市場方面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為全社會提供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如水、電、氣、交通等。政府可以通過制定規劃、建立融資體制、引進創新投資來吸引社會及企業對黑龍江省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
  2.政府要作社會性公共服務主體
  政府應提供社會性公共服務,來滿足社會公眾對公共基礎服務的要求。如,政府應該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標準,以保證包括農民工子女在內的適齡兒童都能得到符合最低標準的義務教育。政府還應該不斷地加大對基本社會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公共就業服務、醫療與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綠色經濟在今后的持續發展。
  3.政府要作制度性公共服務主體
  在過去的40年里,黑龍江省的改革是漸進式的改革,形成了包括現代企業制度、現代金融制度、現代產權制度等在內的許多制度形式,但是這些制度要想鞏固改革成果,就必須通過正式的制度安排來得以確認,除此以外,黑龍江省還要在公共財政制度、國有資本管理制度、資源要素價格形成制度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此來適應綠色經濟轉型和發展的需要。在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在社會領域中的相關制度建設需要實現相應的創新,如實現城鄉戶籍制度的統一、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以及組織發展等方面的創新。 在行政領域方面需要進行妥善的安排,包括政府問責制度的創新、大部門體制的創新以及行政層級制度的創新等。
 ?。ǘ┙∪茖W的績效考核標準體系
  1.政府績效評估的核心標準是社會公眾需求的滿足程度
  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應該追求綜合發展目標,以解決目前黑龍江省在經濟社會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應把教育、就業、社會公平以及自然資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指標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標準體系并以此作為政績的綜合導向,糾正在綠色經濟發展中政府行為的不足。
  2.政府績效評估過程要重視社會公眾的主體作用
  從政府績效評估的角度上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準確的反映社會公眾的需求和立場,將與民生相關的指標納入到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二是將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做出合理公正的評價,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并加以解決。
  (三)完善政府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務公開考核評議制度、政務公開制度以及政務責任追究制度,對公共政策的決策依據、決策執行結果進行公開。 其次,完善社會聽證制度。放寬對聽證審查的限制,使具有行為能力的公民都可以通過相關程序參與聽證,建立網上申請和社會聽證流程指導等制度,使公眾的意見在決策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再次,健全公共決策咨詢制度。讓各類民間組織、行業協會都能夠參與到政府行為的重大決策和規劃編制中,對重大政策工程的設計、論證和評估引進獨立的專業咨詢機構,建立專家咨詢程序, 完善決策咨詢采納制度,將決策評估和反饋調查由第三方機構獨立實施完成,并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向社會公眾公開獨立的評估報告。最后,建立有效的社會監督體制。要面向全省內公開選聘監督員,使其在政府重大項目和公共服務中參與執法監察,同時,定期向監委和紀委匯報情況,通過設立獨立網站、監督熱線等,鼓勵民眾進行社會監督,使民眾切實行使監督權,確保公眾監督的準確性、真實性、及時性和客觀性,應牢牢抓住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的機遇期和戰略期,以發展綠色經濟為核心,政府不斷研究出臺綠色新政,引領黑龍江省向綠色社會邁進,最終實現黑龍江省發展綠色經濟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慧丹.文化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與政府行為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8.
  [2] 陳含樺.“新常態”背景下產業結構高級化、新型城鎮化與經濟增長—基于省域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21).
  [3] 曹 飛.基于演化博弈視角的地方政府間建設用地指標配置策略研究—促進差異化發展的城鎮化觀察[J].商業研究,2017(10).
  [4] 李 靜,李 崎.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社會保障問題分析及發展對策[J].林業經濟,2017(9).
  [5] 孫文凱.中國的戶籍制度現狀、改革阻力與對策[J].勞動經濟研究,2017(3).
  [責任編輯:方 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30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