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民營經濟進入了空前活躍的時期,其發展活力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民營經濟在黑龍江省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招商引資、擴大就業機會、國民生產總值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貢獻,但是近些年隨著經濟的增長越來越慢,民營經濟面臨著產業結構失衡、發展層次比較低、融資困難及缺乏自主創新等問題,黑龍江的民營經濟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此,本文對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索其差距形成的深層原因,并嘗試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快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營經濟;黑龍江省;產業結構
   引言:當下,中國正處于構建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成分中的重要內容,要積極發揮民營經濟的自有優勢,平衡經濟結構體系,使我國的經濟體制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使經濟結構得到優化,全面提升中國社會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一、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概述
   1.經濟總量
   民營經濟數量上在黑龍江省比重很大。截止到2017年年底,黑龍江民營經濟企業一共有3691家,占據企業總數的一半以上,民營經濟的生產總值高達3227.9億元,占據全省生產總值的58.2%,解決就業人口數量達630462萬人,占就業總人口比例的52.90%。
   2.經營主體
   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沒有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涉及行業范圍比較廣泛,然而極少有生物技術行業和半導體行業等高新技術單位,民營經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建筑行業、零售批發行業、飲食及相關服務行業,此類行業的科技含量不高,且是人口密集型、競爭大的領域,這極大地制約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3.社會貢獻
   黑龍江省民營經濟規模不大,綜合實力不強。在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中顯示,其中有396家東部企業進入2017年我國民營單位500強企業,占比為79.2%,東北部只有9家單位入圍,占比僅為1.8%,遼寧省共有6家單位入圍,而黑龍江省只有1家。所以,在民營經濟總量與區域分布上,黑龍江省都相對比較落后。
   二、新形勢下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困境分析
   1.融資困難
   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在進行招商引資時主要面臨下面幾個主要問題:
   (1)從政策上來說,我國政府機構都已經認識到民營經濟能夠增加經濟活力,國家也在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但具體的發展舉措仍需要加以改進,還有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地方發展政策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就加以實施,這不能有效發揮好政策的促進作用。
   (2)針對民營經濟自身情況,黑龍江省的非公有制經濟具有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規模較小、防范意識不強、財務制度體系不規范、商業風險抵抗能力薄弱等。因為財務報告不規范、缺乏真實性,企業信息較封閉,導致商業銀行及相關投資商不能真正摸清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導致民營企業在進行融資活動時往往處于被忽視的位置,難以獲取發展資金。
   (3)就社會金融市場環境而言,目前黑龍江省還是以銀行金融機構為主,各大銀行在重要領域基本實現了高度壟斷,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與國企的合作表現尤為突出,四大銀行把主要的金融貸款項目都與國企單位進行了合作,民營單位的貸款門檻與優勢遠遠不及國有企業。還有我國的融資要求極高,在我國股票市場的體制下,民營企業通過股票進行融資的機會微乎其微,對于綜合實力薄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得不到融資機會。
   黑龍江省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不被解決,民營企業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企業就無法進行產業升級,也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只有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機制,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融資環境,才能使民營經濟的經營活動不會受到資金的局限,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
   2.產業結構失衡且發展層次較低
   由于黑龍江省是我國的工業基地,一直以來是以大工業發展為主,特殊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導致民營經濟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產業結構。這種以工業發展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為輔的產業結構,曾經造就了黑龍江經濟的輝煌,但是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下,這種特殊的產業結構已經影響了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黑龍江省的民營經濟主要是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對第二產業來說,民營企業涉足相對較多的是紡織、服裝和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在第三產業中,傳統行業較多,具備較高產業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占比較低。黑龍江民營經濟早期的快速發展,其通過低價的勞動力獲取利潤收益,隨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對于黑龍江省來說,外省務工人員在逐漸減少,勞動力紅利已經逐漸失去,產業結構失衡且發展層次較低的問題亟待解決。
   3.輿論導向需要進行改善
   自我國改革開放至今,民營企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也伴隨著眾多具體問題,如極個別的現象帶來一些社會情緒因素,對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傮w來說,社會上的主要情況可以總結為以下內容:第一,自改革開放至今,絕大多數企業積極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然而少數企業存在鉆漏洞鉆空子的問題;其次,先富起來的部分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這就引起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再次,貧富差距的逐漸增大,“啞鈴型”社會逐漸形成,導致很大部分的人群社會心理失衡。對于民營經濟的主體——私營企業主,欠缺公正全面的評價。因此,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的輿論氛圍還有待改善,可以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進行積極的宣傳,發掘民營企業典型,向社會公民宣傳民營企業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引起恰當的社會輿論,營造比較好的發展環境。
   4.企業整體創新力與競爭力偏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的能力對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競爭力的快速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黑龍江省民營經濟在數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在規模、質量和效益方面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主要受限的原因是黑龍江民營單位的科學技術水平不高,這極大地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革新發展。黑龍江民營經濟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自身實力較弱。就企業來說,模仿相關行業技術可以極大地節約生產成本,可大大節約研發成本,減少了人力與財力的投入,企業的經濟回報周期較短。為了更快的發展,這些民營企業一般進行模仿,常見的模仿品牌有安踏、361、特步等,最具代表的有我國的山寨鞋都莆田,生產出大批量冒牌產品,通過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欠缺市場競爭力,利潤空間極為有限,還存在法律風險。    除此以外,黑龍江民營經濟自主創新也存在問題。一是民營企業家大多是一些基層農民和工人,企業的主要經營目標是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沒有樹立長遠發展的戰略思想,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老板科技創新意識不強;二是這樣的民營企業的管理方式相對簡單,一般用人都是身邊的親朋好友,而民營企業的薪資待遇往往較差,上升渠道和穩定性也欠缺市場競爭力,這些客觀因素影響民營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技術人才緊缺,喪失了技術創新的基本保障。三是資金不足,自主創新需要資金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相對困難,沒有經濟物質保障,很難做到自主創新。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國家相關政策和國家經濟發展情況對其具有重要影響,無法實現做大做強為黑龍江經濟提供持續助力。
   三、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發揮地域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黑龍江省要積極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機會,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積極迎接二十一世紀新的挑戰,使民營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得到提升,使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使得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手段得到擴寬,出口數量得到積極增加。政府的機構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對民營企業要進行多方面的打造,使企業的規模和生產范圍不斷擴大,生產成本得到降低,獲取高額利潤,真正實現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2.刺激民營經濟主體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民營經濟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有更高的發展目標,積極加快科技創新能力,企業向集群方向發展。所以,科技創新能力是促進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通過自主創新,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同時,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民營企業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優秀人才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關鍵性促進作用。近幾年,東北地區眾多地區都出現人才緊缺、難以留住人才的尷尬局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這需要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為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提供人才引進渠道,在2018年年底黑龍江省人社部制定了大學生購房的相關優惠政策;再就是對于企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黑龍江省大學眾多,學校結合企業情況進行定向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術人才,高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實現多贏。另一方面,黑龍江省的民營企業要高度關注自身的人力資源工作,通過人才的合理運用,積極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樹立明確的發展方向,結合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模式,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增強其綜合競爭力。
   3.放寬行業準入標準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大成長空間
   近幾年來,黑龍江省為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和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政府財政的壓力逐漸增大,就黑龍江省而言,積極進行招商引資,不斷吸引民間資本涌向該省的基建行業,以減輕政府經濟壓力,適當放松行業標準,讓民營企業有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服務行業的機會,對相關準入門檻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斷擴大民營企業的經營范圍,可以向醫療、教育、文化、基建行業、社會公益等領域進行擴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4.優化政策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足夠保障
   第一,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融資方式,健全貸款制度。針對中小企業,銀行要積極發展相關的信貸服務項目,擴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積極對民營企業進行相關的信用評估。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資料庫,為民營企業的融資提供有力的信用保障,有利于改善民營融資的環境。
   第二,鼓勵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矛盾。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民間資金的流動性越來越強。政府應鼓勵互聯網金融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合理合規發展,通過適當的引導和管控,在保障民營企業資金快速融通的同時降低民營企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破除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壁壘。
   第三,完善地方財稅政策,減輕民營企業稅負。我國企業總體稅率在世界各國中都屬于比較高的位置。在經濟趨緩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發展比較艱難,黑龍江省應基于實際,建立健全財稅優惠政策,為民營企業減負降壓,在稅收、日常資費等方面進行積極改革,實現稅收的橫向與縱向公平,以增加企業實際收益。并將國家的相關財政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以維護民營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
   四、結語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進一步支持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黑龍江省要積極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建設,努力釋放發展潛力。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有諸多困難,必須通過良好的政策環境、人才隊伍建設、自主創新推動、金融保障機構構建等措施,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搭建發展平臺,全面促進黑龍江省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
  
  參考文獻:
   [1]羅鈺薈.民營經濟發展的技術障礙及對策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2):51.
   [2]閻宇.東北老工業基地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8.
   [3]梁咪咪.共享視域下我國民營企業主公益社會責任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7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