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育保障經驗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貫徹落實中央的指示精神,我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全面開展。不過因為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存在著許多問題。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農民培育保障中政策支持體系、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職業培育體系等先進經驗,期待對我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政策支持;培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C9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4-0038-02
  引言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為我國農民的職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016 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主導力量。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加大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創新培育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才能更好地推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孫守泉(2018)認為,培育中政府、學校和農民未能有效合作,缺乏培育資源,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后[1]。付躍超(2018)認為,培育忽視了社會的作用,對政府過于依賴[2];培育機制不健全,管理過于分散。陳娟(2018)認為,培育應加強法律保障,政府和社會有機結合,創新培育模式[3]。周利兵(2016)認為,在培育保障方面,政府間應加強溝通,整合培育資源,提高效率[4]。胡戰雄(2018)認為,培育保障要創新培育方式,結合發展需要,提高培育失效性[5]。國內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的研究較少,多數側重于理論研究,實踐性不足。
  我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起步較晚,各個方面還在不斷地摸索前進,培育保障更是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扶持政策缺失、管理不力、培育體系落后等問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農民培育保障的先進經驗,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育保障的經驗
 ?。ㄒ唬┟绹恼咧С煮w系
  美國以立法形式給予職業農民培育保障。最早的《莫雷爾贈地學院法案》和《莫雷爾法案》為美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奠定了法律基礎;對于培育的政策支持體系系統且完善,資金投入充足,財政補貼力度大。美國政府計劃在2014—2019年的五年時間里,共投入9 564億美元以扶持農業及農民職業教育的發展?,F在美國的農業補貼包括農民收入補貼、農產品貿易補貼、信貸差額補貼、資源保育補貼、反經濟周期補貼五大類別。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極為重視農業保險,給予職業農民很大的政策支持,讓農民全心投入發展,沒有后顧之憂。
 ?。ǘ┑聡M織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
  政府和非政府部門聯合是德國進行職業教育最為顯著的特征。德國農民培育表現出國家、企業及個人統一供應、共同承擔的特點。德國聯邦政府及地方教育局是主管行政部門,對農民培訓活動展開集中的調整與引導。此外,政府自主地帶動和鼓勵非政府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培訓[6]。政府主導加之雙元主體的“雙元制”培育模式在德國的職業農民培育中最為經典,雙元主體即指學校和企業二者。該培育模式使得農民接受職業培育,不僅可以在學校學習書面上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企業中接受實實在在的農業生產技能訓練,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育的相關內容蘊含著學校和企業的特點,形式多樣化,更好地保證了培育的效果。職業農民的培育費用不需要學員自己承擔,而是由學校和企業雙元主體來共同支付。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在職業農民的培育保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ㄈ┓▏穆殬I培育體系
  法國通過多年實踐與嘗試,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相對系統、全方位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整個培育體系主要由中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農業教育和農民職業培訓這三個組成部分。法國的職業農民培育由其農業部門進行專門的管理,培育專項費用的核準工作也是該部門負責。法國職業農民的培育內容范圍極廣,不僅包括農業生產、管理、服務等專門的農業知識,還涉及到環境保護、國土整治、森林維護、畜牧良種保護與發展等內容。在培育方式上,法國看重其實效性、多樣性,鼓勵社會、個人更多地參與培育,將知識理論和實踐交叉結合,使得農民學員可以更好接受,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真正需求,并根據農業發展實時調整。同時,法國尤為重視參與職業教育的年輕人的培育,為法國未來的農業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二、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對我國的啟示
 ?。ㄒ唬嫿茖W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體系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都以完善的法律來保障職業農民的培育,確立了職業農民培育的法律地位,以明確的法律條款確定了培育的具體內容以及對于培育的財政投入,規范了參與培育的各方主體的責任與義務,為處理培育工作中的各類事項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還以嚴格的標準規范其他的各類培育組織。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面的法制建設尚處在空白狀態,亟須出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專項法律來保障培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盡管我國先后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可是均沒有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具體法律法規。為推進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以立法的方式為其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即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單獨出臺一部專項法律。各級政府要在遵循培育法律和結合各自區域的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的前提條件下,為培育工作建立明確合理的規章制度,真正在法律層面確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地位。與此同時,政府要根據法律和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升級培育的制度建設,以惠農政策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中來,有序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的進展。
  此外,我國政府應擴大培育資金的投入,改善培育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設施,為新型職業農民營造良好培育環境;拓寬培育資金的來源途徑,合理引進市場機制,鼓勵更多的民辦培育機構和涉農企業參與到培育中來,構建政府、企業和個人“一主多元”的資金投入機制[7]。  ?。ǘ┒喾劫Y源協同參與培育
  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符合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要求,培育出文化水平高、職業技術過硬、懂得經營與管理、未來發展能力強的新型職業農民,可以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目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主要由中高等職業學校來進行,但對于農業貿易、農業企業管理等專業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育效果是遠遠達不到預定目標的,所以必須要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多方資源協同參與到培育中來。可借鑒德國“雙元制”培育模式的經驗,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各方的資源有效地整合與利用,共同參與到培育中,發揮出各自的作用。要繼續堅持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專門培育機構的主體地位,同時鼓勵農業企業、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合作社、農業職業學校和農業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廣泛參與協作,使其在吉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擔任更重要的角色,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推動為眾人齊力的公共事業,確保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更好地推進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保障工作的有序進行。
 ?。ㄈ┙∪嘤w系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為一個系統的工程,應始終堅持政府的主導地位,建立各類農業培養院校、培育機構和涉農企業共同參與的培育體系。當下,我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首要目的就是推進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將農業與特色產業成功對接。所以,培育院校和培育機構在確定培育內容、培育方向的同時,要將地區特色產業考慮進去,使得農民接受的培育內容可以利用到地區特色的產業之中。培育方式要不斷更新,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加之走向田間的實踐教學,保證培育的實效性。多樣化的培育方式要多側重于實踐培育,讓農民學員更容易接受理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遠程培育,打破地域和實踐的限制,將最新的農業信息以及惠農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農民手中,使農民學員在不離開土地的前提下,隨時可以接受到系統的培育。與此同時,利用微信、QQ等通訊軟件,及時聯系農業專家和培育老師答疑解惑,學員與老師之間更多地溝通、互動。培育的師資隊伍同樣也是影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發達國家的職業農民培育教師都是高精端的人才,而我國的培育師資,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專業水準,都無法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需求。而我國龐大的農民基數的背景決定了我國需要大量優秀的培育教師,因此,要在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情況下,對于現有的培育教師進行培訓;此外,還要擴展師資隊伍的來源,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守泉.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途徑、問題與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31-32.
  [2]  付躍超.試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8,(5):1-2.
  [3]  陳娟,向姝.關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策建議[J].四川農業科技,2018,(11):72-73.
  [4]  周利兵.論多方主體協同推進農民工職業培訓——基于社會治理的視角[J].長白學刊,2016,(1):118-125.
  [5]  胡戰雄,張寧潔.靜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求情況調研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9):70-75.
  [6]  趙恒.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國際比較及經驗借鑒[J].繼續教育研究,2016,(8):31-35.
  [7]  張亮,周瑾,趙幫宏,李逸波.國外職業農民培育比較分析及經驗借鑒[J].高等農業教育,2015,(6):122-1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47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