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我國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進入新的時代,我國城鎮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正在向“強起來”大踏步邁進,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債務也隨之快速增長。文章闡釋了地方債務風險的內涵,明確了地方債務風險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現狀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相應的化解對策。
  [關鍵詞] 地方債務 債務風險 現狀
  中圖分類號:F812.5 文獻標志碼:A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問題,國家在財政政策目標方面實施了重大調整,以“區間制”作為總量目標,同時,新型戰略產業發展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政策實施關注的重點。隨著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和風險指標持續增高,債務風險問題亟待解決。
  一、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概述
  (一)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內涵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地方政府對于債務無法履行相應的職責,這種情況下易引發債務風險。也就是說,受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地方政府債務運行結果偏離了政府主觀預期,對于當期、到期的債務,地方政府無力償還,從而引發違約風險。其中,不確定因素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債務風險客觀狀態存在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是認識主體進行主觀判斷,存在著一定的隨機性。
  (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使政府信譽度受到影響。若初期不控制政府債務規模的增長,后期待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不但極難加以控制,如果此時再出現一些外來因素沖擊,則債務鏈條就面臨斷裂的危險。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無法支付工程款項,工作人員薪酬無法及時發放,社會公眾就會質疑政府信譽,甚至會使國際貨幣系統遭受沖擊。第二,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企業與政府是兩個不同部門,二者相關的研究應有所不同。銀行貸款可視為是一種資源,且屬于有限資源,則政府、企業就是在貸款資源之間展開競爭的兩個不同部門。以銀行的維度來講,由于政府信用度明顯要高,因而銀行貸款更多地會向政府部門傾斜,企業就不易得到貸款,同時,企業就會轉而向高成本資本“要”資金,這就使企業成本大大增加。而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多,使其他領域的發展無形中受到制約,從而影響國民經濟的有序發展。第三,財政保障力度被削減。地方政府舉債的目的是將未來財政資金用到當前項目中,其結果可能會使未來現金增加,也有可能加重政府債務負擔,還會對未來現金流量造成影響,使經濟發展缺少后勁。正常情況下,對政府財政資金進行預測,得到的結果極可能就是一個能夠穩定預估的數值,在基建、民生方面投入的資金總量如果確定的話,為減輕債務壓力、償還政府債務,政府就會壓縮民生、基建方面的投入,這種情況是較為常見的。所以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對其財政保障力度會造成影響,在基建、民生保障中投入的比例失衡,會給社會和諧發展造成一定制約。
  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現狀
 ?。ㄒ唬┑胤秸搨幠4?
  目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在不斷擴大,同時,債務增速也持續提升。我國財政部門出具《關于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有關情況的報告》,提出當前債務余額的規模較大,債務增速較快,這是地方政府債務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面臨的最大威脅。地方政府負債水平的紅線,按照國際標準,負債率達到60%即達紅線,但我國一些地區的負債率,尤其是地方基層政府部門的負債率甚至超過了百分之百,足以表明地方政府面臨著很大規模的負債壓力。
 ?。ǘ┑钟L險能力不足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遷,地方政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多樣的負債。一方面,合法正規負債的范圍有限,僅有財政周轉金、國債轉貸金,還包括《預算法》中明確規定的相關資金。由于地方政府債務透明性差,有著較大的隨機性,穩定性比較欠缺,地方財政職能發揮受到限制,給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困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風險抵御能力,大多數地區的還款來源都依賴土地,而我國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加劇了債務風險,加之全球經濟環境變化較快,其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可控因素,若在某環節引發危機,整體經濟發展態勢就會受到蝴蝶效應影響,使地方政府部門抵御風險能力急劇下降,并且短時間內很難走出困境。此外,在融資方面,地方政府對銀行過度依賴,盡管一些地區不斷創新融資手段,但并未形成主流融資渠道,可供選擇的融資路徑仍然單一,影響著地方政府對債務結構的改進完善,尤其是期限結構方面,對政府債務風險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1]。
 ?。ㄈ┤狈τ行ПO管
  從借款來源上看,地方政府獲得借款的方式較多,在實際操作中,擔保、借款及掛賬等形式存在較多,這對于債務監控來說,無疑加大了監控難度。如一些地區建立了相應的融資平臺,借助平臺優勢實施統借統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債務的使用方與來源方往往相互分離,融資平臺實現借款之后,一般會交給其他單位,而在建設使用某融資項目的整個過程,融資平臺都不予參與,這就使資金使用的“全貌”難以得到監控。此外,由于監控信息不對稱,監控渠道不暢,質量不高,制定的各項監控措施難以切實執行,從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監控來看,時常會出現脫節現象,這一因素同樣阻礙著債務監控的有效性。
  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化解對策
  (一)摸清債務規模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大,且尚有隱形債務未被發掘。從2016年IMF的測算數據來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約有19.1萬億元,且以基層地方債務規模占比為多,所以要摸清地方政府現有債務規模,特別是基層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并且還要深度挖掘隱形債務規模,這將是一段時期內地方政府抵御債務風險的有力抓手。一是要完善對地方政府的制度引導,對其負債規模進行科學引導。二是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必須樹立風險意識,掌握識別債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對負債規律進行針對性把控。三是針對隱形債務,要建立相應的追責制度,以硬性條款約束,實現債務規模的不斷減小,分擔地方政府的還債壓力。
  (二)拓展融資渠道
  針對地方政府抵御債務風險缺乏能力的問題,除了要集中進行學習培訓,增加地方政府人員識別債務風險的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在融資渠道方面進行創新,不斷拓寬融資渠道。首先,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保證政府發債權限。由于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且這種狀況短期內較難得到緩解,因此,地方政府可以結合自身實際,自主決定發債,這種方法實事求是,只是在發債過程中具體的細節需要向上級部門匯報,提請通過后,按照正規的財政模式進行發債,及時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其次,基于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適度放開管理權限,嘗試在金融市場競爭中引入融資平臺,以對其資金結構進行改進完善,從而逐漸擺脫對銀行的過度依賴。最后,在公共投資項目中,引導民間資本加入其中,特別是那些大型基建項目,在國際上經受了極大考驗的大型項目,在利用民間資本進行融資方面,要鼓勵其進行大膽嘗試[2]。
 ?。ㄈ娀瘋鶆毡O管
  導致地方政府舉債艱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監管。一方面,我國當前的監管機制并不健全,基于此,國家財政部2017年與其他五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這項規定的發布,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管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管理監督,就要讓社會大眾具備一定的監督知悉權限,確保社會監督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不斷擴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對于地方經濟增長或有裨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會造成債務風險的急劇增加,從而阻礙經濟的有序穩定發展。因此,要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就要摸清債務規模,持續拓展融資渠道,嚴格債務監管,以降低債務風險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張同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變化趨勢分析[J].發展研究,2018(2):36- 37.
  [2]白景明.安徽、河南、河北三省“降成本”調研思考與相關建議[J].財政科學,2016(11):25- 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44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