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優化和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國民經濟核算是我國面向國民經濟的全面核算體系。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新需求,進而對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進行優化,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優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F22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6日
   一、現行國民經濟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公眾對國民經濟核算指標理解有偏差。目前,很多公眾混淆了國民經濟核算與GDP之間的關系,GDP作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全面,所以用GDP衡量經濟運行狀況,但它誘導人們認為,只要把經濟發展起來國家就會強大,人們片面追求經濟生產總量和經濟增長速率,忽略了社會、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導致我國出現亞健康態勢,雖然經濟增長顯著,但資源空心化現象和自然資源衰竭現象也逐漸凸現。
   (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自身存在局限性。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存在一些局限性,忽視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副產品”影響,這些局限性阻礙了核算對經濟發展的更好的指導意義。其主要包括忽視對環境和自然資源因素的核算;忽略了環境退化的損失費用;忽略了環境污染影響的費用;忽視對人力資本的核算;沒有考慮劣質產品及其所導致的社會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沒有考慮自然資源存量的消耗與折舊;不能反映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社會代價和成本,不能具體反映經濟的實際減量;忽視對科技因素的核算;沒有包括自給性產品,忽視對地下經濟的核算;不能對幸福感、公眾公正感等各種價值量進行判斷。
   (三)國民經濟核算管理和政策上相對滯后。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在理論發展中、實踐檢驗下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在不斷地進步和完善,可是國民經濟核算的及時性和可比性還是較差。經濟核算工作從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開始,到對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再到對統計資料進行上報的全過程中都需要符合各部門的統計要求,但是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還缺乏對逐月、逐季度的分階段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工作,因而不能及時向各個需要數據資料的部門提供按月或是按季度的國民經濟的趨勢變動數據,以至于不能讓政府、社會、公眾等及時對各時刻的國家、企業的經濟運行狀況進行了解,不能及時發現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或是漏洞,而且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對外發布也不夠及時,不能滿足各方面研究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在可比性方面還不完善?,F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時地適應黨政領導部門的決策需要,并且沒有與國際制定的標準一致,不適應對外交流的需要。與此同時,現行國民核算沒有及時全面地向公眾公布核算數據,不能使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國情、認識我國經濟新形勢。
   (四)影響國民經濟核算數據質量的因素較多。國民經濟核算數據質量關系國民經濟核算的意義,因此核算數據質量至關重要,但在核算實施的過程中影響數據準確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核算的及時性和可比性比較差、人為因素影響、調查方式的落后以及估算方法不完善、不規范等。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在數據的收集、整合以及公布數據的用時較長,不能滿足各部門、各方面的研究需要,同時統計口徑不同造成國內外可比性不足。調查方法不正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益主體存在一主多業或多業并存的經濟格局,這使得以往的“全面搜集統計、會計、業務核算資料”的方法難以實現,且更難正確把握當今經濟走向,從而影響數據質量。此外,估算方法的不完善、不規范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質量。
   二、國民經濟核算新需求總結
   在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演變過程中,我國應用國民經濟核算對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進行評價的最新體系應著重在大數據等技術的創新方面的深化以及經濟學、管理學等其他學科的進一步研究,從而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內涵進一步深化,并擴展外延政策,實現核算體系的結構和內容的升級,科學、合理、及時地進行經濟核算,建立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創建包含綠色發展和幸福指數等新常態發展核算和評價體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經濟社會管理出現新需求,國際經濟組織不斷更新的國際標準。因此,我們對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標準進行修訂,制定可以應對新情況,并且足以滿足新需求,同時又能對新發展狀況進行及時體現的新標準。在完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核算數據的收集以及估算的過程,以確保國民經濟核算指標的質量。在調查數據的過程中提高對數據提供者的職責監管,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并在時效性上提出要求,使我國國民核算結果具有及時性、可比性,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發展。
   總體來說,國民經濟核算雖然一直沿用,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和缺陷,在落實中又有一定疏漏,不能全面地反映需要反映的事物,而需要其他體系來佐證,同時著重地強調財富的增長,而不能衡量價值,需要進一步優化與完善。
   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優化和發展建議
   (一)國民經濟核算不能“過分”偏重GDP,應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F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對GDP核算過于重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不平衡、不可持續、不綠色、不協調的發展,經濟發展趨于粗放的經濟單方面野蠻增長,并且還可能誘發“數據出官,官出數據”的現象。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國民經濟GDP核算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增加經濟全面,促進經濟協調發展;(2)將研發支出等技術創新方面成本作為固定資產計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引入創新發展內容核算,鼓勵各企業、各部門、全社會在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從而深化推進科技創新發展,促進要素型驅動發展到創新技術型驅動發展;(3)建立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核算,支持綠色經濟發展,核算環境成本等用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成本、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從而對生態績效進行評估。
   (二)國民經濟核算應制定可以應對國家管理新情況并滿足新需求,同時又能應對新發展狀況,迎合國際新形勢,總結經濟新成果的新標準。為了迎合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環境,我國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優化和發展中還需與時俱進,實現經濟核算全球化。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優化體制中應注意其在具體落實國內外政策與交流方面的實用性,滿足管理新需求、迎合國際新形勢和新變化、總結經濟新成果。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進一步完善核算指標,統一核算口徑,為核算數據的收集、整理、發布等提供快速通道,擴展核算領域,以此適應我們當前的新情況,規范新分類,反映出新的變化。
   (三)加強國民經濟核算監管體系,建立相關法律制度。國民經濟核算的全部統計調查和核算工作都要在合理、合法的基本條件下進行。為此,政府要加強國民經濟核算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大領導監管力度,完善部門監督管理制度和方法,促使國民經濟核算合理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背景下得以開展。在核算資料出現不完整、不一致的特殊情況時,應及時進行合理合法的適當信息補充或是數據調整,當發現數據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時,要及時嚴肅核實并處理,避免有質量問題的資料數據進入數據整合和分析階段,從而影響核實的有效性和真實性。當數據存在相互比較時,應著重體現數據的可比性信息。除對數據信息的監管外,主要是對經濟核算的工作人員進行規范性管理,培養工作人員的嚴謹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等,當核算工作人員出現問題,應及時提醒,情節嚴重者要嚴肅處理。
   四、小結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社會結構轉變方向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等都直接影響著全國公眾的衣食住行,且衡量以上指標的重要體系正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國民經濟核算是經濟統計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手段,關乎我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雖然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存在一些漏洞和負面影響,但瑕不掩瑜,國民經濟核算已為國家宏觀整體帶來的優勢和預期效果,因此國民經濟核算是不可被替代且十分重要的,并且隨著作為核算對象的現實經濟社會情況在不斷變化,作為核算方法基礎的數據收集和統計估算方法在不斷更新,因此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要不斷修訂、逐步完善、實現升級,優化成為更高層次分的國民經濟核算機制,從而使得國民經濟統計核算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更有意義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文惠.國民經濟核算更新方案:潛在影響及應對[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3).
  [2]朱啟貴.國民經濟核算不能“唯GDP論”[N].解放日報,2016.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014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