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科技金融發展現狀和不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商業銀行科技金融是重要的科技金融主體,商業銀行應認真研判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其對商業銀行未來經營發展的重要影響,從戰略層面確立強化金融與科技融合的方向,制訂符合自身優勢和戰略重點推進金融科技的實施方案、變革組織、營銷、流程、運營、技術等,構建新業務形態,改進配套機制。因此,分析了商業銀行科技金融的發展現狀和取得的成果,并結合實際情況指出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科技金融;商業銀行;配套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0.5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1-0136-01
一、商業銀行科技金融發展現狀
傳統觀點認為,功能良好的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和科技產業化過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商業銀行主要為成熟企業和行業服務。但傳統觀點正在被修改,資本市場也有不可克服的激勵問題,會造成創新領域投入不足。因此,探索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中的基礎作用,及其與科技創新的關系,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尤其是對那些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而言。國內的研究多基于我國金融體系現狀,指出在銀行主導下科技金融創新的重要性。我國科技金融體系的核心部分是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從長期看,中國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絕不可偏廢其一。在政策層面,我國已出臺了多項文件支持科技金融發展。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及配置政策,涉及銀行信貸、擔保、保險、創投、資本市場等多項科技金融政策。
我國商業銀行對科技金融模式和產品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原有的商業銀行貸款之上開發了一系列產品,基于企業自身條件,有租金貸、基金寶、稅融通、合同能源管理、專利貸、聯保貸等產品。銀行與政府合作方面,有科貸通產品。銀行與保險合作方面,有履約保證保險產品。銀行與風投合作方面,有投貸通、接力貸、橋隧貸、PE貸等產品。
二、商業銀行科技金融存在的問題
?。ㄒ唬╋L險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我國的銀行目前面臨最大的弱勢就是缺乏風險控制的能力,而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貸款的最大特征就是高風險性。在不具備相應風險控制能力的情況下貿然發放貸款,開展專業的科技貸款業務,勢必會使科技銀行成立之初即陷入經營困境,加大中國銀行業的系統風險,這與設立科技銀行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配套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科技信貸雖然種類豐富,但由于配套機制未跟上,這些創新產品的使用率較低。例如,知識產權質押本來應該是主要的科技信貸產品,但目前尚存在四大因素制約了其發展。
一是知識產權體系質押立法體系不完善,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較少。目前僅有《擔保法》及三部分支部門法,有關專利權、著作權質押問題,以及商標專用權質押的操作等僅僅體現在地方管理辦法或者部門規章之中,沒有上升到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地步。并且《擔保法》及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缺乏鏈接,對知識產權質押特征的界定存在缺失,對知識產權質押的法律保護不足。
二是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難。目前,在知識產權評估上還沒有形成完全的制度,雖然認識到無形資產評估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應的準則,但是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專利權、著作權等完全沒有形成評估標準。
三是銀行不易控制出質的知識產權,導致風險防范難。知識產權客體屬于非物質,因此銀行不能接受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知識產權質押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產權的出讓、共享和侵權糾紛等,造成知識產權價值下降。
四是用于質押的知識產權處置難,影響銀行信貸的積極性。相對于不動產,知識產權的流動性更差,導致質押物處置存在諸多問題,即便得到合理處置,也要花費大量成本。根據《擔保法》和《物權法》,在對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處置時,質押權人沒有支配權,即便有,也會受制于質押人。
(三)專業人才和激勵機制缺失
硅谷銀行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硅谷銀行擁有一個知識豐富的專業團隊??萍夹椭行∑髽I所涉及的領域繁多、專業門檻較高,因此,科技銀行需要許多同時具備金融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國現有的銀行在專業人才儲備方面顯然不能符合要求。專業人才的缺失不僅會給上述提及的知識產權評估作價產生影響,也不利于銀行篩選投資項目、控制風險等操作。即使銀行擁有這樣的人才,激勵機制的缺失也會造成人才的流失?,F有的科技銀行基本上仍采用原有的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當銀行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風險投資業務時,并沒有設立符合現有業務的激勵機制,企業文化觀念沒有進行調整,原有的激勵機制將不再適用于銀行業務的發展,具備相應能力的人才會因為得不到獎勵而退出。
參考文獻:
[1] 呂光明,呂珊珊.我國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的模式分析與政策選擇[J].投資研究,2005,(12):8-11.
[2] 孫伍琴.金融發展促進技術創新的機制及啟示[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9):15-19.
[3] 李新功.金融促進技術創新市場化工具運行的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0):87-93.
[4] 楊青,彭金鑫.創業風險投資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共生模式研究[J].軟科學,2011,25(2):11-14.
[5] 盧珊,趙黎明.基于協同理論的創業投資機構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演化博弈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7):120-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3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