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小學減負政策執行不力原因及改進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小學學業負擔過重早已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過重的負擔會摧毀學生對知識和學習的興趣,影響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這個問題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中小學;學生;減負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42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雖然我國的國民文化水平獲得了極大地提高,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等問題。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對教育的態度。新世紀以來,我國更是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些努力使得我國的教育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且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據統計:2018年,我國各省市的小學入學率均在99%以上,中學入學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是,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人們開始呼吁為中小學生減輕負擔。為此,教育部也出臺了與中小學生減負相關的文件,但實際執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1 中小學減負政策執行不力的表現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出臺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其中,就對考試和作業量做出了相關規定,比如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小學階段也不能布置書面作業。但是從現實狀況來看,這些規定往往形同虛設,我們的中小學教育相比之前并沒有太大的改善,依然是在強調分數,追求升學率等。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改善這一現象也不能僅依靠相關部門出臺規定,還需要我們努力改變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切實減輕學生們的負擔。
  2 中小學減負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
  首先,在家庭方面,由于受我國長期以來重視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通常會傾注很多的心血,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更多的體現在其對孩子成績的關注,且家長通常簡單地將成績好的孩子定義為好孩子,并加以推崇,這也導致了學生們更加片面的去追求更高的成績,以此來獲得家長的青睞,從這一角度看,家長無疑為學生增加了很多的負擔。
  其次,家長早已發現獲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與沒有獲得這種資源的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天壤之別。對那些獲得了高等教育資源的學生來說,他們得到較好的工作崗位的可能性要遠遠高于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而且較好的工作崗位不僅會帶來較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工資收入,還會帶來較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即更容易被選拔到比較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去,獲得越來越好的職業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反之亦然。這正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富有者越來越富有,貧困者越來越貧困。
  因此,正是因為高等教育資源對學生的人生會產生巨大影響,使得家長對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名牌大學趨之若鶩,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形勢。那么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家長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呢?他們通常會為增強其子女在應試競爭中獲勝的概率,一方面會加大為其子女提供更好學習條件的投入;另一方面嚴格要求其子女加倍努力學習,即在學習考試內容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很明顯,所有這些行為都是在加重學生學習的壓力,與為學生減負的想法背道而馳。
  2.2 學校方面
  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學校的名聲,因為升學率較高的學校更受家長的青睞。但是,好成績往往是學生通過大量的題目訓練出來的。我國部分中學就實行軍事化管理,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息時間,并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們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成績。雖然取得了好成績,但帶給學生的負擔也是非常重的。
  學校的招生率使得學校不能為學生減輕負擔。因為學校一旦大幅度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那么學生的成績必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又很難像分數那樣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家長感受到,這就會影響學校的招生率。因此,學校方面很難主動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
  2.3 社會方面
  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與人口基數大之間的矛盾。在此形勢下,我國在進行高等資源的分配時,就不得不采取擇優分配的原則,即將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給成績較好的學生。因而,為了爭奪更好的資源,大部分家庭所做出的理性選擇都會導致學生學業負擔不斷增加。這一問題僅僅依靠家庭和學校兩方面是很難解決的。因為即使某個家庭或某所學校做出了很大的改變,但其影響也終究是很有限的,影響力度根本不足以改善我國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沉重負擔。因而我們需要借助社會力量改善學生的學業負擔。比如,借助媒體力量宣傳除學習成績好以外的其他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作用,國家出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相關政策,通過社會力量實現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的目的。
  3 改進與反思
  長期以來,中小學生減輕學習負擔一直未能有效推進的原因之一在于減負的質量與效果的不易測量與監控。因此,若想要真正地將減負措施落到實處,還必須完善外在可量化的質量監控指標。相關部門應根據減負的量化目標,制定減負計劃,例如,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上要盡可能地使之多元化,讓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的知識;科學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使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室外活動和休息。最后,嚴格執行相關指標體系的要求,明確責任主體,努力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而且在當今社會競爭與教育競爭壓力短時期無法消解的背景下,嚴抓嚴打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還要將希望寄托于家長和教師,他們能更多地注重學生身心發展,主動幫助學生減輕學業負擔。與此同時,現實社會的壓力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作業負擔重的表面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同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平時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和心理壓力,并進行開導,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
  4 結語
  總之,在現今的形勢下,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還難以根除,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忽視這一問題的理由。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過重的負擔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因而,我們需要從家庭、學校及社會各方面出發,努力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朱國華,吳兆雪.浙江高考改革試點中多元利益主體的價值訴求、趨利性抉擇及完善策略[J].教育探索,2018,(5):33-41.
  [2]王毓珣,劉健.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小學減負政策變遷及走向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1):17-23.
  [3]倪亞紅,馬陸亭,趙富春.中小學減負政策執行力反思與出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8,(6):39-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43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