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加強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前國內的競爭環境中,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社會職能,影響著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牽動著整個市場的未來走向。處理好事業單位自身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關于財務風險的問題,不僅會對財經紀律的約束作用產生較大的影響,更關乎國家相關經濟決策是否能夠及時有效地落實到市場環境中來?;诖耍恼轮饕槍κ聵I單位財務風險開展深入研究,闡述了加強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162
  1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成因
 ?。?)外部因素。造成事業單位會計方面風險的因素有許多,大致來說可以分為單位外部的因素與單位內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事業單位經營期間國家所推行的相關政策以及在當下時間段內國內外市場經營環境。外部環境主要是通過影響單位未來經濟重心方向的方式來對單位經濟狀況造成影響。其中國家相關政策的改變會引起單位內部稅收籌劃方法的改變,未來單位投資方向的改變以及事業單位內部人事的改變等一系列變化,而國內外的市場經營環境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則主要是由于國際市場環境與國內市場環境的差異而引起的會計職能失效等,或者是市場行情的變化超出事業單位預期而產生的會計預測失效。外部因素對事業單位的影響或許在短時間內看不出非常明顯的變化,但是外部因素是關系到事業單位是否能夠長遠發展的關鍵點。外部因素的存在,使得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風險因素變得變幻莫測,難以在一個十分精確的尺度上對風險的整體進行把握,但是對外界因素的影響又不能夠放任不管,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學習研究,掌握外部因素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影響的解決辦法,在問題發生時能夠及時進行解決。
  (2)內部因素。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造成風險的內部因素主要是指在單位內部施行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在單位內部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單位日常運行的有序高效,但凡事都有其兩面性,看似完備的工作制度也會對會計工作造成一定的風險。例如審核報批制度,雖然很好地解決了文件審核的規范性,但是大大降低了文件的時效性。一份文件有時在經過了長時間的報批審核過程后,所反映的事實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就給會計工作帶來新的風險。其次,在單位內部工作的工作人員由于個人因素的原因,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由于自身所受的相關法律教育欠缺或者自我約束管理意識的薄弱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風險因素的出現都能夠運用相關管理技術手段進行解決,只是解決的途徑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長期的摸索探討,最終才能將內部因素引起的財務風險大大降低。
  2 事業單位風險管理現狀
  (1)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的風險管控中,管理模式并不成熟,風險管控工作大多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只是財務部門工作內容之一。一方面,財務部分的工作往往被報銷、審核等制度化的工作限制,在風險預測以及風險管控等方面關注度并不足,將風險管控工作落到實處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受限,因此對其他部門的業務內容與業務進度并不能做到一個清晰的了解,財務部門掌握的信息僅限于財務賬目信息,對其真實性的核對存在困難。此外,由于事業單位的財務崗位通常采用的人力任用制度不是聘任制,合同制與正式編制員工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在選任財務人才時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素質可能受到影響;加之事業單位平時缺乏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因此可能存在財務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2)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財務風險是和經濟活動同步產生的,事業單位只要進行運轉、只要進行經濟活動就會在這個運轉的過程中產生一些可預估和不可預估的風險??墒?,大多數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認為在經濟活動中只要按制定的經濟活動標準,制定完善的經費預算和使用方案就可以規避經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一切財務風險,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人員缺乏專業素養,這些素養不高的財務人員不僅不能對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做到有效的控制和預測,還不能做到對經濟活動整體的把控。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控制的意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風險。
 ?。?)會計控制監督力度嚴重不足。事業單位以其內部管理進行分析,一些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監督形同虛設,內部控制制度的約束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各個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監督工作中,沒有安排專門的機構或人員,其執行力度嚴重缺失。同時,對于相關政府執法部門和社會機構等外部監督來說,沒有充分發揮出監督執法的職能,其監督力度存在著較多薄弱點。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對于出現了違法違規行為,也沒有予以處罰和治理。此外,各個執法監督機構的監督功能比較分散化,影響著單位會計控制監督作用的發揮。
  3 加強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1)發揮內部管理激勵作用,完善單位內部管理模式。提高事業單位風險應對能力,首先需要一個完善的內部管理模式作為基礎。這不僅是事業單位提高風險管控能力的要求,也是規范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提高其業務流程規范化的要求。 鑒于此,需要參考制度成熟的單位的管理模式,配套出臺相應的管理標準,根據自身單位的情況,建立適用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內部管理模式。具體到風險管控方面,一方面需要嚴格財務工作的流程,要求預算管控以及收入支出管控必須有賬面記錄,對于超出預算外的支出需及時核查,做到財務工作的嚴格化以及規范化,以杜絕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據內部控制的理念,平衡事業單位內部的權利制衡,以杜絕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管理風險。
 ?。?)加強員工風險意識教育。事業單位由于其自身特點,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可知的或者未知的風險。通過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可知風險帶來的損失,但是對于未知風險的規避,則需要事業單位員工具有極強的風險意識。當員工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之后,對于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風險的操作就具有了自動判別的能力,能夠主動將風險操作的可能性降低。員工風險意識的加強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相關領導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具體的形式可以是定期的學習、或者定期的考核等,這樣在真正面對風險操作時才不會忘記規避風險。而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教育,還能夠輔助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的施行。內部規章制度雖然在某一方面可能是非常完備的,但是難免會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問題的規避單靠不斷修改調整的規章制度顯然不行,但如果員工具有風險意識之后,這些平時不易察覺的問題便能夠更加容易被察覺,更加及時地被遏止。
  (3)加大會計控制監督力度。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控制監督工作的開展,構建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設置專門的監督部門,將會計制度涉及會計控制監督檢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主管部門要與財務部門人員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協作,共同致力于內部控制監督中,落實好財務工作的監督與檢查,進而將財務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同時,要集中整合政府監督、社會監督以及自我監督等形式,加大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的執行力度,實現內外部監督的高效統一,形成監督效力,從而促進事業單位會計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4 結語
  事業型單位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面臨非常多的風險,處理單位內部會計工作上存在的風險因素需要所有部門的積極參與。無論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作為相關工作人員都應該積極提高自身風險意識,在風險變為損失之前及時將風險進行規避或者扼殺。只要單位工作人員時時繃緊風險意識的弦,努力提高自身風險意識,相信即使市場競爭環境惡劣,在國家相關政策以及單位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的積極影響下,事業單位依然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參考文獻:
  [1]張天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0868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