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趨勢下,各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是越發復雜而激烈,特別是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市場中各種風險因素使得它們在資金、管理、技術等方面的不足被更加放大,很多企業都存在著抗風險能力不足以及效益下滑,資金周轉緊張的情況,甚至因此而瀕臨破產倒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不斷優化和完善財務內控管理,提高企業風險防控能力,成為當前中小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首先闡述了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內涵及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下中小型企業完善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然后結合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實踐,對當前中小型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權責配置不清,風險意識不強,制度體系不完善,預算管理不到位,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是目前財務內控管理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對企業的經營影響甚大。最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和借鑒其他企業經驗做法,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文章對于優化和完善中小型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提供了可行方案,對促進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運行,實現企業穩健經營,長遠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內部控制
   中小型企業是人員、資產規模與營業額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雖然具有經營靈活,決策高效的優點,但也存在規模小、資金少、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的缺點。在當前全球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形勢下,市場中各種潛在的風險使得它們的缺點和不足被放大,很多中小型企業都存在效益下滑,資金周轉緊張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必須要學會精打細算,在量入為出,穩健經營的原則下,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管理。
   一、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概述
   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保障資金安全,消除和避免財務活動中的失誤、欺詐和故意隱瞞等違規違法問題,確保財務操作的正規性、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財務決策的合理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機制。財務內控管理處于企業各項管理活動的核心地位,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工作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財務數據的核算,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對財務風險的控制,以保障企業內部資產和外部投資的安全,減少不必要的財務支出和投資損失,以此來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提出指導建議。從而促使企業科學決策,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一)中小型企業完善財務內部控制的作用
   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企業發展的必然,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標志。有助于規范企業財務活動,管理企業財務風險。因此,對于資金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建立和完善財務內控制度無疑是確保企業穩健經營,適應市場環境的重要手段。其對中小型企業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各項財務數據是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狀況的直接信息,是企業管理者經營決策的基本依據。特別是對于一些本小利微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財務內控管理主要是通過規范財務操作,核實財務信息等措施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及時糾正財務信息失真,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從而為高層決策提供依據。
   2. 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財務內部控制不僅有利于財務管理行為,也有助于其他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實施,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效率。財務內控管理可使企業各部門在明確的財務指標控制下,使采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全面圍繞投入與產出效益進行運作,更加注重成本節約與效率提升,從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3. 協調企業內部經濟利益糾紛
   財務內控制度明確了企業各部門和人員在財務活動中的權責利,有助于協調企業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內部利益糾紛,理順內部管理流程,消除內部矛盾。此外,通過設定統一而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有助于使企業內部達成共識,共同為實現企業財務目標和經營目標開展工作,從而為企業平穩經營創造有利的內部環境。
   (二)中小型企業的界定及財務內部控制的特點
   所謂中小型企業是指資產規模、人員規模、經營規模相比同行業大型企業而言較小的經濟單位。各個國家對于中小型企業都有著不同的界定標準,例如美國國會2001年出臺的《美國小企業法》對中小型企業的界定標準為雇員人數不超過500人。我國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界定按照不同行業也有著明確的量化標準,在2011年6月出臺的中小型企業劃型標準中,按照16個不同的行業分別制定了具體的標準,例如: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型企業;工業,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型企業;建筑業,營業收入8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8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型企業;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由于資金少、規模小、組織結構簡單,因而相比大型企業在經營方面更具有靈活性,決策也更為高效,在財務內控方面也有著自身的一些特點。
   1. 組織結構簡單
   中小型企業受規模和人數所限,組織結構較為簡單,普遍存在部門設置不全,機構簡化,一部多能、一人多崗的現象。例如很多財務人員在從事日常的記賬、出納和預決算管理的同時,往往還要兼職內審監督和成本管控,雖然提高了企業決策和執行效率,但也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亂和權力的過度集中。
   2. 會計操作簡單
   中小型企業在會計管理方面沒有過多復雜的規范和流程,基本都是怎么方便怎么做,比如對于一些臨時性的小額款項收支,為了省時省力有時不予開票入賬。雖然省去了一些繁瑣的流程和管理成本,但也容易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 決策流程簡單
   中小型企業往往股權過于集中,企業經營各項業務決策僅由一人或少數幾人決定。雖然決策流程簡單高效,但常缺乏周密調研和全面考慮,企業經營和投資成敗往往取決于決策者個人的能力和判斷,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    二、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型企業“小、快、靈”的特點使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及時調整經營管理策略。但在簡單、高效的同時,財務內控管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成為企業經營的隱患。
   (一)權責分配不清晰
   由于企業規模和人數所限,我國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組織機構設置不完善,人員權責分配不清的問題,不能形成相互協作、互相制約的有效機制,繼而導致了財務管理的混亂,也為一些不法分子的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比如有的企業在資產管理、資金管理、融資管理等環節沒有專人負責,各類管理事項往往混為一談,存在“九龍治水”之嫌;還有的企業在財務管理環節只設有出納,財務管理完全由一人負責,而沒有相應會計監督部門,致使企業財務管理缺乏有效制約。企業財務管理的混亂使許多交易過程中的問題和當期損益情況難以及時掌握和解決,并且還可能存在舞弊的問題。一些人員為了掩蓋自己的違法違規行為,常常采取修改賬目和做假賬的方式,繼而導致企業出現賬目混亂;有的中小型企業雖然設置了會計部門以專門進行財務內控管理,但由于存在人員與崗位配置不合理,各部門間溝通不暢,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導致內控管理難以施行,會計監督形同虛設。
   (二)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許多中小型企業為了控制經營成本,不愿在財務風險管理上投入過多成本,沒有建立完善而有效的與財務運行有關的風險預警機制;并且很多企業管理者缺乏財務風險防控意識,盲目進行市場交易。比如有的企業為了更多地贏得客戶訂單,提高業績和擴大盈利,盲目采用賒銷的方式,但卻放松了對風險的警惕和防范,忽視了對市場和客戶的調查,結果導致很多應收賬款難以收回,并形成呆賬。在財務管理混亂,財務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呆賬越積越多,一旦風險爆發,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使企業破產倒閉。
   (三)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型企業都采用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因而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隨意性強的特點。特別是在財務內控管理方面,很多企業并未建立專門的制度體系,只是按照管理者意志采用隨機抽查和不定期查賬的方式來進行財務檢查,這給財務作假等留下了可乘之機;有的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缺失,無法及時發現財務漏洞和財務風險;還有的企業雖然針對其業務需要采取一些內控措施,但這些措施并沒有形成制度化和連續性。較為突出的一點是財務內控管理僅是停留在對企業內部賬務的檢查,而沒有根據外部業務和內部財務狀況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機制,在業務開展時對風險評估不足,這也是中小型企業在財務內控管理中所面臨的一大隱患問題。
   (四)全面預算管理不到位
   由于缺乏人員和組織保證,很多中小型企業并未開展全面預算管理,資金的使用較為隨意和盲目,基本沒有經過認真審核;預算編制時,財務部門缺乏與其他部門的溝通,企業人員對預算管理普遍參與度不夠,并將其完全推給財務部門,導致預算編制脫離企業實際。容易導致過多的預算結余或是預算超支,企業資金時而不足時而過剩,給財務管理乃至企業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此外,不合理的預算編制難以反映企業實際的財務信息,也容易誘導管理者做出錯誤決策,造成不必要的決策失誤,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五)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與大型企業集團相比,中小型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劣勢,專業會計人員較為匱乏,個別企業甚至存在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的現象。另一方面,中小型企業中對于員工的教育培訓也比較欠缺,隨著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各行業會計處理辦法的陸續出臺更新,這些都對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員工因業務能力不足而難以適應企業經營的需要。
   三、完善中小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對策
   中小型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的諸多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經營發展。針對以上問題,現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一)完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
   對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切不可對財務內控管理掉以輕心,應根據企業經營狀況不斷完善內控管理措施,明確財務工作權責分配。一是要完善內控管理的組織機構,由各部門主管人員和財務部門建立專門的財務內控管理小組,并由企業高層直接領導。同時強化各部門之間的聯系,發揮財務部門在內控管理中的整體協調功能,為財務內控運行提供組織保障;二是立足于企業業務特點,完善和優化財務內控管理的程序和規則,使企業財務內控管理與會計業務相吻合;三是明確內控管理權責分工,落實責任到具體部門和個人,例如涉及資金收支環節的,由財務部進行管控和責任承接,一般業務則可由其他部門辦理,通過明確分工避免因多頭管理而引起的混亂,同時便于責任追究,確保內控管理有序運行;四是強化權責約束,防止職權濫用,例如對于財務管理中最為核心的資金管理,必須制定完善的出納工作機制,將支付密碼、財務票據、印章等交由不同人員保管,以防范財務風險。
   (二)建立財務風險評估機制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業都片面重視市場的開拓和業務量的增長,而對于風險缺乏應有的重視,沒有樹立風險意識,在市場開發中面對誘人的利潤而忽視了對潛在風險的防范。在經營過程中對市場行情缺乏了解判斷,容易導致決策失誤;特別是對于大量應收賬款的存在沒有相應的評估和預警機制,很容易造成壞賬問題。對此中小型企業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做好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一是要做好企業資金成本和應收賬款的核算,掌握企業應收賬款現狀,核算資產、負債,評估企業抗風險能力;二是做好對客戶資質、信譽度和經濟能力的調查,評價客戶信用等級。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機制,確定企業信用風險預警線,確保企業穩健經營,避免盲目的高風險投資。企業經營中還要謹慎投資操作,盡量避免賒銷或是以其他優惠措施代替賒銷,將應收賬款控制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
   (三)加強財務審計與監督
   一方面要強化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在企業內部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并委派專業的審計人員負責財務審計事務,保證審計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以充分發揮審計核查和監督職能,完善企業自我監督機制。另一方面,還要強化外部監督,充分發揮第三方監督機構的作用,開展好企業應收賬款及資產、負債的審計工作,不斷優化企業資產與負債結構。
   (四)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使企業預算編制制度化、規范化。預算編制時,應從企業戰略出發,分解到預算期,確定每個預算期應完成的經營目標,將經營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和人頭,業務預算編制完后,根據業務預算,由財務部門確定現金預算,確保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在全面預算制度的前提下不斷完善預算編制程序、方法等,結合往期的企業財務運行情況,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五)加強人員素質建設
   針對中小型企業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優秀人才匱乏的現狀,一方面應盡量提高人才待遇,通過股權激勵、業績提成、年終分紅等方式激勵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現有人員的教育培訓,聘請專門培訓機構和專業人員,對企業員工定期進行業務培訓。使財務人員掌握會計準則,熟悉相關行業的會計處理的條款措施,在業務往來中不斷提高會計實操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杜絕違規操作,遠離職務犯罪。
   四、結語
   中小型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的有力補充,對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形勢下,中小型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不斷強化財務內控管理,以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安全高效運行,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宗敏.關于中小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31).
   [2]孫虹.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建設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17).
   【作者單位:金諾碳投環??萍迹ū本┯邢薰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51304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