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海崇明陳家鎮:未來的海島生態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劍鋒

  隧橋飛躍南北,天塹變通途。自從去年長江隧橋正式開通之后,崇明島結束了孤懸海上的歷史,作為崇明橋頭堡的陳家鎮也拉近了與上海市區的關系。
  不妨近距離觀察陳家鎮。這里地處崇明島東灘,上海長江隧橋崇明登陸口,G40滬陜高速公路起點,距市中心45公里、浦東機場38公里。據了解,崇明將是上海繼浦東開發開放之后又一個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生態島建設的樣板與引領者,陳家鎮又是崇明生態島建設的重點地區與前沿陣地。陳家鎮的總體發展規劃表明,其開發區域總面積為224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2.5平方公里。
  上海陳家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振飛表示,當前,陳家鎮還有不少熱火朝天的工地,雖然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綠色的、和諧的陳家鎮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個宏偉的目標
  
  從崇明島傳來消息:長江隧橋“第一鎮”的陳家鎮房地產業,將以生態休閑低碳城鎮為“主題曲”,作為崇明規劃建設4平方公里低碳社區中的一個占地面積達546畝的實驗生態社區日前正式啟動――昔日以農業耕作為主的陳家鎮正加快變身現代化生態新城的步伐。
  按照上海市政府批準的陳家鎮總體規劃――陳家鎮的建設發展目標是打造一座海島花園鎮和21世紀生態城。陳家鎮將建立一種城鎮建設與生態承載力同步發展的新模式,形成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使陳家鎮的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和諧,一方面要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充分享受現代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又要讓這種生活模式實現可持續化,這就是陳家鎮生態城鎮建設的總體目標,這一目標與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一脈相承。
  陳家鎮人感到無比幸運,因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過去從農村到集鎮再至大城市的過程是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也是人類對自然資源掠奪的過程,但這種掠奪并不是無限制的。環境污染、能源緊缺、氣候變暖等問題已經昭示人們,掠奪式的城鎮發展道路正在危及人類自身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此,陳家鎮為了實現生態發展目標,提出了“八個化”的建設理念,即:規劃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循環化、能源利用清潔化、建筑技術生態化、污水垃圾再利用化、自然環境保留化、消費模式低碳化和市政設施智能化。
  
  一套完整的策略
  
  在崇明陳家鎮的東灘大道上,有一座生態辦公樓,這幢樓裝置了獨立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系統,供全樓5117平方米用電綽綽有余。據介紹,除了可再生能源應用外,這幢剛建成的辦公樓內還應用了9項生態節能技術,比普通樓字節能75%,是目前國內最節能的生態樓。
  生態辦公樓其實就是一間“樣板房”。崇明已經醞釀推出了生態、低碳準入導則,開發商要在陳家鎮的生態區域進行開發必須承諾遵照這一導則要求,參照樣板房的節能設計,實現相關的生態、環保、節能指標。
  在張振飛看來,陳家鎮最大的發展后勁是生態。陳家鎮的建設必須以生態為依托,目前,陳家鎮主要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一是在城鎮總體布局上體現人與自然貼近的格局。陳家鎮采用組團式的城鎮布局結構,由9大組團形成城鎮與田園相交融的格局,組團間形成了濕地、湖泊、森林和田園風光共融一體的生態城鎮的特色景觀,不僅使城市與農村間在景觀上形成緊密的聯系與呼應,更重要的是使兩種生活方式互相交融。
  二是加強自然承載力的培育。未來城市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將來自于自然承載力的不足。自然承載力提高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就被拓展了。
  陳家鎮一方面按自然保留性的原則加強對自然生態的保護,盡可能地在建設一個新城鎮的同時保留原有的自然肌理和水系脈絡,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特性,保護原有的“水清、土潔、氣凈”的自然環境。
  另一方面對已遭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行修復,建設了一批生物通道把破碎化的綠地連接成大片的生物棲息地,模擬仿生環境種植鄉土植被以修復原有的植物群落,利用水生植物和杞柳形成生物護坡恢復水體的自凈能力,種植鳥嗜植物吸引害蟲天敵以重新形成食物鏈。
  第三,陳家鎮還利用新技術提升自然承載力。對風能、太陽能、淺表地源熱能、水源熱能等新能源利用作了技術比選和儲備,對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和透水路面等節水技術進行了探索,利用建筑技術加強自然通風和采光,應用多種新型保溫材料和墻體結構實現節能。通過這些舉措,提高自然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容納能力,降低城鎮發展對自然資源消耗。目前,陳家鎮建造的超低能耗生態示范樓節能指標超過了75%,居國內領先地位。
  
  一幅未來的畫卷
  
  想象一下,在生活社區中,交通絕大部分將采用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超市、商場的停車庫白天用于停車,到了晚上就變身為充電站,為電動汽車充電。社區內的電網也是智能電網,可以將太陽能、風能等接入電網,進行綜合調配。至于供熱降溫系統,則采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等新技術,通過土壤、水等的輔助作用,實現能量交換、溫度調節。
  在張振飛看來,這一類似科幻片里的場景距離陳家鎮并不遙遠。但是他也承認,陳家鎮的生態建設猶如萬里長征剛剛邁出第一步。未來,陳家鎮還將以低碳社區、低碳產業和生態人文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
  先看低碳社區。崇明正在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陳家鎮低碳社區是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重要項目。陳家鎮在生態建設方面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將在低碳社區中全面推廣,兩年后將形成低碳社區的試點區。未來低碳社區將遵循低碳建設導則進行建設,采用新型燃料汽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道路具有固碳功能,綠化景觀和水生植物既是碳庫又可消減熱島效應,建筑從施工到使用全過程采用低碳技術,新能源被廣泛利用,能源管理中心將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水資源被循環利用,垃圾將用于發電。低碳社區的建設將來還要推廣成為整個低碳城鎮的建設。
  再看低碳產業。沒有產業的支撐,城市的發展就是空中樓閣。在主導產業的選擇上,陳家鎮重點瞄準會議會展、休閑旅游、體育文化、產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并在產業的引進和建設上實施生態一票否決制度,以低能耗、低碳排放為標準設立準入門檻,不符合生態要求的項目一票否決。
  三看生態人文建設。相比硬件建設,生態人文建設的內容更為廣泛。陳家鎮將大力倡導低碳生活,使人們了解到每個人為保護自然所邁出的一小步將匯聚成人類向前發展的一大步,讓低碳生活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或許將來,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步行和自行車將成為陳家鎮主要的交通工具,垃圾都能被分類收集,節水和節電成為每個人自覺行為。低碳生活方式將為陳家鎮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文環境支撐,也將浸潤出陳家鎮的生態文明。
  可以說,生態陳家鎮的建設既是一般城鎮的建設,又是生態低碳的建設,還是一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生態環境、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城鎮改革發展試點示范建設,更是一個集新農村建設、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創造、社會保障服務、民生工程改善的綜合系統工程。生態陳家鎮將是一個樣板,逐步實現城鄉二元結構差距的最小化,未來到陳家鎮投資置業、學習研究、旅游休閑、就業生活的人們,都體驗到生態低碳、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繁榮穩定的海島花園城的美好。
  張振飛告訴記者,在上海,都說跨過蘇州河,那是代表上海的昨天,跨過黃浦江,那是代表上海的今天;那么跨過長江,將代表上海城市發展的未來。陳家鎮人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生態建設的方向與目標,殫精竭慮、睿智拼搏,陳家鎮一定會在長三角的東海之濱,巍然崛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53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