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光寒
摘要:在高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如何提高質量,是擺在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高職教育迅猛發展的態勢下,質量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其直接關系到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當前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高職教育亟待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學校自我發展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問題;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40-01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0-0224-02
一、當前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存在主要的問題
1.辦學理念上存在偏差
權威教育研究機構對高職畢業生的長期跟蹤調查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在校學習成績較好的畢業生在從事專業工作時,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明顯反映出高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與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要求的不相稱。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些院校雖然已經開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但是在進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策劃和要素設計時,不能很好地將ISO9000標準要素與高職教育規律相結合,生搬硬套,難以有效實施。因此,應從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質量觀出發,重新審視高職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及對它們的評價方法。
2.管理方法上存在偏差
一是缺乏全面性。在教學質量管理中,往往注重了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忽視了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的質量管理;或是往往強調了校內實訓的質量管理,卻忽視了校外頂崗實習的質量管理等。同時,未能根據工學結合的需要,同步調整學生學業評價方式與教學質量評價方法,使得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無法完整掌握學生與課堂的信息。二是缺乏全員性。在教學質量管理改革中,只考慮到由教務處、督導處、學生處等部門的管理功能,卻忽略了全體教師都應是教學質量管理者,或是往往認為教學質量管理是教師的事,從而忽略了學生組織或學生自身的管理力量,忽視了行業企業專家、兼職教師參與教學質量管理。
3.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偏差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從培養計劃制訂到教學實施基本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各類專業的運行模式,沒有體現出高職人才培養的自身特點,導致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普遍覺得理論性過強、理解困難,應用性技能則掌握較少,造成了畢業時既無法與普高學生競爭就業崗位,又很難有專長適應企業用人單位的實用性人才需求的尷尬局面。同時,教學過程包括教和學兩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提高教學質量要將教和學放在同等地位,但長期以來學校只關注教師“教”的質量,質量把控的對象是教師,而忽視了學生在提高教學質量活動中的作用,因此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傳統被動學習觀的誤導下,許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單純依賴教師、學校和外部環境,只把自己當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甚至自身的學習興趣和情感也完全由教師和外部環境激發。
4.教學質量監控上存在偏差
高職院校普遍是針對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質量監控,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由教務處、學院及教研室分級實施,監控內容主要是教師的課堂理論教學情況,一般有一整套較完善的制度保證此項工作的常態運作,監控方式是平時的期中或期末教學工作檢查、督導員聽課、學生評教等措施,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一般是課程期中或期末考試。對于更高層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如課程質量、學科專業質量及學校整體辦學質量的監控,則主要依賴教育主管部門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社會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同時,在控制目標上,一些院校的質量監控易受到教師職稱評定、晉級、提薪的干擾,而不是為了讓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指導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質量監控觀大大限制、弱化了教學質量監控功能,把教學質量監控降格為一般的學校教學工作檢查?,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應“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币虼耍行У慕虒W質量監控不僅應該“鑒定教學質量的全面狀況”,而且應該提供反饋信息,促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和持續改進。
二、關于構建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幾點思考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高職教育中應以通識教育為手段,開展包括人文常識、社會常識在內的多層次教育,以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確立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的原則,應向注重培養重基礎、具有創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的教育思想觀念轉變,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需要,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發展潛力的職業人。
2.建立全面質量管理模式
一是決策體系。建立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領導體系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首要條件。二是組織體系。合理的組織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有序進行的基礎。三是標準體系。這是學校對各項工作的過程、結果和學生發展質量所進行的系統設計,包括學生發展質量標準、教學工作標準、管理工作標準等。四是制度體系。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五是考核體系。教學質量考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學校、教師、學生以及教學過程中各因素相互制約、互為因果關系的綜合體現。六是信息體系。包含信息采集、數據處理、信息反饋三個子系統。
3.建立健全教學全過程質量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制度,應當堅持科學、高效、可操作性原則,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其內容應當涵蓋教學的全過程、各環節,規范教學管理者、教學者、學生及相關輔助人員,要求教學過程的每一個行為都有章可循。其次,規范教學環節的管理教學運行及環節管理是以執行課程表為中心的一系列工作環節的管理活動。教學環節管理的重點是課堂教學。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過程控制。這要求教師樹立教學的新理念,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中,努力完成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重新認識,改造傳統教學觀,注重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把學生作為對象,又要突出其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實現教師與學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第三,完善教學全過程的管理。在抓好教學環節管理的基礎上,應當完善教學全過程的管理。教學全過程的管理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教學流程的全過程。從教學計劃的制訂、實施,教材開發與選擇,組織教學,到考試考核結束這一個全過程,實行流程管理。其次是教學運行的全過程。從期初、期中、期末這樣一個教學運行的全過程實行動態管理。對這個過程實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確保教學過程運行的穩定。再次是學生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對從學生入校到畢業及就業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對在校學生進行年度綜合測評,對畢業學生進行跟蹤聯系,通過對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能力等的調查、分析和反饋,從而,對教學過程管理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完善。最后,建立三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與診斷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學院督導部門牽頭,建立院、系、學生三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即專家(領導)評價、教師(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三個部分。采用專家、同行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辦法,按統一制定的相應標準,按一定方法分別計算出三個部分相應的平均分數附以不同權重,然后由學院教育質量內審專家組(或學院內審員)對收集到的各種教學質量的有關信息進行內審和評價,從而做出教學診斷?!霸u價與診斷包括整個信息處理完畢后對結果的分析工作,這是進行教學質量監控保障的重要環節之一?!逼淠康木褪菫榱藥椭處煾倪M教學,促進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之間,圍繞學院的辦學目標和教學目的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
4.加強教育教學督導
一是在督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尋找教學、管理中的問題與缺陷,導出完善教學管理的新政策、新制度教學督導從微觀上講必須對每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督控和指導。從宏觀上講,應從每個單獨的督導活動中發現、捕捉帶有共性的問題,并對此展開深入的調研,從問題的表面現象中找到發生問題的實質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學校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完善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導出新的政策和制度。教學督導除了在督的過程中給予被督者以指導和引導,更重要的是要在具體的導的過程中導出規律性的東西,導出予以解決具體問題、彌補教學、管理缺陷的政策和措施。督導工作要努力攀登這個“制高點”,從傳統型、低水平的督導方式向研究型、前瞻性的高水平的督導方式轉變。二是在督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捕捉學科、專業發展的新動向,導出新課程、新專業高職院校督導組的成員應該是教學水平較高、具有高級職稱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或曾經擔任過學校有關部門、院系的領導。他們熟悉學校的教學情況和改革要求,對學生的學業和畢業情況比較了解,他們更容易收集到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工作情況,更容易聽到用人單位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教學督導的過程中,督導組成員在督導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和捕捉專業課程設置和專業方向調整方面的信息,導出學校專業調整和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特點,幫助學校彰顯自己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蔣蘭芬.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6.
[2]劉國瑞.區域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論綱[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7.
[3]韓陵宜.建立健全監控體系提高高職教學質量[J].安徽教育,2006,(10).
[4]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6).
[5]范唯,馬樹超.切實解決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6,(5).
[6]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7]周建松.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5.
[8]方華.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8.
[責任編輯陳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01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