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管理學視角下的高等職業教育定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財旺

  提要本文從管理學的角度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行初步探討,從市場定位的角度出發,對高等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及其培養過程的要素進行定位分析,以便從管理學的視角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定位;目標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客觀要求,也是推動我國制造業、服務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和解決我國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的客觀需要。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近幾年在規模上迅猛發展,目前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包括“兩個系列,三個層次”,即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系列,每個系列里都有高等職業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國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三類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只占企業技工總數的3.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20%~30%的比例。一方面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技能勞動力就業十分困難,人才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這些矛盾如果不盡快加以解決,將嚴重制約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現代化的進程。高等職業教育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以及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定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課程與市場需求的匹配等方面做進一步剖析思考,從管理學的視角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提供借鑒。
  
  二、高等職業教育定位的管理學思考
  
  (一)高等職業教育科學定位的基本原則。我國相對獨立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出現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初一批地方職業大學的建立,此后經過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職業大學依照高等??茖W校規范辦學,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通過“三改一補”發展高等職業教育,20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大批職業技術學院的建立,高等職業教育逐步發展成為高等教育體系和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推進的過程中,其性質與層次的定位問題成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科學定位的兩項基礎性問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簡單地分為高等職業教育??婆c普通高等學校二級學院的???、本科,這種簡單的定位與分層不利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化發展。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的“專升本考試”以其應試特征正在淡化甚至侵蝕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與就業性特征。
  由此引發的有關高等職業教育定位問題的爭論主要集中在: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層次的高等教育,還是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層次的高等教育而存在,其層次相當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茖哟?還是作為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存在專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層次。我國在學位(碩士研究生層次)體系中對“學術型”和“專業(技術)型”學位作了區分,但并未把專業(技術)型學位歸入職業教育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的本科和??撇荒艿韧谄胀ǜ叩冉逃谋究坪蛯?啤>蛯A理論的學習要求來看,??聘叩嚷殬I教育以“必需、夠用”為度,重點放在學生實際職業技能與技術的訓練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本科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理論應該厚實一些,但這種厚實不是以降低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為代價。恰恰相反,本科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建設、服務領域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必須將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結構設計的全部教育與訓練過程中。為實現這一層上的定位,高等職業院校應深化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以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作為設計課程體系、學生知識技能結構的出發點,提高畢業生面向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按照“訂單培養”的要求推動運行機制的改革,建立穩定、有序、靈活的畢業生就業渠道和網絡,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市場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經營、服務第一線實現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層次人才,這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養的研究型人才和設計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高中、中專培養的中級實現型人才,而是技術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需要有較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基礎技能和崗位職業技能及更好的適應社會與工作崗位的能力。也就是說,高職畢業生是依靠更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術以及綜合性更強的職業能力去從事本職工作的。同時,經過高職教育和培訓的深造,高職畢業生人格素質和職業素質大幅度提高,潛在能力更強,發展后勁更足,適應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本領更大,是新世紀人才群體中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軍。對職業教育而言,除了以上所述的智力素質和社會素質外,還應注重學生良好的人格素質和一般職業素質的培養,如勇往直前、敢擔風險、吃苦耐勞、不畏挫折的競爭素質;勤于思考、刻意創新、崇尚科技、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等。
  (三)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過程的要素定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個性,這不僅體現在培養目標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培養過程的特定要素上。
  1、建立靈活的、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的專業設置機制。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應該針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應該樹立發展學科為職業崗位服務的觀念,打破學科界限,優化崗位職業技能資源的配置。這正是高職教育與高等普通教育的差異所在、特色所在。學科是相對穩定的,而職業崗位是千變萬化的。不要像對普通高等教育一樣用專業目錄去規范和限制高職教育專業的設置,而要結合這種變化靈活地設置專業。這會給教學的組織管理帶來很大難度,但這正是高等職業教育要創出特色的地方。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必須緊跟社會新需求,面向新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置新的專業。
  2、以“夠用”的能力培訓為主要教育內容。高等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但不能只學技能,不學理論,否則就不是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要求學生拿到雙證書(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畢業即能上崗。針對性和適應性在高職教育中如何兼顧是當前面對的難題。高職教育本應突出針對性,完全按將來就業的崗位需求來設計課程??梢愿鶕W制長短、就業前景,增加一些適應性的教學內容。高職教育中職業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要,應貫徹于學習的全過程,培養熱愛本職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好,工作中善于學習、敢于創新的人才。
  3、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師資是實現高職教學計劃的關鍵,高職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應用意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和適應市場需要的多專業教學能力。主要有兩個措施:一是大力培養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隊伍,教師最好從有過實踐經驗又有較高文化的人中聘請,對于從學校分配來的年輕教師,要為他們創造頂崗實踐的機會;二是大量聘請社會上有實踐經驗又既有較高文化的兼職教師,甚至有關職業培訓的課程也以兼職教師為主。這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加貼近現實,還可以降低培訓成本。
  4、建立必備的實訓基地。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走產學結合的道路,這是一些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成功的經驗,也是能否辦出高職特色的關鍵。培養能力必須給學生實踐的機會,除了一般學習原理的實驗室之外,要大力建設實訓基地,最好和專業有關的企事業單位掛鉤,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學習。但是,有許多崗位只能讓學生“認識實習”,不能讓他們頂崗操作,這就要建設模擬職業崗位的實訓基地,最好投資集中辦開放式、多功能的實訓基地,為本地區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有償服務。

  5、進行“訂單式”培養。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辦學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形式。高職教育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是當前我國提高學生就業率,優化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減少教育資源浪費的有效措施。它確保了學校培養出適應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生產、服務、管理一線人才,強調用人單位參與辦學,參與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教育全過程的規劃和實施,提供兼職教師、實訓條件、教學設備、辦學經費,對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雖然目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不僅在教育上,而且突出體現在管理上。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以及導向仍然存在著一些分歧,這在觀念上束縛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一個學科的定位,決定了學科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因此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定位,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過程的科學定位,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走向。模塊化是管理學中的前沿思想,借助模塊化的思想,將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將有助于提高其教育質量,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省稷山縣蔡村中學)
  
  主要參考文獻:
  [1]秦光彪.芻議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5.
  [2]錢興.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給我們的幾點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3]匡瑛.二戰后世界高等職業教育本位觀的嬗變及發展趨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1.
  [4]李海宗.高等職業教育產出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6.10.
  [5]張曉春.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6]鄭心靈.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及面臨的問題[J].教育與職業,2006.26.
  [7]杜寶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定位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24.
  [8]張黎.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6.10.
  [9]黃艷芳.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創新機制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4.
  [10]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及其優化[J].職業技術教育,2001.34.
  [11]鐘敏真.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新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6.10.
  [12]李衛江.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J].職業時空,2006.23.
  [13]方向陽.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觀[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6.4.
  [14]李桂霞.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多元化課程模式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9.
  [15]李訓貴.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解析[J].教育與職業,2006.23.
  [16]馮俊伶.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構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4.
  [17]劉愛芳.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唯實,2006.12.
  [18]楊鼎家.論高等職業教育的整體取向及其規范性[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3.
  [19]關遠見.論高等職業教育實踐的本質[J].成人教育,2006.8.
  [20]代海濤.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個性的創建[J].教育探索,200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085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