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發生的原因、條件及效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趙 芳
【摘要】 文章認為,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企業并購的發生,既有宏觀方面的社會原因,也有微觀方面的企業個體動機。同時,企業并購的有效進行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宏觀和微觀的條件。作為一項重要的資本運營活動,企業并購的直接動力源于追求資本的最大增值。由于企業所處國別、行業及周圍環境不同,并購的動機也就有別,相應地就產生了不同的并購形式,最后導致不同的并購效應。
【關鍵詞】 企業并購 原因 條件 效應
作為一種管理理念的創新,資本運營為世界各國企業包括處在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階段的我國企業所認同和重視,以企業并購為主要形式的產權資本運營已發展成為目前及今后我國企業改革的基本取向。
一、企業并購發生的原因分析
1、企業并購發生的宏觀原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使得社會需求和社會供給始終處于變動的矛盾狀態。這種矛盾狀態決定了社會產業結構的不穩定性,因而也決定了各個產業中的企業在競爭和“適者生存”的規律作用下,時刻經受著興盛或衰落,新生或倒閉,組合或分離的考驗。因此,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動是企業并購發生的宏觀原因。
?。?)需求結構的影響。需求結構包括居民消費結構和投資結構。消費結構的變化不僅會直接影響消費品生產結構的變化,而且也會間接影響為消費品生產提供生產資料的制造業結構的變化。投資結構會通過促進或延緩不同產業部門的發展速度來調節社會的產業結構。
?。?)資源結構的影響。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狀況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處于動態的變化過程中,這種變化必然影響到社會產業結構的變化。
(3)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的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會改變原來產業部門的狀況,而且會形成許多新的產業部門??茖W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越快,產業結構的變化速度也就越快。
(4)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常常受著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進而影響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國際間的經濟競爭,以及戰爭等因素,也都會對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變動造成很大的影響。
?。?)政府調控的影響。由于國家所具有的經濟職能,會使其根據社會的全局和長遠發展的要求,制定出相應的指導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整套經濟政策。這些政策也是隨著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從而影響著產業結構的變化。
2、并購發生的微觀原因
(1)企業擴張的要求。企業擴張通常有兩個途徑:一是投資新項目;二是并購。雖然二者都能夠實現企業的擴張,但是并購具有投資新項目所沒有的優勢。一方面,并購可以發揮被并購企業存量資產的作用大大縮短企業擴張部分的建設周期;另一方面,并購可以利用被并購企業已有的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降低并購企業進入自己原來不熟悉行業的學習成本。
(2)追求壟斷利潤的要求。企業可以通過并購來擴大市場占有率,以減少國內競爭和國際競爭對手,從而形成壟斷并使企業通過控制價格獲得壟斷利潤。
(3)企業發展戰略動機。企業并購是實現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企業發展戰略動機包括:一是分散單一化經營的風險,實現多元化經營的動機;二是產業轉移的動機,即當企業所處的行業產品處于產品壽命周期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時,企業為了謀求發展而必然考慮向新行業轉移。
?。?)企業上市的途徑。一個公司取得上市資格往往要經過許多周折,支付很高的成本,有時甚至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取得上市資格。這樣的企業可以通過“買殼上市”的途徑,即通過并購上市公司來使本公司上市。
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還有規模經濟效應動機、人才需求動機和實現個人理想動機等原因。
二、企業并購發生的條件
企業并購的有效進行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果所需要的條件不具備,將導致企業并購或者不能實現,或者并購實施后不能產生預期的經濟效益而失敗。企業并購有效進行的條件包括宏觀條件和微觀條件。
1、宏觀條件
(1)市場條件。企業并購需要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和信息市場的完善。因為這些市場能夠為企業并購提供資本、技術、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條件。
(2)法律條件。企業并購是復雜的市場行為,需要一套嚴謹、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來協調、規范與監督,法律條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條件的改變而變化的。
?。?)中介機構條件。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中介機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尋找、評價并購目標企業、可行性研究、確定并購價格、財務安排,到參與談判、達成交易、清理資產、并購后的資產重組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有專業性的中介機構。
?。?)社會保障條件。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必然涉及到人員處理問題。需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醫療保健等方面構成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中的社會保險居于核心地位。
?。?)政府的作用。國家的經濟職能決定了政府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作用不是違背市場規律,強行干預企業并購,而是發揮宏觀的保證作用,即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制定合理的產業結構政策,指導企業并購向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方向發展,以實現資源在產業之間的合理配置。
2、微觀條件
由于企業并購是關系到企業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因此企業在做出并購決策之前,必須充分論證企業并購的可行性。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企業并購能否擴大企業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以獲得規模經濟為目標的并購,僅當企業通過并購其它企業能夠實現規模經濟的效果,這種并購才能成功。
(2)企業并購能否獲得促進企業發展的技術和人才。以獲得技術和人才為目標的并購,在并購前必須對被并購企業的技術和人才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研究。
(3)企業并購能否在財務上帶來效益。以獲得財務效益為目標的并購,應該對并購可能產生的財務效益進行精確的計算和預測。
(4)企業并購能否在分散風險,開發新產品,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實現企業發展戰略。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為目標的并購,在并購前必須對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的可能性進行論證。
(5)企業并購以后能否進行有效的管理。無論以任何目的進行的并購,都必須對并購以后企業的管理能力進行預測,即分析并購后管理成本的增加是否低于并購前的交易成本。如果企業并購后管理成本高于或等于并購前的交易成本,這樣的并購就沒有意義。
三、企業并購的效應分析
作為一項重要的資本運營活動,并購的直接動力源于追求資本的最大增值。由于企業所處國別、行業及周圍環境不同,并購的動機也就有別,相應地就產生不同的并購形式,最后導致不同的并購效應。
1、并購的規模經濟效應分析
經濟學認為,企業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有可能達到最低的市場成本。因此,追求規模經濟效應,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平均成本就成為企業并購,特別是橫向并購的主要動力。
?。?)平均管理費用因分攤范圍的擴大而降低,因而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大大減少。
?。?)銷售渠道的同一化以及銷售范圍的擴大導致節約銷售費用。
?。?)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增強。
(4)企業擴大后其借貸和籌資變得相對容易,單位產品的籌資費用得以降低。
?。?)強大的企業財力可以使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和壟斷的力度。
并購在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時,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利的效果,包括:并購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的增加,使得管理的難度加大;并購后企業間的磨合需要時間和精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并購的整體經濟效應;由于競爭激烈,產品生存周期大為縮短,加之并購后企業規模的慣性作用往往導致產品積壓,企業經營困難加大;并購后,由于信息溝通不暢和行動速度減緩,特別是并購后的以裁員為代價的“革命式”而不是“漸進式”的組織重建,常常會使被并購方的員工對公司運行感到不知所措,使并購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并購的這些負面效應,要求企業在實施并購時必須明確并購并不僅僅是企業規模的簡單擴大,并購并不一定能夠產生“1+1 >2”的效果。如果沒有正常的系統管理和運作的順利整合,那么并購的規模經濟效應將有可能逐漸消失,結果反而會導致“1+1<2”的效應。
2、并購降低交易費用的效應分析
交易費用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其對許多經濟現象的合理解釋為眾人認可,成為企業并購尤其是縱向并購的動因。通過并購降低交易費用主要體現在:強化生產和服務各方面的配合,以利于企業內的協作;縮短供應和生產經營周期,節省資源流動費用;降低交易費用,節約成本。
基于降低交易費用的目的,并購也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主要有:協作化經營固然促進了企業間的相互配合,但也導致企業管理幅度和層次的增加,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并購使企業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但也會導致其片面依賴現有資源,降低其創新動力;經營規模的縱向擴大固然能提高企業整體實力,但也使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減少企業對市場產品和服務需求變化的反應能力。
在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經濟欠發達的階段,物耗性生產經營企業仍占主要地位。一方面,行業縱向規模擴大,協作化生產要求上、中、下游相關企業盡可能實施并購;另一方面,并購后企業規模擴大,管理幅度和層次增加,企業創新能力受阻,導致了部分企業并購的效應難以發揮。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并購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對市場的反應力,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3、并購的功能互補效應分析
每個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市場、產品和服務、管理方法和理念乃至企業文化等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企業間通過并購,不但獲得了原有企業的資產、市場和經驗,還可以通過功能互補,強化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形成獨特的新企業文化。這主要體現在:通過功能互補并購,創造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完善企業整體功能和形象;通過功能互補并購后的管理人員重新組合,實現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化和創新,使企業再現生機和活力;通過并購,也可使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范圍擴大,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基于功能互補的并購最具有挑戰性,但同時也給其成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企業并購后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磨合需要并購雙方極大的耐心和有效的配合。能否成功地克服并購中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的沖突,關鍵在于對這種沖突的事先考慮和事后反應。
總之,企業并購有利有弊,以上只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方面。充分認識并購的正反效應,克服其負面作用,將有助于提高我國企業并購的實際效果,更好的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更加堅實。
【參考文獻】
[1] 干春暉:并購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魏杰:資本經營論綱[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
[3] 李光榮:公司并購與實踐[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4] 李紅凱:司并購戰略的動機理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7(2).
[5] 肖敏駒:并購并不總是成功[J].中外管理,199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49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