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葛君梅
[摘要]目前,民辦高校學生思想品德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不是性質方面的,主要表現為范圍更大和程度更重兩個緯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及其對策談談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 思想品德 對策
民辦高校學生由于自身原因及面臨的具體環境不同,其思想品德方面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抗挫折能力較弱,大多數學生自律意識較差,存在知行矛盾等。
一、家庭道德教育缺失與錯位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最基本的社會群體。家庭為人們提供了最基本的社會生活環境和最起碼的社會化條件。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素質決定家庭教育的層次。家長自身的知識、品德、舉止、言談等對子女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質量產生一定的導向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具有長期性、持久性,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民辦高校學生的家庭環境仍存在以下問題:
1.少數結構不健全及成員關系不和的家庭對子女的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
據調查,民辦高校學生家庭結構缺損的人數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家庭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誰也不愿對他們進行管教,有被遺棄的感覺,形成許多有缺陷的個性,如抑郁、緊張、冷漠、怨恨、自私、自卑、敏感而多疑等心理;家庭氛圍對孩子思想品德的養成非常重要,學生中的一些家庭父母長期“內戰”,有一些因第三者插足導致家庭感情淡化冷漠,帶給了他們心靈嚴重創傷;還有的父母忙于生意或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任其“自由成長”,成了真正的“自由人”,行動可自由支配,不受父母約束,放縱自己,致使部分民辦高校學生自律意識相對較差。
2.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素質不高的家長對子女產生負面影響的占相當比重
許多學生家長文化層次低,自身行為不當。部分家長常講臟話、作風不正、坑蒙拐騙偷;有的家長有過行賄受賄的行為,影響子女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使其出現偏差。另外,部分家長價值觀低俗化。總體來說,民辦高校學生的家長對子女的金錢管理是較為嚴格,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家長,金錢觀不正確,給子女灌輸一些錯誤的理念:錢都是為子女掙的,誤導子女的學習目的。使得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對待金錢,甚至還有個別學生把錢看成是學習和勞動的唯一動力,忘卻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職責,社會責任感趨于淡漠。
3.相當數量的家長對子女教育方式不科學
家長的教養方式對子女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民辦高校學生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著諸多的誤區。
(1)對子女嬌生慣養,不負責任。有些家長一味縱容和滿足子女們不合理的消費要求,有些家長包辦子女能處理的事情,使學生獨立意識較弱,自理能力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缺乏頑強拼搏的精神。
(2)教育方式落后。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獨斷專行,采取壓服、打服的粗暴方式,調查顯示,39.65%的家長采用打罵式教育。在擔驚受怕中玩會、看電視成為子女們的奢望。由此,壓抑和孤獨相伴而行,形成了孤僻,不善與人交往的性格,只有26.23%的學生對家庭的感受是溫暖,充滿關愛。
(3)教育觀念落后,功利化傾向嚴重。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培養子女的目的是讓他們成為爭名奪利的工具,成為出人頭地光耀門庭的資本。于是把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子女優劣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對他們思想品德的培養,由于家長在這方面的誤導,使從小就滋生了為名為利為錢而學習的動機,理想信念和情感被扭曲了。
二、構建家、校、合一的“一體化”教育
民辦高校應充分發揮德育的整體功能,融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為一體。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個途徑對民辦高校學生進行思想和品德教育,從而形成一支多功能、全方位、網絡化的教育格局,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需求。
1.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
由于民辦高校學生離校后大多數時間在家里度過,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但從前的調查和原因分析來看,民辦高校學生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家庭道德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許多的家庭不但沒有發揮家庭教育的正效應,相反,卻由于許多客觀原因而使許多家庭的負效應得以充分發揮。因此,要預防民辦高校學生道德水平的下滑,學校必須主動出擊,強調學校教育與學生家庭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的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改善家庭的教育狀況,發揮家庭道德教育的積極作用。具體做法:
(1)成立“家校聯系處”
“家校聯系處”專門負責與家長日常的聯系,由專門的思想品德教育者負責。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和思想情況分門別類,進行匯總。在此基礎上,定期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子女的情況。
(2)定期召開家長代表會
各民辦高校要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定期召開家長代表大會,及時向學生家長通報學校辦學情況,展示學校教學和管理的成果,加強學生家長對子女學習環境的了解,拓寬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渠道。
(3)適當使用“家校聯系卡”
“家校聯系卡”由民辦高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者來精心設計,其中必須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處分、事故、病患情況以及班主任對學生的評語等內容。每個校學生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著諸多的誤區。
學期定時發放“家校聯系卡”,并要求學生家長一定要寫回執信,使學校進一步了解到學生家長對學生和學校的要求。
2.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的家長文化層次較低,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巧
學??赏ㄟ^各種途徑,如組織學生家長聽報告,集體聽課,個別輔導或同有關部門聯合創辦“家長學?!?聘請專家或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教師,以及校外教育工作者擔任教學人員,向學生家長傳授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宣傳國家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觀點,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諧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學生。
總之,對民辦高校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各方面共同配合,共同進行教育,形成立體式道德教育體系,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道德教育力量,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建設者,接班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67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