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需要新流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苑 航
為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促進農村消費,凈化農村消費市場,商務部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兩年時間,“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究竟為中國的農村市場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廣大農民得到了哪些好處,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在哪里?記者日前采訪了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常曉村。
《中國質量萬里行》:常司長,您好,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訪。“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兩年來,農村市場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常曉村: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給農村市場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以連鎖經營為代表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正在逐步形成。截止到2006年年底,中央財政共安排7.7億元資金,帶動地方和企業投資約117億元,在全國累計建成連鎖化農家店16萬個,覆蓋全國63%的縣,擴大農村消費近600億元。2007年全國擬新建連鎖化農家店10萬個,到年底全國將建成25萬家農家店,覆蓋75%以上的縣市,預計可擴大農村消費約830億元,吸納富余勞動力約104萬人,使3億農民受益。到2010年,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將初步形成。
《中國質量萬里行》:中央提出要著力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那么,您能談一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究竟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常曉村:在我看來,商務領域應該做的就是為農民創造方便消費、安全消費和實惠消費的環境。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把農家店直接開到田間地頭、開到農民的家門口,讓農民買東西更加方便。在革命老區山東莒南縣淇岔河村,以前農民要買大件商品到城里要花五六個小時,現在只需10分鐘就能從本村農家店買來。通過發展連鎖經營,實行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使農民能夠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浙江義烏的農家店在每一件商品上都貼上標簽,標簽上清楚地寫明了商品的售出地點,農民買的東西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可以憑標簽進行索賠。
《中國質量萬里行》: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三農”問題的核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有沒有什么舉措?
常曉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以來,始終堅持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網絡。很多承辦企業利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經營網絡在農村收購農產品,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促進農民增收。比如,湖北谷城齊勝連鎖公司就近收購本地水果,不僅減少了損耗,而且使每斤水果收購價提高了0.2元。盛康鎮果農石光平將其156萬斤柑桔全部賣給該公司,多收入30余萬元。
此外,非農收入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承辦企業從當地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僅江蘇蘇果超市吸納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達到3萬多人,農民增收的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寬。
《中國質量萬里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經被寫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和2006年、200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并且被列為2007年國務院工作要點,下一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工作重點和思路是什么?
常曉村:為了實現“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又好又快地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工商、稅務、國家開發銀行、郵政金融等部門積極地進行研究,協調解決農家店稅費負擔和農村流通企業融資難等問題,為農家店發展創造良好的稅收和金融政策環境。積極探索農家店經營電信、報刊發行和文化用品,進一步擴大農家店經營范圍,增強農家店服務功能,方便農民消費,擴大商品銷售,提高農家店盈利水平。同時,今年6月在南京舉辦首屆農村商品對接會,引導和鼓勵生產企業開發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食品、日化、家用電器等商品。另外,為進一步加強項目質量管理,我們將增加承辦企業量化考核指標,建立企業檔案,加強農家店質量回訪及日常檢查。針對農家店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盡快研究提出解決措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32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