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用心構筑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爽
摘要:本文以萬科的一個實際項目為例,詳細說明住宅設計的切入點、重點設計環節以及建成交付使用的全過程,是建筑師總結經驗、力求更新的一份心得。
關鍵詞:多元化;建筑空間;概念空間;節能
Abstract:I take Vanke-Jinyuhuafu as example to explain the whole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t’s a paper on design experience and wishes of home.
Keywords:diversity;construction space;concept space;energy con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TU24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1)06-0088-02
1前言
住宅設計關乎所有居住者的利益,仔細研究和總結住宅設計的細節很有必要。就從一個“折騰人”的項目談起吧。華府項目起步于地產興旺的2007年,經歷了經濟低迷的2008年以及地產火速回升的2009年,于2010年竣工交付使用,跨越了4年,作為開發商在商業時代的精心之作,建筑師和工程師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該項目位于主城區的邊緣,臨近高鐵車站,輕軌也途徑這里,處在關口的位置,交通顯得極為繁忙。宗地基本呈矩形,其中東西長約290m,南北長約350m。用地東南側地塊中央由一條規劃市政矩形道路把地塊分割為南北兩區。開發的步驟也因此而分成兩期。一期為北地塊,二期為南地塊,從總體上看,兩個地塊呈對稱格局。項目由6組共13個34層住宅單元、6組多層合院住宅、2排聯排住宅等居住體組成,在用地西北角處設置幼兒園,用地西北側、東北側及東南側高層下均設置兩層沿街商業,商鋪對外經營,使小區外圍有良好的商業氣氛。
人,應當詩意地棲居,才能發自內心地滿足。在開羅,我們看到一座住宅由于每家每戶自己的加建隨著時間在長高,在變化。在阿姆斯特丹,我們看到一層的住戶自己將原本屬于人行道的部分挖成了自家的下沉庭院。我們意識到,城市的變遷與發展,也符合自然的法則,城市也像一個生命體在生長。而在這種自然生長出的城市,我們更多體會到一種回歸自然和人性化的感受。
中國的土地資源有限,人員居住密度大,人們的需求局限于各項政策的規范,那么就要在有限的范圍內構筑更多和諧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引領人們的需求。有經驗的開發商都知道,對于集合住宅,需要滿足的是眾多的個體和多元化的需求。設計師做小區規劃最重要的不是形式感,而是它所蘊含的居住體驗的豐富性和可能性。對于城市而言,整個社區有獨特的公共品質與形象,才能成為城市秩序的有機組成部分。
2環境
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本項目將人的活動空間與未來周邊繁忙的城市交通和嘈雜的商業環境進行了立體分離――在與市政道路相平標高的這一層設置了架空層,把社區綠化安排在架空層上面,而在架空層內設置社康中心、汽車車庫,車庫周邊設置商業設施。從而社區內居民的生活空間脫離了車輛、尾氣、噪音以及安全上的困擾,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安靜享受生活的場所。入戶大堂設置在平臺上,車庫出入口設置在平臺下,實現了人車分離組織。
建筑在底層局部架空,一是利于交通的組織,二是盡可能增加景觀綠化空間。平臺上的綠化和水池效果不再讓環境受到城市的擠壓,充分和舒展成為這里環境的定義。在住宅設計中也引入空中花園概念,戶內的灰空間使得居民能夠最大限度接近自然享受陽光,力圖改善一般高層社區人與自然相擁困難的局面,從而實現良好的居住和人文環境,這種手法使街道及小區均享有良好的通風及采光,連通各室外綠化空間,保證視覺上的通透性。建筑,不再是橫亙在城市里的一堵墻,而是城市里一棵棵宜居的“樹”。
3商業
商業的設計頗費周折。最初在小區中心景觀廣場周邊設計了底層商鋪,后來經過營銷分析和建筑設計師的多次商討,認為小區休閑場所不宜集中商業化,把這部分空間讓給了景觀,儀態大方的疊水景觀更提升了小區的居住品質,讓人們找到了流水潺潺、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覺。最終商業布置在小區外圍臨街面,劃分為40-120m2面積不等的商鋪系列,將餐飲業與其它業態理性分隔,易于積攢人氣以及管理分區。盡管開發初期小區周邊人氣不旺,但隨著交通的發展、市政設施的完善,外圍商業最終能獲得成功,并且不妨礙小區居民的生活,是有遠見的一筆。
4戶型
戶型豐富,可分可合。大面寬的平面設計使大部份戶型擁有優越的景觀面,良好的通風及采光面。 除空中花園外,陽臺及入戶花園的設計,提供了更多室外起居空間,使住戶生活更貼近于自然,為家居生活引入更多陽臺與空氣,連通了室內外空間。功能合理,動靜分區,污凈分離,戶戶陽光?;顒訁^、休息區、服務區三大主題居住空間,功能分區明確。起居廳、餐廳擁有各自獨立空間。臥室休息區相對獨立私密性較強。
當我們解析樣板間的時候,我們沒有重點強調戶型的面積怎樣、功能怎樣,那是我們為客戶早已考慮周詳的。居住面積的寬敞和舒適只是普通的感受,進一步講建筑的味道才是我們把居住建筑上升到文化層次去享受的重要步驟,我們把產品交給業主,同時把這種建筑的感受傳授給業主,尤其是合院式別墅更能體現每戶的獨特性。我們以原創的風格和手法,實現建筑空間和概念空間兩重性的復合,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贏得了人們對華府建筑“氣質”和“理想”的認同。
5造型
立面設計簡約和時尚,外墻采用劈開磚、涂料、玻璃及木/金屬百頁等材料,通過豐富的凹凸變化及有規律的橫豎線條體現建筑物質樸的美感,通透而帶變化的陽臺,除體現功能的特點外,亦使建筑更富于動感及有節奏。高層建筑和低層建筑遙相呼應,從色彩到形狀都一脈相承。雖然本項目售價不菲,但是我們摒棄了追求宏大華麗,提倡自然清新的風格,尺度宜人,線腳細膩,在人視高度裝飾木材及石灰石材貼面,返璞歸真。
6節能及其它
節能設計可謂一波三折。在節能設計中,建筑的體型、墻體材料、門窗材料和屋面做法都是重要的決定因素。設計過程中考慮開發成本,上人屋面僅做混凝土抹光,未作淺色地磚;門窗玻璃選擇雙層中空普通白玻;外墻由于考慮了某些水平或豎向的遮擋,按照規范許可,在計算軟件的建模環節設置了外墻附加熱阻,在這些條件之上,做了屋面和凸窗頂板的保溫之后,節能計算就過關了。但是在后來的節能審查時,審查人員提出外墻的附加熱阻已經由軟件自動附加,再設置就屬于重復計算,虛擬了節能效果。那么及時更正,我們取消模型設置的附加熱阻,在外墻施工腳手架都已拆除的情況下,只能用內墻保溫材料解決問題。做內保溫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是保溫性能要好,不能太厚,以免影響內裝修(尤其是貼面磚);一個是遇火不能釋放有毒氣體,我們選擇的材料是?;⒅轭w粒保溫砂漿。
還有一個始料未及的問題,在高層住宅中,每一層的水表集中在樓梯間。做設計的時候,工程師意圖把設備集中在樓梯門后,現場施工時卻沒有把設備隱藏足夠深,還為了美觀,在設備外面安裝了箱子,導致門扇打開之后,消防疏散寬度不夠,最后只好返工。這也是因為建設方和設計方事前溝通不夠,如果建設方早有設計要求,我們無論在建筑設計還是在設備選型上都會給予充分考慮,不會讓甲方做出這種浪費了。
7結語
一個項目從設計到建成入伙,融合了很多人的設計理想和居住理想,建筑師工程師們從中汲取了很多的經驗,得以在將來的工作中傳承下去??偟膩碚f本項目很成功,北地塊一期建成后受到很多業主的青睞,在二期設計時延續了一期的建筑風格和戶型比例分配,從人、車、景、商各個方面滿足業主多種需求,很多未能買到一期而感到遺憾的人,在二期開盤后都圓了自己的夢想,并且得到了更好的產品。當然,時間跨越了幾年,房價自然是漲了不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