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真情陪伴?用心呵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親子時光是每一個孩子成長之路上的寶貴時間,在聾兒教育中,親子陪伴更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本文在聾兒教育實踐的基礎之上,立足于親子陪伴在聾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聾兒教育中運用親子陪伴的具體途徑,希望聾兒也能夠在親子陪伴中獲得更好的康復,讓孩子們在親子陪伴中去閱讀、去玩耍、去成長。
  關鍵詞:親子陪伴 聾兒教育 運用途徑
  引言
  聾兒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在他們脆弱的心里潛藏著許多不安全、不自信的因素,親子關系不僅與孩子的心理成長密切相關,也與其言語康復存在極大相關。因此,親子陪伴在學前聾兒的家庭康復和健康成長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我國目前的學前聾兒家庭教育中,親子陪伴還沒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而且隔代教育、寄養教育、單親教育等較為普遍,客觀上也進一步削弱了人們對親子陪伴的重視。[1]
  一、親子陪伴的界定
  所謂親子是指父母和子女?!白印焙翢o疑問是指孩子,而“親”是指除了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指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那么親子陪伴就是指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更為具體的說,親子陪伴是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而不斷調式的一種關系,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品行的養成。親子陪伴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了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展開的一系列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的各項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件。本文中所陳述的親子陪伴實際上就是指父親和母親在聾兒成長過程中展開的一系列具有促進聾兒康復和成長的陪伴活動。比如:陪伴閱讀、陪伴玩耍、陪伴練習等。[2]
  二、親子陪伴在聾兒教育中的作用
  1.增加聾兒安全感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事物還不了解,因此心中極度缺乏安全感,這對于聾兒來說,因為伴隨著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安全感更加缺乏。這就造成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害怕去接觸外界的事物,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長此以往便影響了聾兒的康復和進一步地健康成長。父母是聾兒最為親近之人,因為特殊的血緣關系和基因遺傳,即便是聾兒不能聽見父母的聲音,但是也能夠用其它方式來感知到父母對其的愛。正因為如此,在聾兒的康復和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親子陪伴能夠給聾兒以極強的安全感,只要有父母的陪伴,聾兒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的港灣之中,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大膽,有了父母的陪伴,聾兒在康復和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積極主動。[3]
  2.增強聾兒自信心
  通過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相對于正常兒童來說,聾兒比較自卑,不夠自信,這一方面源于聾兒自身因為意識到自己的生理缺陷,覺得與常人不同而自卑,另一方面也源于周圍的異樣眼光而導致了其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個人世界,不愿意主動和正常的環境融在一起。父母是聾兒最為親近的人,因此,在聾兒的康復和成長的過程中,有了父母親的陪伴和鼓勵,他們的內心世界便會感受到父母所傳達出的鼓勵和關愛,因為有了親情的關懷,在他們幼小的心中便充滿了愛的力量,而在愛的力量之下,聾兒的內心世界便會逐漸打開,自信滿滿地去迎接康復中的各種任務,去面對成長中的各種挑戰。與正常的兒童相比,聾兒所要面對的是更多、更大的挑戰,因此,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其說聾兒的成長中因為生理的缺陷而設置了更多的障礙,不如說,這正是生活在考驗聾兒和他們的父母是否能夠緊密站在一起共同去排除障礙。
  三、在聾兒教育中親子陪伴的運用途徑
  1.陪孩子閱讀,開拓世界
  閱讀永遠是聾兒了解世界,學習知識和技能,形成情感意志的關鍵方法之一,由于受生理缺陷的影響,聾兒并不能夠像正常孩子那樣能夠很快便獨立自主地進行閱讀,在這種情況下,親子陪伴就顯得極其重要。首先,父母需要為聾兒選擇正確的、適合聾兒閱讀的材料,比如經典繪本等,盡量地在閱讀中避免聾兒的聽力短板,以視覺感受或者觸覺感受等來激發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以及對于康復的信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聾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有一天需要脫離父母的羽翼,在更為廣闊的世界中展翅高翔,但是在此之前,卻需要父母引導聾兒對世界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并掌握必備的技能,因此,其次父母應該引導聾兒進行正確的、合適的閱讀方法,比如引導聾兒通過觀察漂亮的圖片來激發對世界的探索欲,然后再通過對文字的閱讀來不斷刺激傾聽與表達的欲望,以希望實現通過五官的相互牽連來促進聽力的恢復。最后,父母還需要引導聾兒從閱讀中去認識不同的情感。聾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缺乏了對聲音的感知,所以在情感方面會顯得相對遲緩,針對這種情況,父母的親子陪伴能夠促使聾兒在閱讀的過程中重點去感受故事情節,故事情感,從而在情感逐漸豐富的同時刺激其它感覺器官的發育,為全面康復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總之,閱讀是聾兒走出自身世界,走向更為廣闊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父母的親子陪伴能夠促使聾兒在閱讀的世界中進一步地刺激五官的感受和發育,盡可能地實現康復。[4]
  2.陪孩子玩耍,樹立自信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能夠促進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習得情感。針對聾兒的康復和成長來說,玩耍顯得更為重要,而父母在玩耍中的陪伴必定能夠促使聾兒在親情的關懷中,在愛的包圍中樹立其康復和成長的自信。比如:聾兒在玩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這個游戲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耍,讓爸爸或者媽媽來做裁判,當裁判喊出:“一二三,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的時候,大家都要馬上停止正在進行的動作,如果誰最先動了,誰就算輸了,輸了的人要大聲說出:“我是木頭人”。對于聾兒來說,聽和說都非常的困難,但是在這個游戲中,父母應該充當教師和鼓勵者的角色,在喊出:“一二三,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的時候,速度要慢,口型動作要夸張,讓聾兒能夠仔細地觀察裁判者的口型動作,并能夠情不自禁地用心來進行傾聽。當被懲罰時,也應該盡可能地大聲說出懲罰的內容。當然聾兒可能并不能夠在玩耍的過程中表現的特別完美,但是父母應該以無限地溫柔、真誠地夸獎去鼓勵聾兒在聽和說之中所取得的進步,這樣聾兒便會在開心的玩耍之中對于自己的進步更加自信,也能夠在其它的活動中更加積極自信地投入到活動中??傊改概惆槊@兒玩耍,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這就極有可能讓其在堅強的意志中逐漸康復,快樂成長。   3.陪孩子練習,共同進步
  實際上,從聾兒的家庭情況來看,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一是隔代教育,二是寄養教育,三是單親教育。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這三種教育方式的哪一種都存在著極大的缺陷,隔代教育中由于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知識缺乏并不能夠給予聾兒更為專業的康復訓練;寄養教育中因為缺乏必要的親子時光,并不能夠讓聾兒生活在愛的包圍中,影響其情感意志的發育;單親教育中多數父親或者母親自身也是聾啞人,并不能夠在說話、傾聽方面為聾兒提供專業和有效的康復。為此,在聾兒成長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親子陪伴是多么的重要,因為,父親和母親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不但能夠發現聾兒成長中的需要,更能夠以言傳身教的方式讓聾兒融入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環境之中,還能夠在不斷的陪伴中發現作為父母的不足之處,從而耐心細致地進行糾正,給聾兒做出好的榜樣,和聾兒一起實現共同進步。例如:一名聾兒的母親是聾啞人,但是父親是正常人,那么父親和母親一起陪伴聾兒進行練習,便能夠讓聾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希望成為父親那樣的正常人,于是便會從內心深處去學習父親的舉動,去模仿父親的傾聽、發音等,在日積月累之中,健康的親子關系便有可能讓聾兒得到康復,實現成長中質的飛躍。[5]
  結語
  上帝為聾兒關上了一扇門,就必定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但是這扇窗需要父親和母親共同的陪伴,并且用愛的力量才能夠去打開,因此,在聾兒的教育中,親子陪伴的作用不言而喻,鑒于此,父親和母親必須在聾兒的教育中用真情陪伴,用愛心呵護,用真誠的親子陪伴去讓聾兒打開眼界、樹立自信,并逐漸走向康復,實現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冉娜娜.聽障學生家庭親子情緒互動特點及與學生情緒調節策略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陳明英.聽障兒童父母教養效能感與教育期望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7.
  [3]朱蘇娜.中年級聽障學生親子閱讀現狀調查及引導方法[J].現代特殊教育,2016(11):47-48.
  [4]楊曼.特殊兒童父母親子接納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6.
  [5]田芳芳.親子閱讀情景下4歲重度聽障兒童語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
  李心怡(192.11—)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幼兒教師、研究方向:聾兒康復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7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