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永恩:愛做“虧本買賣”的企業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彭 照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看透‘舍得’,有舍必有得?!辈橛蓝魅缡钦f。
窗外青山秀水,屋內裊裊細香。呷一口金駿眉,查永恩不緊不慢地將他的生意經娓娓道來。
“傻子” 很大膽
投資5000萬元建設一個廢酸綜合利用中心,建成后幾乎每天虧損1萬元。這樣的事情恐怕永遠不會刊載進知名商學院的經典案例,更不會有人去效仿。生意做成這樣,難怪人們稱查永恩“傻子”。
他是真的傻嗎?
早在2006年,查永恩與上海同濟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攻關,開始廢酸資源化、無害化綜合處理研究。經過幾十次試驗失敗并支付了270多萬元“學費”后,最終成功開發出“廢酸―真空無壓蒸餾―稀鹽酸―氯化亞鐵―氯化鐵”的廢酸回收綜合利用新技術?;厥盏膹U酸經過處理,60%轉化為成品鹽酸可返銷給帶鋼企業再利用,40%轉化成氯化鐵和氯化亞鐵,用于紡織印染的顏料和自來水廠的凈化劑。
在江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查永恩投資1500萬元創辦了宇潔公司,建成廢酸處理綜合利用中心。2008年1月一期工程正式投產,隨后追加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二期工程,使宇潔公司日處理廢酸能力達到600噸。
據了解,華西村所在的華士鎮有帶鋼廠33家,年產值60多億元。生產帶鋼必須要進行酸洗加工,華士鎮每天產生的廢酸達500多噸,每噸廢酸會污染4萬噸水。這些污水足以滅絕河里的魚蝦。查永恩的廢酸綜合利用中心建成之后的短短兩個月時間,張家港運河漸漸變得清澈明亮起來。
但是,股東們的心里卻陰云密布。按理說,每噸廢酸經過處理,可以生產出300公斤氯化亞鐵,經過進一步加工可以轉化成三氧化二鐵等,也能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但由于市場行情不好,生產出的氯化鐵、氯化亞鐵副產品價格不斷下跌。查永恩介紹,比如廢酸處理后的再生產品氯化亞鐵,這兩年價格已經從每噸700多元、500多元下降到現在的250元。
“到2010年,宇潔竟然虧損250萬,有股東已經提出要退股了”, 查永恩無奈地笑笑,“我們只能爭取明年少虧100萬甚至不虧本?!?
一家民企要做到年年虧損并且繼續存活,也是相當需要實力的。查永恩憑什么能如此慷慨地把錢砸進廢酸處理,這還要從他最初創業說起。
不吃“官飯”辭職創業
1958年,查永恩出生在江陰市朱蔣巷村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后來該村合并改為華西五村)。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勉強念完高中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到一家村辦企業當起了供銷員。一年之后,他當上了剛剛創辦的村級工農針織塑料廠的廠長。
為了率領農民們盡快脫貧,當上村辦企業廠長后的查永恩絞盡腦汁,一手緊抓傳統的針織服裝生產,一手推出了十分暢銷的新產品塑料噴霧器。經過一年“勒緊褲帶”的苦日子,這個村辦小廠當年盈利達到了100萬元。80年代初的100萬元可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業績。
幾經輾轉,查永恩當過朱蔣巷村供銷合作社社長、幾個村辦工廠的總廠廠長、鎮工業供銷公司總經理。但是,吃不慣“官飯”的查永恩最終還是毅然辭職回到朱蔣巷村,一口氣創辦了毛麻紡織廠、不銹鋼管廠、金屬軟管廠和呢絨染整廠4個以集體股份制為主的企業。這些小廠連續幾年盈利均在200萬至300萬元左右。很快,朱蔣巷村成為三里五鄉小有名氣的富裕村。
1996年,由查永恩創辦的4個廠開始全面改制,查永恩買下了金屬軟管廠。后來該廠改名為鵬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憑借著他在銷售市場上的獨特眼光,企業的生產規模迅速發展壯大。
很直很率性
性格決定命運。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自私并且過分注重親情的人,這個對做生意沒有半點好處?!辈橛蓝鬟@樣評價自己。
得出這樣的感慨,源于企業經歷的一次生死一線的危機。
那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當時查永恩正在經營毛紡織廠。辛苦做了一年,到最后原本35元一米的產品15元都賣不出去。產品大量滯銷的同時,工人的工資、銀行的貸款、百姓的集資款都亟待清償,整個企業面臨倒閉風險。無奈之下,查永恩決定低價賣尼龍,首先確保工人工資和銀行還貸。這樣一來股東們內部開始鬧矛盾,大家都在爭論公司是否該解散。如果進行拆分,那涉及到集資款分配問題很難協調,并且公司拆分后大家都不愿承擔自己的債務。
此時,查永恩耿直又率性的一面表現出來了。他想到這些股東都是自己召集起來籌資辦廠的,現在企業出了問題,自己的責任最大。于是決定把公司拆分成4塊,自己留下了規模最小的一個公司,并且所有債務轉到自己身上。這樣一來,其他股東都沒有怨言了。
當時的債權人看到企業困難的這個情況,十分嘆服查永恩重情義,也表示不要利息,只需償還本金。但是到了1999年查永恩還清了本金,2001年又主動還清了利息。
這件事后,查永恩總結教訓說,“管理企業最大的失誤就是過分任人唯親而忽視真正的人才,今后的用人觀念一定要轉變?!?002年他將公司內的裙帶關系一律清除,給員工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
進入環保事業
絕處逢生后,查永恩迅速重整手中的資源。在以生產馬口鐵為主的鵬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基礎上,又成立了金屬包裝公司和以生產、經營高鐵及城際軌道的配套器材為主的公司。從2006年開始,在三個企業收入穩定的基礎上,查永恩大膽地開展了他的環保事業。
可是,這份環保事業讓查永恩投了錢虧了本不說,還讓他吃了一肚子的憋屈。
據了解,蘇南地區的許多帶鋼企業產生了大量的廢酸之后,為了使這些廢酸及時送交有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安全處置,帶鋼企業往往要支付每噸幾十元的處置費。由于廢酸處置有油水可撈,一些無資質的“游擊隊”企業也趁機渾水摸魚,以稍低的價格到企業回收廢酸。
廢酸產生企業以最低的價格支付處理費,“游擊隊”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更大的利益。顯然,宇潔公司和這些“游擊隊”的利益產生了沖突。在“游擊隊”的百般阻撓下,宇潔公司的廢酸回收。從原先每天400多噸下降到300噸、200噸。知情人透露,“游擊隊”收取的廢酸再生利用不足50%,其余的廢酸都擅自處理,“不排除倒在河溝里的可能”。
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廢酸來換取處置費,“游擊隊”甚至收買工廠工人,游說工廠領導不把廢酸賣給宇潔。雪上加霜的是,即便能回收到廢酸,但在再生酸生產中,需要用濃酸勾兌,可濃酸價格每噸漲了150元,而再生酸仍維持原價。入不敷出的現狀讓查永恩著實頭疼。
最終,在地方領導和有關方面支持協調下,宇潔每回收1噸廢酸,可以獲取50元處理費。環保部門還以環保綜合治理的名義,給了一點補貼。但杯水車薪,仍然無濟于事。
在堅守和期盼中,宇潔公司并沒有“坐以待斃”。查永恩說,目前,他們正在利用現有的氯化鐵、氯化亞鐵等副產品,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的產品。例如,氯化亞鐵經過深加工之后,可以轉化成三氧化二鐵、鐵紅等,這些副產品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和回報。
成立慈善基金
別看查永恩現在手里幾個企業的生意如火如荼,“高中畢業以前,我從來不知道吃飽飯是個什么感覺”。 查永恩陷入苦澀的回憶。哪怕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查永恩仍然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調皮,書包被父親扔進河里。他哭著嚷著自己跳下河,吃了滿肚子河水把書包撈上了岸,但此后父親仍然不許他繼續念書。后來他知道,不是因為他調皮,而是家里實在交不起學費了。
打那以后,查永恩開始每天打草、曬干、賣錢。后來,學費攢夠了,他如愿的讀上了小學四年級,并且從此沒有再向家里要過一分錢。也許正是因為有著這樣苦澀的童年,讓今后富裕起來的查永恩更富同情心。
商場上的精明人在生活中卻透著一股憨厚的老實勁兒。平時,有的村民看病付不起醫藥費,他總是慷慨解囊;有的村民子女上大學付不起學費,他也總是鼎立相助。漸漸地,查永恩熱心助人的名氣傳開了。大家只要碰到了為難事,總愛向他傾訴,請他幫忙。
為了更好地把財富回饋社會,查永恩大力發展慈善基金。到今年,基金規模已經擴大到1000萬元左右。據了解,共有636位老人得到了關愛,50余戶特困家庭得到了2000~10000元不等的資助,9位在校特困大學生得到了3000-5000元不等的助學幫助,周邊村有3位身懷疾病、治療有困難的人得到了每人3000元的醫療補助。
對于慈善事業,查永恩這樣理解:“慈善不是一時沖動,一時興起,而是需要發自內心,不斷滲透到周圍人的心靈,讓慈善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成為一種持之以恒的習慣,慈善事業才能發揚光大。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們就要一輩子做好事。”
一介布衣,從白手起家到帶頭致富,從瀕臨破產到起死回生,再到現在的平穩前進。查永恩的人生幾經波折,對財富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也不難理解了。往往正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更甘愿投身環保、慈善等公益事業。
“憑借著馬口鐵、金屬包裝和高鐵器材這三個公司的運營,養活一個廢酸處理中心還是有希望的,只是這個過程可能會比想象中辛苦。”查永恩并不否認自己的“傻氣”,他說懂得取舍很重要,有所失總會有所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393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