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培育創新型企業家的若干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缺乏創新型企業家是未來我國創新發展面臨的關鍵短板之一,應建立更加有利于創新型企業家成長的市場環境,落實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的政策,增加創新型企業家的參政議政機會,將培育創新型企業家作為人才政策的重點之一,逐步形成崇尚創新型企業家的文化氛圍。
如果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企業家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家就是引領創新的第一動力。我國已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創新型企業家群體,但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仍然不到1%,而發達國家企業的這一比例平均為2%左右 []。缺乏創新型企業家是未來我國創新發展面臨的關鍵短板之一。應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和政策機制,進一步保障創新型企業家的權益,培育能夠滋養創新型企業家的社會土壤,使創新型企業家隊伍不斷壯大。
一、新時代呼喚創新型企業家
?。ㄒ唬┢髽I家是引領創新的第一動力
隨著我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更加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與科技不同,其本質上是一個經濟概念,沒有商業化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不能稱之為創新。而這種商業化價值的實現恰恰根植于市場機制,需要依靠創新型企業家的智慧和貢獻。正如創新經濟學鼻祖熊彼特所言,企業家精神是推動創新的最關鍵力量,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創新型企業家不僅善于將新的發明創造或者創意思路轉變為經濟效益,而且可以通過對研究開發活動的持續投入產生新技術,甚至參與一部分帶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基礎研究并創造出科學成果,從而使原本被視為“外生”的科學發展和技術成果成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的“內生”產物,實現“科技-商業化-科技”的良性循環,推動經濟社會不斷向更高階段邁進。如果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企業家就是引領創新的第一動力。
(二)新時代企業家亟需轉型升級為創新型企業家
在當前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無論從需求還是供給角度分析,我國企業家群體都應該向成為創新型企業家的方向努力奮進,這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關系到企業家自身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抉擇。
從我國發展的內在需求來看,消費者需求特征正在從大規模、同質化走向高質量、個性化。如果說改革開放初中期企業家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那么到了今天的新時代,企業家則需要更多的創新精神,需要更注重于提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樣化、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從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來看,一方面,世界正處于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的孕育期,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創新的機遇期正在到來;另一方面,個別國家挑起貿易摩擦,技術封鎖愈演愈烈,我國企業不得不致力于掌握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企業家一定要抓住機會、迎接挑戰,逐步實現自身從傳統企業家向創新型企業家的轉變。
二、創新型企業家的內涵、特征與本質
?。ㄒ唬﹦撔滦推髽I家的經濟學含義
馬克·史庫森(2005)把企業家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套利型企業家,他們通過將生產資源或產品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轉移而獲利,促使市場從不均衡走向均衡狀態;二是創新型企業家,他們致力于創新活動,通過開發新技術或新產品拓展出新市場,打破舊的市場和產品生產過程。美國學者拜格雷夫將這兩種企業家對經濟活動的作用結合起來,把企業家通過創新打破市場均衡、然后又通過套利促進市場均衡的循環往復過程定義為企業家過程,形成了對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的全面理解。
從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盡管套利型企業家和創新型企業家的作用都不可忽視,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創新型企業家。其原因在于,經濟增長的過程從長期來看終究還是一個人類不斷推動技術進步、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的結果。
?。ǘ﹦撔滦推髽I家的定義與主要特征
結合上述分析,創新型企業家可以定義為:主導或組織研發及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創新生產或商業模式、開拓新市場等活動,創造市場價值的企業控制者和決策者。這一定義至少包含三個要素:一是要直接組織和引領企業的創造性活動;二是要創造市場價值;三是企業家必須是企業的真正控制者和決策者。
創新型企業家身上往往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這就是他們區別于普通企業家、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典型人力資本特征。管理學家杰弗里·戴爾和克里斯滕森等認為,創新型企業家包含五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善于聯系,能夠將看似無關的問題或來自不同領域的想法整合起來,產生新思路、新創意;二是善于提問,創新型企業家常常不斷提出各種挑戰常識的問題;三是善于觀察,往往以獨特的視角看到一些潛在的市場機會;四是勇于實驗,把整個世界都當作自己的實驗室,不斷優化新創意和新產品;五是建立交流網絡,經常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士進行交流探討,激發靈感,驗證新想法、新觀點[]。
(三)市場機制和文化氛圍是培育創新型企業家的關鍵
創新型企業家群體不是靠自上而下的指令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相對自由靈活的市場機制和創新文化共同構成的“土壤”中滋養而生的。當然,政府可以通過優化法律制度和社會環境,對創新型企業家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創新型企業家是伴隨著歷史上幾次科技和產業革命而產生的一個群體,這些科技革命無一不是來源于市場經濟國家。正如熊彼特和鮑莫爾等經濟學家所指出的,市場機制的最根本特征不在于通過均衡實現靜態的福利最大化,而是通過激發創新來極大地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型企業家作為創新活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同時,一個不斷創新的經濟體也會在長期積淀中形成敢于挑戰、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甚至形成一種創新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使創新型企業家層出不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之源。
三、我國創新型企業家群體的現狀 (一)我國已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創新型企業家群體
目前關于創新型企業家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和標準,一個相對簡潔的辦法是從創新型企業的數量來大致推斷創新型企業家群體數量。根據2014年全國企業創新調查結果,在我國64.6萬家規模以上企業中,有26.6萬家企業開展了創新活動,占41.3%。另一個更狹義的口徑是高新技術企業,根據科技部的數據,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3萬家。根據這些數據來判斷,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創新型企業家群體。當然,我國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這也反映出創新型企業家群體的國內外差距。差距不在于數量,而在于質量。
(二)我國創新型企業家的類型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市場經濟實踐中,我國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創新型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各有其亮點,按照創新鏈條的不同環節,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技術創新型企業家。其特點是將核心和關鍵技術視為企業安身立命之本,敢于對未來可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新技術進行預先研究,對技術發展趨勢具有前瞻性的敏銳眼光,典型代表是華為技術公司的任正非。二是管理創新型企業家。其特點是善于通過創新管理模式來提升企業效率,這意味著要不斷革新內部組織模式,避免大企業病的產生和蔓延,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典型代表是青島海爾集團的張瑞敏。三是商業模式創新型企業家。這一類企業家充分利用我國人口眾多、市場龐大的優勢,引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對效率較低的傳統商業模式進行“創造性破壞”,并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的馬云。
除了這些已經成功的創新型企業家,我國還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涌現出來的大批創業者。2017年,新注冊企業高達607.4萬戶,平均每天新設1.66萬戶。2018年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在這些新企業中,與創新有關的領域占比越來越高,海外留學歸來的高學歷創業者也越來越多。假以時日,這一批充滿激情的創業者很有可能成長為未來中國創新型企業家的主力軍。
?。ㄈ﹦撔滦推髽I家培育政策呈現“地強央弱”格局
在中央政府層面,目前還沒有形成專門針對創新型企業家培養培育的政策體系,但是在相關的政策文件中已經明確了這一導向。2017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依法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不過,這個政策文件并沒有明確提出創新型企業家這一概念,而且也缺乏后續的實施細則和可操作措施。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幾年前就已經明確提出要重點培養創新型企業家,而且陸續制定出臺了一批實施細則。例如,早在2012年湖南省就在國內率先提出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計劃”。之后,四川、安徽、江蘇等地先后制訂了各具特色的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典型政策措施包括組織開展培訓、給予實踐鍛煉機會、直接或間接給予資助、做好人才服務等??傮w而言,創新型企業培育政策體系呈現出“地強央弱”格局,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在制定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方面更加積極。
四、制約創新型企業家成長的突出問題
?。ㄒ唬┦袌鲑Y源配置扭曲使企業家更傾向于套利而不是創新
由于改革不到位、政府過度干預等原因,“畸形”的套利機會仍大量存在。2015年我國房地產業、煤炭工業、石油化工工業的利潤率分別為15%、9.6%和7.5%,上市銀行的凈利潤率基本都在30%左右,而高技術產業利潤率只有6.4% 。在這種扭曲的市場資源配置情況下,許多企業家從制造業轉向了虛擬經濟領域。近年來,隨著去杠桿、合理整頓金融秩序和“房住不炒”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實施,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改革的持續推進和“雙創”的蓬勃發展,市場資源扭曲配置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要徹底解決尚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ǘ┢髽I家創新權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首先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盡管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和執法環境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對知識產權侵權還沒有提供足夠的保護,尤其跨區域的監管和執法仍是難點。其次,某些不正當競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家創新創業積極性。率先成功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常常會面臨一些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擾亂市場正常競爭秩序的行為,有的大企業還利用自身的市場和信息優勢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打壓,這些行為都不利于創新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三)創新型企業家在政策制定中作用發揮不足
一是參政議政的機會尚有待進一步增加。近幾年,我國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越來越多,非公企業黨組織應建已建率達99.9%。但是,民營創新型企業家在黨的代表大會中所占比例不大。在十九大的2287名黨代表中,有148位企業負責人代表,其中只有27位來自民營企業。二是企業家在創新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仍不夠。各部門創新政策的制定仍以政府官員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為主導,企業家更多的是政策的接受者,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缺少話語權。
?。ㄋ模﹪覍用鎸撔滦推髽I家人才缺乏系統性培養和鼓勵政策
盡管許多政府部門曾明確表示,“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但是從國家層面的各類人才計劃和政策來看,與創新人才相關的政策還是主要集中在科研人才上,對創新型企業家還沒有力度較大、針對性較強的政策。在實際調研中,民營企業家反映,與政府官員、高??蒲性核藛T和國有企業管理者等“體制內”人員相比,民營企業家在交流、培訓、學習等人才政策方面仍缺乏公平機會。
?。ㄎ澹┤狈Τ缟袆撔滦推髽I家的文化與社會氛圍
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企業家一直是比較輕視的,而且也缺少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正如中糧集團原董事長寧高寧所指出的:“中國文化中充滿了做買賣的文化,搞企業就是搞買賣,沒有長遠的產業心態,沒有技術創新、產品至上的心態。”在這一點上,我們與美國的差距要大于科技實力之間的差距。此外,創新型企業家也需要進一步得到整個社會和新聞媒體的宣傳和肯定。 五、推動創新型企業家發展的對策建議
培育創新型企業家的根本在于完善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此外,在市場發育不完善的特殊時期,可以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實施一些階段性的扶持政策,為創新型企業家發展提供助力和動力。
?。ㄒ唬┙⒏佑欣趧撔滦推髽I家成長的市場環境
一是要繼續實施穩定房地產市場、整頓金融秩序等大政方針,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對創新活動的市場內在激勵機制,降低創新型企業家的機會成本。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資本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給創新型企業家更大的競爭空間,使他們能夠通過參股和參與管理等方式獲得幫助提高國有資本效率的機會。
?。ǘ┞鋵嵄Wo企業家創新權益的政策
一是要落實已有政策,制定實施細則,盡快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提高知識產權的損害賠償額度,加快建立非訴行政強制執行綠色通道,探索建立跨省份的知識產權法院,集中審理不同省市區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和訴訟。二是要保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對各種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尤其是針對創新型中小型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通過行政或司法渠道依法嚴懲。
?。ㄈ┰黾觿撔滦推髽I家的參政議政機會
一是在國家重要會議中適當增加民營企業家、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家的代表名額。二是在創新政策制定中給予企業家更多的話語權。邀請創新型企業家更多地參與政策咨詢和討論過程,重點選擇企業家作為征求意見的對象。當然也要注意不能以企業利益為導向制定國家政策。
(四)將培育創新型企業家作為人才政策重點之一
建議將培育創新型企業家納入中組部和人社部人才規劃和政策體系,作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一項重點實施的政策內容。一是組織實施“國內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企業家開設專門培訓計劃和培訓班,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企業家出國交流,定期組織“創新型企業家”評獎,重點獎勵中青年企業家。二是優化“海歸”及外籍創新型企業家服務體系。進一步打造服務“綠色通道”,建立專業的服務機構,幫助來華投資或創業的企業家了解和申報優惠政策,并協助辦理移民、居住證、保險、子女教育等事務。
?。ㄎ澹┲鸩叫纬沙缟袆撔滦推髽I家的文化氛圍
一是正面宣傳創新創業文化,并逐漸滲透到學校教育中。要鼓勵年輕人有夢想、敢于挑戰、敢于創業,從政策制度設計上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二是引導媒體多宣傳創新型企業家。在主流媒體設置宣傳創新型企業家的專欄或專題報道,對國內遵紀守法、開拓進取的典型創新型企業家進行正面宣傳,引導全社會尊重創新型企業家、學習創新創業精神。
參考文獻:
[1] 杰弗里·戴爾,哈爾·格雷格,森克萊頓·克里斯滕森.創新者的DNA[J].管理@人,2010(01).
[2] 李慧.公眾對創新型企業家的人格特征的認知[J].人才資源開發,2007(10).
[3] 張煥勇,楊增雄.市場非均衡、知識與企業家過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04).
[4] 馬克·史庫森著,楊培雷譯.經濟邏輯——微觀經濟學視角[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5.
[5] 威廉·鮑莫爾著,彭敬等譯.資本主義的增長奇跡[M].中信出版社, 2004.
[6] 李亞輝,蘇中鋒.創新型企業家激勵方式的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 2006(06).
[7] 威廉·拜格雷夫,安德魯.查克阿拉基斯著,唐炎釗等譯.創業學(第3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4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