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體育教育促進體育經濟發展的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只關注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常常忽略掉高校的體育發展與中國體育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中國的體育經濟的發展來看,想要促進高校體育的發展需要將理論和經濟相結合,也就是教育科研產業的結合,才能實現高校體育教育和體育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本文主要分析高校體育教育的對策,以促進體育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經濟;策略;
從我國教育體育制度改革的發展分析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國高校體育還處于體育教育發展的初期,我國體育教育的關鍵點和難點在于足球教育。2008年的北京奧運動為我國的體育教育增添了顯著的動力,使我國的體育發展模式從單一的傳統教育進入到產業化的發展規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迅速增長,我國現行經濟體系發展的轉變,也帶動了高校體育發展的轉變 ,在高校體育的發展過程中以改革推動體育的發展 ,教育改革是高校體育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要高校體育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將教育和現行的經濟發展緊密的聯系起來,使經濟與教育兩者相輔相成促進二者之間的共同發展。
一、我國體育資源的具體情況
從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體育經濟發展最重要、最基本的是體育資源占有。所謂體育資源主要包括體育人口和運動場。體育人口指的是一種社會群體中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并希望從事體育相關的體育和社會團體。體育場館是體育賽事的場館。從體育參與人數的職業進行分析70%的參與人群都是學生較多,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較高。這樣高頻率的體育參與度,是使中國體育發展保持重要持久的動力因素之一,并且對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能夠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在全國各地從事體育的人群中,大學生占人口的30%以上。
然后在體育領域,根據相關資料,從我國體育參與力度的整體觀念來進行分析,高校體育的教育在我國體育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例較大。所占比例較大的原因在于,高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學校需要建設體育館來配合日常的體育教學需要,如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游泳館。這些運動場幾乎包含在每所大學中。因此,高校體育是體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生體育素質,使學生在緊張的氣氛中得到足夠的放松,一些學校也呈現出多學科的局面。在許多情況下,在舉辦大型的體育賽事時都是當地高校體育館進行舉辦活動。通過上述的調查分析得知促使我國體育教育發展的人口類群和促進體育經濟發展的絕大多數動力來源都來自于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
二、教育對經濟的發展影響
在中國的高校,也有在體育經濟發展的兩個基本因素,而且他們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教學中體育素質和體育教育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對體育經濟的發展非常有幫助。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對體育經濟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ㄒ唬┫M能力的有效刺激
高校體育教育對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有許多積極的影響因素,最關鍵的一點因素在于增強了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的發展。所謂體育消費的發展,體育消費與社會普遍消費能力的概念有所差異,它不只簡單的是市場經濟能力導向。在社會中的普遍消費能力并不能構成消費刺激能力的效果,消費刺激過程中是通過社會交往和家庭之間的交流聯系而產生的。他們之間差異的關鍵點在于,體育消費能力都需要接受教育才能產生體育消費,提高人們對體育運行的興趣,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樣的體育教育增加了體育消費人群的數量。
(二)學生消費能力的提升
通過教育促進體育消費能力這一觀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消費意識在社會現象中是一種基本普遍的心理,這種意識容易受到經濟欲望的刺激,在高校體育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促使體育經濟的合理發展。所以在高校關于體育的教學條件中可以抓住刺激消費意識這一條件,因為消費意識受到多因素環境的影響。從教育的發展角度來看,體育教育是基本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老師和學生在授課中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刺激學生的消費意識這一點。
三、教育策略
在這些驅動力推動體育經濟的發展,忽視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中國高校體育教育。體育教育的具體策略見以下幾點。
(一)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高校的體育教育中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只簡單是教師人數的增加。還需要注重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在我國現今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隊伍的數量嚴重缺乏。所以,高校的教學團隊的質量直接影響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還對學生的職業體育能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從宏觀的角度分析,高校體育師資力量的建設將影響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
所以想通過高校體育發展來促進我國體育消費能力時,需要高度重視體育師資力量的建設。根據高校各自的力量進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加強體育師資力量的建設。轉變傳統陳舊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進教師團隊的整體建設。
?。ǘ╅_展賽事活動
在進行高校體育教育時應該將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使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的融合,在我國體育的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現象則是理論大于實踐。導致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造成了脫節,眾所周知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源泉,在體育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需要加強體育運動的團結協作能力。
四、結論:
通過上述的討論分析,高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需要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互結合,才能有效的促進體育教育改革的良性發展。在進行體育消費的推廣時,可以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進行體育消費能力的推廣,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體育消費城市進行,進而促進各個地區的體育消費能力的提升,這是發展體育經濟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蘇舟.高校體育教育促進體育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6(02):44.
[2] 鄧超.解析高校體育教育促進體育經濟發展的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4):222-223.
[3] 張萬紅.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積極開創體育課程工作新局面[A]. 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體育改革發展優秀成果2018(第二屆)下卷[C].中國體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體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會,2018:8.
[4] 田順風.試析高校體育經濟的運行模式與路徑[J].商,2015(46):266.
作者簡介:
國寶鈺(1988-),女,吉林舒蘭人,碩士,初級,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0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