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的影響機理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已40個年頭,在這40年里,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取得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增強,現代服務業從國民經濟中占比最低的產業發展成占比最高的產業。40年來,現代服務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占比屢創新高,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本文以貴州省、湖北省和廣西省為例,研究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的影響機理。
關鍵詞:民族地區 現代服務業 持續發展
一、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貴州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貴州省始終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在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積極推進大扶貧、大數據這兩個戰略行動,并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不斷改革創新。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服務業專業化分工程度也日益提高,貴州服務業出現了許多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和新興業態,它們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現代服務業已成為貴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ǘ┖笔‖F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湖北處于中國內陸,是經濟板塊的心臟,省內交通網四通八達,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近些年武廣高鐵的通車、天河機場的擴建更是加快了交通網絡的完善速度,降低了現代服務業的運輸成本和轉移成本。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湖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國家重大戰略影響,加速了服務業蓬勃發展,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發展契機。
(三)廣西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實施下,服務業蓬勃發展,規模明顯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現代服務業在該地區的整個服務業占比中比例不斷提升。2017年廣西省首批認定了現代物流集聚區、新型特色專業市場集聚區、軟件與信息服務集聚區等9大類共38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就目前來看,38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是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二是集聚效應逐漸顯現,三是特色效果逐漸顯現。
二、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因素
?。ㄒ唬┗A設施落后
長期以來,交通、通信等行業是現代服務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影響現代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基礎設施的發展決定著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效益,也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石。
廣西、貴州、湖北都處于“10+2+2”的西部地區定義中,因其交通閉塞、開發難度高等原因,被認為是我國需大力扶持的地區。但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幫扶下,民族地區參與區域經濟分工合作的區位條件明顯改善,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由于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結合民族地區自有的資源優勢,使得民族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充滿強勁的迸發勢頭,進而使民族地區的現代服務業具備了后發趕超的優勢。
?。ǘ﹪乐貐^位劣勢
本次調查的三個民族地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理位置都相對偏僻,地形復雜。根據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分析,民族地區的區位具有遠離政治經濟中心、與東部平原地區相比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生產運輸成本高等特征,造成了民族地區生產部門和市場之間無法緊密聯系的局面,無法體現出民族地區特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形成了落后于現代化進程的傳統經濟與思想意識,不僅使經濟發展緩慢,而且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業文化得不到傳承,嚴重制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三)城鄉差距明顯
民族地區城鄉差距普遍較大,以貴州省、湖北省以及廣西省為例。在2017年,三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079.84元、31889.42元、30502.0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8869.1元、13812.09元、11325.46元。三省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0347.79元、21275.63元、18348.63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8298.98元、11632.51元、9436.59元。在這兩組數據中,三省的城鄉居民在收支方面還存在著明顯差距,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導致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總體水平相對低下的重要因素。
從服務業結構上看,現代服務業主要以城市居民和企業為主,傳統服務業在農村地區所占比重較大。推動現代服務業深入農村,是提高地區現代服務業水平的關鍵一步,也是民族地區服務業開拓更為廣泛、更有增長潛力的市場空間的良好契機。
三、發展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的對策與建設
(一)政府方面
1.全方位提升教育質量,防止馬太效應。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地區脫貧自強的原生動力。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與東部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且民族地區文化與其他地區大相徑庭,因此教育也應講究“因地制宜”。民族地區的政府不僅應“地毯式”搜索教育缺口,在文化素養上彌補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拓展少數民族群眾的見識,也要讓少數民族群眾了解現代化經濟運行規則,思想開放才能推動經濟更好的發展。
2.加深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服務供給質量。激發群眾的活力和創造力,鼓勵發展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著力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打造互聯網+下的“網紅打卡地”,堅持質量優先。同時,基礎設施條件是確保經濟和社會正常運行的核心。發展服務業,首先要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使其融入現代社會,吸收更多資源,吸引外部消費能力強的游客,推動旅游業發展。
3.加強內外聯系,做好資源統籌。按照十九大報告對政府的要求,做到“放管服”,做好“有形的手”。政府應加強與外部發達地區的聯系,學習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把好的技術資源帶回民族地區,促進服務業現代化進程。同時對于民族地區服務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資金、技術、人才提供支持,統籌資源調配,合理分配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企業本身
1.擴大企業規模,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目前現代服務業企業自身的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企業應該相應地擴大企業規模,加大投資力度,將現代服務業推進農村,以尋求更大的市場空間。在“互聯網+”時代,加強科技創新尤為重要,隨著“互聯網+”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興起,日新月異的交通和通信技術有利于降低服務業企業的營商成本,實現高新技術化的現代服務業。
2.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培養企業創新能力。在現代服務業領域中,現代物流、網絡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專業人才極其匱乏??梢姡谖{專業人才上存在引進人才的結構不合理、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應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專業化,為廣大群眾提供更為精確和權威的信息。除此之外,想要成為龍頭企業,創新能力必不可少。建設新穎的發展模式,尋求個性的營銷對策,打造多方面的服務咨詢,與新常態的經濟形勢相結合,建設與時代相同步的企業。
綜上所述,我國民族地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應把握機會,迎接挑戰。著重發展特色領域,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推動服務業內部結構轉型,加大服務業對外開放與合作力度。開展現代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現代服務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加強內外聯系,做好資源統籌,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中實現民族地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基金(X201812026369).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6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