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此背景,闡述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并且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關鍵詞: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建議
  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生態環境問題加劇,環境知情權越來越被社會民眾所重視,相應的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根據中國環境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11個月全國環境行政處罰金額135.97億,環境問題對企業來說也越來越成為經濟問題,關乎到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可以向投資者傳遞更多信息,影響投資決策,具有顯著的短期價值,也是未來綠色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政府環境法規和環境管理標準更加規范和嚴厲的必然要求。
  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現狀
  環保部針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經推動了十年左右,2016年,國家出臺并且實施《關于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環保部同證監會推動上市公司以及子公司針對環保情況如實披露相關信息,已經有了階段性的進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從披露觀念上面來說,大部分企業認為上市公司的對外披露耗費了企業的成本,增加了企業負擔,而不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主觀意愿上就不愿披露。
  從披露數量來看,截止到2018年8月,我國的滬深市場的總上市公司為3551家,但是參與國家重點監控并且在企業內部強制信息披露的只有165家,這就說明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并沒有引起一定的重視,公司信息披露的數量仍有待提升。
  從披露質量上來說,一直以來,為了避免股價的波動與維持企業的良好形象,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于自己的審查內容選擇性披露,例如,自身經營狀況良好或者環保做的較為到位披露的內容就較多一些,但是對存在環保問題或者被環保部門處罰的信息上市公司就選擇不披露,“報喜不報憂”現象比較嚴重。另外,我們在企業環境規制層面上仍然缺乏明確清晰的環境信息披露規范,導致其中披露有環保信息的公司中,很多企業在信息披露的內容中描述較為模糊,沒有抓住核心與重點,甚至一些企業在報告中針對于環保問題只是用簡短的幾句話一帶而過,對環境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的模式,披露過程中,避重就輕,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缺乏“底線”標準。
  從披露與否的結果來看,披露不披露對公司實質影響并不大,因為環保信息披露相應監管部門并無明確的強制性要求,多為意見或建議性要求,故披露與否均沒有違反政策性規定,又沒有對公司財務情況產生不良影響,故企業對無需承擔任何后果的環境披露行為往往不納入公司管理范圍。
  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建議
  從環境規制層面上制定責任明確、目標統一的信息規范說明,制定完善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通過推動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的制度建設,以及行政強制力的手段來促使企業履行相關的信息披露職責,對于一些上市公司違反上述制度進行選擇性披露環境信息的加大處罰力度,由自愿披露轉化為自愿披露與強制性披露相結合,激勵和約束企業主動落實環境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的環保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成本,讓企業由不痛不癢無需承擔任何經濟損失的“環境風險”轉換為與市場相適應的“財務風險”。通過將證監會、環保部等相關部門納入到國家制度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強制力的手段來促使企業履行披露職責。
  對于環境信息披露參差不齊的問題,監管機構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披露準則,更加詳細的制定科學的信息披露指引,比如包括排污信息、排放量指標、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環境保護行政許等相應指引,比如分行業規范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堅持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正面信息與負面信息并存,并適當關注公司未來的環境信息。
  建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的行業規范,通過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組織制定的環保企業信息評價體系作為參考依據,制定企業適用的環保評價指標體系,例如,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組織制定的《環保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T/CAEPI 15-2018)團體標準已于近日正式發布。企業自身可以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參考對照,設計出企業自身的環境信息披露指標,然后按照這些指標逐一披露。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情況同時也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信息將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并向社會公開。通過行業建立相對應的披露信息管理機制,例如對企業內部員工開展環保培訓,對于企業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清查,判斷影響環境問題的原因,并且制定相對應的排污措施減少污染排放,加強環境管理,而在環保信息披露的過程中,企業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于環保情況如實披露,不能有任何隱瞞現象的發生,尤其是針對污染情況較為嚴重的行業,例如建筑業,制造業等,要更加強調系統規范化管理,使得環保信息披露更加完善合理,社會公眾對于企業的情況有清楚地認識,促進環保信息披露的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建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企業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本身的力量,2018年環保行業監管力度較大,隨著生態環境智力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環保行業已經受到社會公眾的重視,加強環保監管,規避污染風險已經成為社會和諧建設的關鍵環節,環境會計信息與企業經濟價值的緊密性越來越強,資本市場的逐利性,讓上市公司意識到良好的環境信息披露是“綠色的競爭力”,比如在開展綠色金融等活動中,采用綠色的供應鏈保證物資安全,綠色融資渠道保證資金安全等,將企業的環境影響程度與企業的經營績效緊密結合,比如金融機構能夠給予更多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ABS等的金融支持,披以此推動企業環境信息透明度的自發性。
  為了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更加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不僅需要從內部制度建設方面加以完善,還需要通過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相關信息進行審核,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環境審計規范標準,上市公司的環境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審計標規范標準進行工作部署,并且加強環境審計人員的相關培訓,提升其環境審計水平,為實現科學有效的環境信息審計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培育第三方專業機構為上市公司提供環境信息披露服務,員工利用自身的專業儲備參與到收集以及制定相關環境披露報告中去,并且通過會計事務所或者環境審計單位對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情況進行鑒證與審核,使得披露的環境信息更加準確完整,將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市場化以及公開化,也可以激勵社會公眾加入到企業的環境監督工作中去,負責地履行社會義務,提升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完善化與規范化,最終促進社會發展。
  利用環境大數據平臺的建設,鼓勵有關部門通過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分析系統,從定量的角度研發環境信息披露的方法以及模型,對于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進行審核檢驗,提升數據一致化、可獲得性、準確性及合理性。
  建立規范有序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實施能效和環保“領跑者”制度,采取財稅優惠、榮譽表彰等證明措施,以及對不予披露環境信息,或者不按要求披露環保信息予以相應的環保處罰等負激勵措施企業實現更高標準的環保披露目標。
  三、結語
  總之,要推動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的完善需要企業、市場、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強制性、自愿性以及高效性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規范有序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將會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大的環境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宋士凱.企業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 (03):153-154.
  [2]劉晨旸.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報表附注披露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市場研究,2018 (04):66-67.
  [3]李紅霞.論會計報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項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 (10):2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00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