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中融資財務風險分析和控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朱嶺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業并購中融資和支付的財務風險,討論了并購中融資的財務風險控制,最重要的在于選取恰當的融資方式。選取了恰當的融資方式,并購融資中的財務風險,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對于融資階段的財務風險控制,主要集中在如何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
[關鍵詞]企業并 購融 資財務風險
一 引言
回顧歷史,從19世紀70年代起,企業并購在西方國家已經掀起了五次浪潮,在這五次浪潮中,企業并購造就了無數的巨型企業。因此通過及時發現和識別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將大大提高企業并購成功的機會。本文對企業并購過程中因為融資引起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控制措施。
二 融資財務風險分析
并購過程中,融資是并購公司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并購過程常常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選擇恰當的籌資方式,才能保證并購所需資金,避免并購后企業償付困難而陷入財務危機,使并購得以成功。
(一)與內部融資相關的財務風險
企業的內部融資主要是指使用企業自己的內部留存,如企業稅后利潤等。這部分資金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通過自身積累逐步形成,同其他的融資方式比,內部融資成本最低。但是,使用內部融資存在一些問題,可能導致財務風險。首先,自有資金規模十分有限。我國大部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積累的自有資金有限。但是并購活動常涉及巨大的資金數額,僅僅依靠自身的積累難以支持并購活動的進行。其次,在自身積累有限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內部融資,將占用大量的流動資產,威脅營運資本的充足性。再次,當流動資金用于并購,可能會導致企業的流動性不足,無法償還短期債務,引發財務危機。即使不構成財務危機,企業又將面臨再融資問題,這時融資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二)與外部融資相關的財務風險
由于企業內部融資數額有限,企業并購的融資常選用外部融資方式。對外部融資相關的財務風險,主要討論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這兩類。
(1)債務性融資的財務風險與債務融資相關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企業采用債務融資的方式,會提高企業資產負債率,增重企業的利息負擔。如果企業現金流安排不當,或者經營管理不善,很可能會造成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支付利息和本金而導致破產的風險。第二,由于負債的增加,會增大企業的財務杠桿,當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時,企業的每股收益將以更大的幅度變化,損害企業股東利益。第三,由于企業并購需要籌集的資金數額龐大,如果完全依靠債務融資,對企業進一步融資的能力影響巨大。
(2)股權性融資的風險。最常用的股權融資方式主要包括普通股融資和優先股融資。普通股融資,可以籌集大量資金,不必支付固定的股利給股東,不必償還本金。但是這種融資方式可能帶來的風險在于:第一,可能引起企業控制權轉移。一般情況下,普通股都享有投票權,發行新股帶來了更多的新股東,所以企業的部分控制權將部分轉移到新股東。如果普通股發行過多,可能引起股權結構的巨大變化,使企業面臨被收購的風險;第二,由于普通股融資,不能像債券融資一樣抵稅,普通股的融資成本一般高于債券和優先股,所以過多的普通股融資可能不能達到加權平均資本最低的最佳資本結構;第三,新股東與舊股東擁有同樣的權利,當企業未來業績激增時,造成新舊股東分配時的不公;第四,我國對股票融資要求很多,對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配股和增發等都有嚴:格規定,且需要相關部門審批。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不利于并購時機的選擇。第五,稀釋每股收益。企業的每股收益減小,損害了原股東的利益,可能會引起原有股東的不滿。優先股融資的風險在于吸引力不夠,可能不能募集到足夠資金。這是因為優先股股東承擔了一定風險,但是卻只獲得固定的收益。
三 融資財務風險的控制
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控制企業財務風險。應該全面考慮企業本身的財務和經營等方面的現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關注企業的流動性
企業自有資金十分充足,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比較穩定,在滿足自身經營和未來借款等支付需要以后,仍有大量剩余。此時,采用自有資金并購是最好選擇。自有資金的資金成本低,且沒有未來還本付息的壓力,也不會導致控制權的稀釋。這種情況下,選擇自有資金進行并購,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最小。
(二)關注企業的資本結構
隨著負債的增多,企業面臨更大的償債風險。所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應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有效避免企業未來的償債風險。對于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時,一般不采用債務融資的方式,進行并購融資。因為企業并購通常涉及大量資金,而并購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要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才能收回或者根本無法收回。如果企業大規模借債,而并購的收益不能及時獲得,又需要清償借債的利息和本金,這將使企業無法償債,引發財務危機。另外,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會造成信用危機,嚴重時會導致企業虧損甚至破產。所以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時,采用股權融資的方式,或者采用股權支付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
(三)分析公司股權結構
公司現有股權結構將會隨著發行新股或增發而變化。股權融資時,考慮原有股東的利益和要求,以確定合理的發行數量十分重要。如果發行數量過多,一方面稀釋了每股收益,造成股價大跌:另一方面可能損害原有股東利益,造成控制權的轉移。尤其是在并購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比較低,而被并購方股權結構較為集中的情況下,采用定向增發和換股方式則不可行。
參考文獻
[1]龐守林,邱明,林光.企業并購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
[2]張立英.并購融資中的資本結構決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12(4),45-46.
[3]王會恒,高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及控制[J].財會通訊,2007.7.37-38.
[4]段林.我國企業并購的融資渠道及其拓展[M].財會月刊,20065,33―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27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