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衛關于家的理想與現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曉慧
見面時,記者發現路紅衛并不像是一個女企業家,沒有細膩的纖纖玉手,沒有精致的妝容,沒有搭配得體的襯衣套裙,甚至頭發也是隨意地散落在后面。
“飭那么精致干嗎,我要剪枝,要刨地,還要撒種子……”這里是她的莊園、她的家,不需要刻意講究。
《新財經》:人說,“家”是女人的莊園,男人的港灣。您怎么理解“家”?
路紅衛:我實際上是個傳統的人。我理想狀態的家是這樣的:男人就是男人,男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有一份事業,撐起一個家;女人做你該做的事情,并不是說女人不要有自己的事業和理想,我只是覺得在家里面大家的角色還是要明確。當然這是理想狀態。
一個美好的家需要自己去創造。目前我們的家庭成員有我媽媽、我和兩個女兒,雖然不是很完整,但我們都非常健康、快樂,感覺很幸福,我們不會抱怨缺少的那個部分。
《新財經》:農場既是您的工作,也是您的生活,有沒有覺得厭倦的時候?
路紅衛:沒有。每天看著農場里的一切,我不覺得厭煩,我覺得是享受。
《新財經》:作為單親家庭,您在孩子教育方面會注意些什么?
路紅衛:多溝通,讓她們多經歷一些事情,多給她們鍛煉的機會。
我們農場每周末會有一個“跳蚤市場”。之所以搞這個“跳蚤市場”,是因為有了孩子之后,我發現孩子們的玩具淘汰得太快,玩具的存放是個問題。我就想不如擺個攤吧,讓不用的玩具流動起來。后來很多常來農場玩的朋友逐漸都知道了,加上周圍有不少別墅區,“跳蚤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跑來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物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我發現這件事對孩子的鍛煉特別大,我讓兩個孩子自己去擺攤,賺到的錢可以實現自己的小愿望。
《新財經》:這個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溝通能力,還學會了自己理財?
路紅衛:是。她們兩個長得比較招人喜歡,又挺會說話,好多人去捧她們的場,每次還真都賣出不少東西,她們會把錢存起來,用來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玩具或其他一些小玩意。而且,她們還學會了愛惜東西,看過的書和玩過的玩具都會小心收起來,因為這樣可以賣個好價錢。還有一個變化,她們不亂花錢了,很多時候,就算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琢磨半天,然后說,太貴了,算了!
小孩子賣東西很有意思。她們會看買家的長相決定賣不賣給你東西,如果看買家長得不好看,可能就不賣給你;當然,也會因為喜歡買家而不考慮成本低價賣給他,只要自己覺得賣得合適和滿意就成。
《新財經》:您為孩子選擇了國際學校,為什么沒有選擇國內的公立學校?
路紅衛:她們的戶口在意大利,只能上國際學校。她們學校70%是用英文授課,課本是美國的課本,老師不是美國人,就是英國人,或者是加拿大人。有30%的課時是中文,用的就是我們國家的標準教材,但要求沒有我們公立學校那么嚴格。
《新財經》:經??荚噯?
路紅衛:也考試,但是中文部分的難度比較低。我看過她們的卷子,深度和難度和公立學校比,差太遠了。
《新財經》:對于孩子的未來,您有怎樣的規劃?是不是計劃讓她們去國外讀書?
路紅衛:我現在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等她們上高中時,可能會讓她們去意大利,適應一下那邊的環境。至于大學,她們可以自己選擇,可以繼續留在意大利讀,也可以選擇在中國上大學,或者去其他國家都可以。長大以后的生活,全憑她們自己的能力自己選擇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54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