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扶持“新農村建設”,在種植業的發展方面也迎來了一個大好的機遇。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是國內近年來引進的一種現代化的梨樹種植模式,非常有利于壓縮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率,提升梨樹的產量。由于這種技術在我國還缺乏足夠的運用經驗,因而關于其技術要點,現階段值得我們進一步進行探索。
關鍵詞: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要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物質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梨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其消耗量逐年增長。為了有效提升梨的產量,我們需要對其種植技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是一種關于梨樹種植的新型技術,對于實現梨的高產、穩產來說意義重大。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在這方面的試點。本文專門對于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進行討論,總結出一套密植栽培的關鍵技術,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以供參考。
一、建園技術
1.提升土壤的肥力。這項技術在對于土壤的要求上是相對較高的,原則上土壤當中的有機含量必須在2-3%之間。因此若種植地區的土壤相對貧瘠的話,則必須首先進行改土施肥,對土壤增施天然有機肥,來有效地提升土壤的肥力,保障改鹽的效果。它能夠有效地提升土壤的鹽堿含量,提升土壤的疏松程度,提升土壤的空隙,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對于鹽堿土壤來說,可以采用磷酸鈣90~100kg每畝,尤其是以同農家肥進行堆漚后效果最佳,能夠有效地提升土壤的酸性度,以提升土壤的肥力。
2.對栽種密度的要求。若梨樹品種肉容易成花,且在坐果率和經濟價值上都較為客觀(此類品種包括雪青、新梨七號、黃冠、鴨梨、秋月等),那么在栽種密度上的要求是:行距至少要超過株距2m以上,通常株距控制在半米到一米為宜,而行距則控制在三米到四米為宜。若所栽種的品種具有較強的成枝力與旺盛的樹勢(此類品種包括玉露香、紅香酥、早紅考密斯),可適當擴大株行距并提高栽種密度,提升其側生枝刻芽、主干環割、根系修剪、生長抑制劑控制等控冠程度,如果當地在土壤生態等方面難以達到栽種的需求,則可選取的密度為:株距一米,行距三點五到四米。
3.定植環節。這一環節我們運用大砧來進行嫁接,盡管會比起定植苗木要推遲一年收成,但較為容易將其培植為強干窄冠的梨樹。通常樹木長勢較好,成長較為整齊,可較早進入豐產期。因此只要進入嫁接,則次年馬上就能夠見到果實,然后在兩三年后形成產量規模。
二、樹形培養
1.樹形結構分析。高度在兩米半到三米之間,其中主干大約為0.6米,并有22~26個大中型結果枝組分布于主干上頭。分枝的角度在70°~90°之間,上面分布著小型結果枝組及短果枝群。
2.培養要點淺析。(1)中心干的培養。梨樹幼苗的中心干,第一年可達一點五到一點六米。次年,在樹芽萌動的前一個星期,將樹芽上部的0.5~1cm處用小刀劃一下,劃痕大概要到達中心干周長的2/3,深度要直達木質部,以刺激樹芽的萌動。需要用小刀劃的部位,包括除苗先端30cm,及高于地面60cm之下。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若該果園的第一年苗木生長長度不足一米半的話,則必須在其0.55m的地方,進行平茬或回縮。一直要到中心干的頂端延長枝到達一米半的高度后,才能夠進行刻芽。以確保樹形樹勢的規則整齊。反之若不進行平茬處理,則樹體就很容易造成上下部的枝量“腦體倒掛”的狀況,導致樹形最后被栽培成為紡綞形。(2)延長頭的培養。當中心干延長枝經2年的刻芽而達到了規定高度,則通過臨近的弱枝來取代延長枝,讓頂部的生長勢得以削弱。若延長枝還沒到達高度,則將其頂部的競爭枝進行剪除,提高頂部的生長勢。(3)對中心干枝組的處理。在這方面,我們要注意遵守“去大留小”的原則,當枝條的粗細程度到達了中心干的大約三分之一時,則盡量要進行留橛疏除,以小枝組來替換大枝組。不過若樹體枝量不多,則可進行撐、拉等操作,以此來減少大枝組的生長勢。直到樹體有了充足枝量,再著手進行大枝組的留橛疏除。
三、控冠技術
這個環節一共分為兩大步驟。第一要通過矮化砧木來栽培矮化樹種和品種。第二,當果園通過果壓冠大砧而進行嫁接后,則在次年即可看見少許果實。然后我們留下單果,保持二至三分米的艱巨。通過早結果來實現對樹冠的控制。一開始當中心干上的枝條分枝角度還不大時,則可以通過牙簽來進行撐枝。而一旦隨著時間推移,枝組越來越大,那么就可以運用拉枝的手段,讓枝條同中心干分枝之間能具備大約70°的角度。在控冠的整個過程當中,需要嚴格做好前期管理,自進入6月開始就要嚴格控制水與氮肥,促使花芽實現正常分化。還要注意對于主干同大枝組開展環割,將長勢較旺的大枝組進行牽拉,讓其同中心干保持180°的角度。一旦后面時機成熟,則可以酌情對其進行疏除以利于小枝的正常萌發。這樣才能夠實現關于中心干上枝組的去大留小。
四、關于施肥的一些要點
1.秋施基肥的要點。關于秋施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體,并搭配氮肥,磷肥和鉀肥等肥料。當一年的采收結束后,施肥的數量為5000kg每畝。具體數量要基于壤的測定結果、負載量和有機肥的施用量來具體確定。到秋天后,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一次性配合采用包括磷肥、氮肥、鉀肥每畝50kg。當條件足夠時,可以適當地增加有機肥而降低磷肥、氮肥、鉀肥的數量。
2.開溝施肥。由樹冠外部的偏內側,每條均設置兩條大溝,以此來對于部分根系進行切斷,以免樹冠會生長至外圍。施肥后若沒有下雨,則應定時定量進行澆水。
3.注意事項。不得撒施有機肥特別是生物菌肥,以免遭到暴曬。施肥的深度不得超過3分米,以確保根系的上翻以進入優質土層。為了避免澆根,在秋施基肥時不得采用生牛糞,雞糞。
五、梨園生草
現在,原來的清耕制已經逐漸過渡到生草制。它對于改善土壤板結,對土壤內部的含水量、養分等進行調節,提高土壤內的微生物含量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我們可對于自然草每年開展兩次刈割。分別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和6月初。
六、結語
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是我國近年來引進的一種關于梨樹種植的全新技術。為了有效地發揮出它的價值,我們要對于這項技術進行全面學習,認真掌握其不同方面的技術要點,熟練駕馭這項技術并將其運用在梨樹的栽培當中。
參考文獻:
[1]盛峰雷.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要點[J].現代農業研究,2019,1(15):90-91.
[2]趙樹軍.河北泊頭梨樹省力密植栽培技術要點[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7,5(15):88-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