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花生新品種云花生13號的選育及栽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云花生13號是以遠雜9102為母本、桂花17號為父本,利用人工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種,該品種具有株型直立緊湊、耐密植,生長勢強、整齊一致,成熟后落葉性一致,結果集中,果殼較薄、仁粒飽滿、商品性好,豐產、穩產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特點。2015年12月通過云南省種子管理站品種鑒定(云種鑒定2015034號),適宜云南省花生產區種植。
  關鍵詞:花生; 云花生13號; 選育; 栽培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東南部,北回歸線貫穿全境,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具有雨旱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的特點,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土壤脫硅富鐵鋁化作用強,pH值呈弱酸性,“雨養型”農業特征明顯。我州自20世紀50年代成功引進馬來亞花生品種應用于生產以來,種植面積逐步擴大?;ㄉ鳛榱宋抑輦鹘y的大宗優勢農產品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1.70萬hm2左右,總產約3.50萬t,產品主要銷往越南和廣東、廣西及州內外地區。此外,花生還是我州主要旱地農作物玉米、辣椒、煙草等的理想輪作作物,實施合理的間套種,可提高復種指數,在種植業結構中具有較重要的地位。
  由于受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滯后與科技投入不足的限制,花生新品種的利用與推廣依賴于從廣西、廣東省區引進,加之我州花生生產的中、后期高溫、高濕氣候明顯,外引的大多數品種因病害發生重而無法適應栽培。長期的低引育成功率,導致生產中新品種推廣主栽品種的超期“服役”突出,產品混雜、品質退化以及市場競爭力弱化嚴重制約了生產與發展。為著力解決生產中群眾迫切的良種需求,2008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經濟作物工作站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積極開展協作與科技攻關,利用對我州氣候和栽培條件適應性較強的花生品種開展了花生人工雜交選育工作。
  一、品種來源及品種選育經過
  該品種于2008年選用適應我州氣候和栽培條件的遠雜9102(2006年從河南省農科院油料所引進)為母本,桂花17號(1992年從廣西自治區農科院油料所引進)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于秋季收獲F0代雜種。2009年種植后與親本進行果、仁特征、特性對比,去除偽雜種后混收F1代,2010~2012年種植觀察結果數、抗逆性、株型、莢果、籽粒外觀,按單株收獲后與進行親本特征、特性篩選獲得F4代種子;2013年進行文山市2個試點的品比試驗與擴繁,均比對照桂花17號表現高產、適應、抗病、抗逆性強;2014年參加云南省花生多點試驗,同步開展了臨滄、大理及文山市、硯山縣、廣南縣5個點的生產試驗,通過多點試驗和生產試驗,云花生13號綜合表現好,符合花生新品種登記認定條件。2015年12月云花生13號通過了云南省種子管理站品種鑒定(云種鑒定2015034號)。
  二、特征特性
  1.植物學特性
  云花生13號春播平均生育期118.5d。主莖高為47.38cm,側枝長45.25cm,葉形橢圓,葉色綠色;開花習性為連續開花,花色黃色;總分枝7.27條,結果枝5.32條,單株結果數21.93個,其中,飽果、秕果、爛果、發芽果各占75.00%、19.78%、5.06%和0.16%;果形為繭形,網紋中,橫縫淺,種子桃形,種皮粉紅色。百果重190.97g,百仁重65.67g,每公斤莢果數628.53個,出仁率69.02%。該品種具有株型直立緊湊、耐密植,生長勢強、整齊一致,成熟后落葉性一致、落果率低,結果集中,果殼較薄、仁粒飽滿、商品性好,豐產、穩產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特性。
  2.品質性狀
  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昆明)對全部5個試點的混合樣品檢測:云花生13號含油量48.60%,蛋白質含量26.50%,油酸含量25.84%,亞油酸含量58.98%,油亞比0.44,該品種含油量和蛋白質含量均較高,屬小粒油食兼用花生品種。
  3.抗性表現
  綜合云南省花生區試多點試驗抗性田間調查,云花生13號抗倒伏、耐旱、耐澇性強,抗葉斑病、根腐病和莖腐病。
  三、產量表現
  1.品比試驗
  2013年:在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硯山花生育種基地開展的品比與擴繁試驗,該品系產量為234.7 kg/667m2,比對照桂花17號183.8 kg/667m2,增產50.9kg,增21.7%;在文山市馬塘鎮白支革村開展的品比與擴繁試驗,該品系產量為220.9 kg/667m2,比對照桂花17號184.8 kg/667m2,增產36.1kg,增19.5%。
  2.區域性試驗
  2014年參加6個試點的云南省花生多點試驗,云花生13號干莢果產量為268.40 kg/667m2,居10個參試品種的第三位,比參試品種平均產量(對照)產量增產13.19kg,增5.17%,6個試點4增2減;花生仁產量為183.68 kg/667m2,居10個參試品種的第五位,比參試品種平均產量(對照)增產7.87kg,增4.48%,6個試點4增2減;產油量為89.27 kg/667m2,居10個參試品種的第四位,比參試品種平均產量(對照)增產6.35kg,增6.83%,6個試點4增2減。其干莢果產量、花生仁產量和產油量均超過參試品種平均產量(對照),增產點次超過50%,云花13號區試產量結果表現良好,推薦申報品種登記。
  3.生產試驗
  2014年:育種單位委托臨滄市農科所、大理經作所2個點開展了生產試驗,臨滄點云花生13號產量為296.6 kg/667m2,比對照臨滄小紅花生產量246.4 kg/667m2,增產50.2kg,增20.37%;大理點云花生13號產量為308.2 kg/667m2, 比對照桂花17號折產量283.9 kg/667m2,增產24.3kg,增8.56%;同年還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市、硯山縣、廣南縣3個點開展了生產試驗,云花生13號3個點平均產量為246.6 kg/667m2,對照桂花17號平均產量為198.1 kg/667m2,比對照增產48.5kg,增24.5%。云花生13號生產試驗產量結果和綜合表現良好。   4.高產示范
  2015年8月12日,經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田間實測驗收,云花生13號產量結果為285.0 kg/667m2,比同田對照桂花17號產量227.9 kg/667m2,增產57.1kg,增25.1%。2016年8月1日,經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田間實測驗收,云花生13號產量結果為238.97 kg/667m2,比同田對照桂花17號產量209.0 kg/667m2,增產29.97kg,增14.3%。
  四、適宜種植范圍
  云花生13號適宜云南省花生產區種植。
  五、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合理輪作
  忌連作,實施與非豆科作物1y以上的輪作種植。
  2.選種及種子處理
  播種前帶殼曬種2~3d,殼剝后再進行精選種子,選擇種子飽滿,種皮無霉變、種皮完好的花生作種。
  3.精細整地
  在前作收獲后進行深翻曬垡,播種前精細整地,人工起壟打穴種植。
  4.合理密植
  據該品種株型緊湊、耐密植的特點,地膜覆蓋栽培壟面寬1.7m左右,每行人工打穴6穴,溝寬40㎝,穴距25㎝左右,行距30㎝左右,每穴播種2粒,667m2密度9000~12000株。
  5.施足底肥
  667m2施N、P、K復合肥15~25kg、鈣鎂磷肥50kg、硫酸鋅2~3kg、硼砂1.0~1.5kg、3%辛硫磷顆粒劑3kg與腐熟農家肥500~1000kg充分混勻后施均勻施入種植穴內。
  6.化學除草
  施肥后667m2用50%丁草銨150ml+50%撲草凈100g兌水45~60kg充分,均勻噴濕壟面。
  7.覆膜
  噴完除草劑后及時蓋膜,覆膜后種植穴用覆細土壓實,并在穴中央開1小孔,利于收集雨水。
  8.適時播種
  云南省文山花生產區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時間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根據土壤墑情足墑早播,人工挖孔播種,避免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播種深度5~6㎝,播后用細土壓實開孔。
  9.查苗補缺
  根據出苗情況,進行查苗補種,以確保有效苗數。
  10.及時放苗
  花生出苗后及時將苗引出地膜,防止燒苗,并用細土壓實引苗孔,減少水分從引苗孔蒸發流失。
  11.早追苗肥
  在花生齊苗后10d左右,667m2用尿素5~10kg穴施追提苗肥,施肥后用細土封實地膜開孔。
  12.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常見蟲害有煙青蟲、棉鈴蟲、金龜子、蚜蟲、夜蛾等,病害有白粉病、銹病、根腐病、青枯病等,應及早加強花生蚜蟲、蠐螬及雜草等的防治。
  13.適時收獲
  80%以上的莢果飽滿,莢果網紋現暗青色,云花生13號具有成熟落葉一致的特點,大部分植株中下部葉片脫落時,及時收獲。
  參考文獻:
  [1]任春玲.油料作物高效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0.
  [2]廖伯壽.花生[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3.
  [3]王傳堂,張建成.花生遺傳改良[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2013.
  作者簡介:陸會梅(1973—)女,云南省硯山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花生品種選育與經濟作物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
  通訊作者:劉佳業(1974—)男,云南省文山縣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花生品種選育與經濟作物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01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