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學生“校園貸”平臺發展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校園貸在互聯網+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發展,但由于暴力催收,裸條貸款,高利貸等負面報道不斷曝光,加之其受眾的特殊性,使得校園貸一直備受爭議。文章通過目前校園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明確監管對象和監管主體,提高大學生信貸防范意識,嚴格規范校園貸平臺貸款程序三點建議。
  關鍵詞:“校園貸”平臺;現狀;問題;原因分析
  一、“校園貸”平臺發展現狀
  從2017年起,大力整治校園貸,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機構,加強網貸機構監管和校園秩序的管理成為社會主流問題。截止到2017年6月末,全國已有59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其中37家選擇關閉業務;22家選擇放棄“校園貸”轉其他業務,為“正規”金融機構趁機回歸校園貸款市場提供了機會。但社會上的校園貸的種類依舊繁多,推出的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傳統電商提供的服務平臺,趣分期、任分期的分期購物平臺,投投貸、名校貸等P2P網貸平臺?,F在市場上共有1500多家“校園貸”借貸平臺,大學生們的分期消費規??蛇_千億人民幣,全部被這些平臺“瓜分”。作為校園貸的供給方現在依然存在著暴力催款,高利貸,低門檻,少監管的現象,給大學生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校園貸”平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同簽訂前
  “校園貸”平臺在大學生貸款前模糊的說明,導致大學生權益受到侵害。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催還款方式不清晰。一些高額的小型借貸平臺由于市場和品牌產品的占有度極低,為了快速占據市場,紛紛進行一次巨額放貸,不考慮學生的還款風險,不明確具體的催款方式,利用高違約風險占據市場份額。對保定某大學大三學生李某訪談時得知,該生為買手機向借貸平臺借款1500元,沒有工作人員為其詳細講解借貸的各方面要求,甚至沒有簽字,逾期未還,催收時發現金額已達30000元,給李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2)貸款利率不明確,甚至部分“校園貸”涉嫌非法經營的問題。一些貸款平臺聲稱貸款利率低,其實不然,校園貸的還款方式一般為等額本息或者等本等息。借款的學生并不是一直占用著自己所借用的那些錢,借貸成本在無形中累加。據調查,部分校園網貸平臺的貸款利率達30%之多,遠超民間借貸的24%的監管利率,顯然不被法律保護,這僅指是利率這一個層次,其他方面的實際成本問題更多。雖然“校園貸”類P2P平臺放貸的年利率仍控制在對外聲稱的20%以內,在法律上可能不會被認定為高利貸。實際上,除收取約定的利息外,還會以罰息、服務費、違約金、滯納金等名目,收取高于貸款本息的天價費用,實質上是變相的高利貸。這種實質上放高利貸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應受到法律追究。
  (二)復審階段
  (1)在貸款申請階段,“校園貸”平臺操作過于簡單。一些小型平臺僅僅將照片上傳到相關網絡就可以進行借貸,如此簡單的方式讓大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得到款項,并且吸引大多數急需資金的學生也在同樣平臺借貸。造成學生利用同學的照片在多家借貸平臺進行多次借貸,形成巨額借貸。訪談中了解到,保定某高校侯某因對高端手機追求而利用此種方式借貸,造成了自己和同學的巨額貸款的壓力。
  (2)審核資料發現問題時“校園貸”平臺工作人員對待問題態度不端正。平臺復審階段發現問題不向有關監管部門反映和報送,而是選擇簡單處理甚至置之不理,最終盲目放貸。一旦資金周轉不開,便急速催款,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黃宇(化名)向反映北京XX公司即是如此,不反映自身問題,盲目放貸,致使資金鏈斷裂,最終造成數萬元貸款由所有學員負擔,而所謂的“學員”就是該公司通過“校園貸”產品吸納的大學生群體。
 ?。ㄈ┖笃诠芾黼A段
  (1)“校園貸”平臺對資金用途的監管不力。對于放貸的款項未進行詳細的資金動態跟蹤,造成貸款人非法使用資金,這主要針對創業貸款和助學貸款等方面。很多平臺只是負責發放貸款,并不關心資金流向。
 ?。?)部分校園貸涉嫌欺詐誘導的問題。這些“校園貸”類P2P平臺的很多代理人由于自身誠信問題以及出于對利益的追求,在推銷此類借貸產品時,往往不如實告知借款的風險,不詳細告知貸款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項目的計算方式,經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無擔?!边M行欺詐誘導,致使部分沒有社會經驗,沒有良好消費觀念的大學生上當受騙。
 ?。?)“校園貸”平臺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靶@貸”平臺之間缺少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機制,易出現大學生“騙貸”和“一頭多貸”現象。
  三、“校園貸”平臺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現階段以“校園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消費市場發展不健全,是導致“校園貸”平臺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的原因。研究發現:家長和學?!败浫酢睉B度是基本原因;大學生自身對消費、理財和安全意識的缺乏是主要原因;“校園貸”平臺行業的盲目追求利潤是根本原因。因此從大學生自身、“校園貸”平臺行業以及家長和學校三個方面詳細分析產生“校園貸”問題的原因。
  (一)大學生個人方面
  當今的大學生,一是自控能力不足,尤其是在超前消費面前,不會考慮商品是否有實際價值而盲目購買;二是多數大學生沒有足夠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不少校園貸打著“零首付”、“無擔保”的幌子,但實際上都隱藏著高利息陷阱,多數大學生由于專業受限,他們本身對貸款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一系列收費項目的計算方式和金額了解不多,因為網絡信貸背上沉重債務的事例頻頻發生,甚至陷入 “拆東墻補西墻”的連環債務之中;三是沒有妥善的財務規劃能力,不知如何管理與支配自己的財產,這就給某些校園貸平臺騙貸、放貸提供了可乘之機;四是一些大學生存在攀比心理,誠信缺失,這都是校園貸惡性事件頻發的癥結所在。
 ?。ǘ靶@貸”行業方面
  (1)缺乏對P2P 平臺的有效管控 。當前,市場上的大部分“校園貸”類 P2P 平臺,只需在工商部門注冊并在相關通信管理部門備案,開發或者購買一個 P2P 軟件即可運營。這類P2P運營平臺難以控制風險,借貸不需要“面簽”,不需要擔保人,更不用擔保人的書面證明。為了自身經濟利益,平臺只要求學生簡單上傳相關身份信息,根本就不關心學生將這些錢用到何處?怎么用?平臺往往前期縱容大學生非理性消費,后期貸款到期,不顧后果收取高額利息或者是違約金,演變為變相的“高利貸”。   (2)“暴力逼債”的催款方式已經被一些小額貸款平臺所采用。正規貸款若是逾期未還,可以走正常的法律程序解決,借貸大學生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不會受到威脅,也不存在讓大學生的父母代為償還的問題,對于大學生的學業、名譽影響也不大。但是,很多校園貸經營者采取的催款方式是各種脅迫、跟蹤、污蔑、拘禁甚至是更為極端的手段,不僅對借貸大學生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構成威脅,對他們的心理、名譽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ㄈ┘议L以及學校方面
  部分家長溺愛孩子,盡可能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校園貸不良現象的出現與家長培養教育孩子理念有很大關系。有些家長們面對兒女非理性消費形成的額外支出,就算心痛埋怨,多數情況下也會無奈地選擇買單,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有信用污點,影響到他們以后的生活,這種教育觀念亟待糾正改善。同時,很多高素質人才聚集的大學,由于觀念問題,為了學生前途和學校名譽,多數學校在債主催債之時,會選擇息事寧人。校方也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勸說學生家長還款,甚至先為學生墊錢還款,這些行為也不益于“校園貸”問題的合理解決。
  四、建議
  加快立法步伐,明確監管對象和監管主體。立法機構應加快規范互聯網金融消費市場立法的步伐,健全互聯網金融消費市場,規范內部管理,明確懲處標準,提高違法成本。明確金融消費行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對象,劃清職權范圍,明確監管職能,避免因監管工作不到位或監管不力互相推諉責任,以及重復監管、監管過度導致增加人力資源成本,束縛信貸消費市場的正常發展。同時,也應將金融機構和借貸平臺、金融類的公司信用評估體系的完善與否納入監管內容中,將其作為市場準入的核心條件之一,這樣不僅可以規范信貸產品提供方的行為,同時還能間接地提高對學生貸款主體資格的審查。
  提高大學生信貸防范意識。現階段大學生以90后和00后為主,受生活環境的影響,相對缺乏理財等信貸方面的防范意識,同時容易產生攀比消費心理。因此大學生自身應多學習相關理財和風險防范知識,權衡自身的經濟實力,降低盲目貸款的概率,減少“校園貸”為自己、家人和朋友帶來傷害。
  嚴格規范“校園貸”平臺貸款程序。首先,簽訂合同簽,應將如何申請借款,如何使用借款,借款后對于借款資金流向的監管,如何還款,逾期還款的罰息等信息全部告訴大學生,不能隱瞞。其次,復審階段應將審核規范化和制度化。最后,對發放后的貸款資金應該持續追蹤,確保大學生將資金用在正確的地方,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網貸天眼:3月網貸行業報告:在運營2025家,備案花落誰家[DB/OL].https://news.p2peye.com/article-511553-1.html
  [2] 楊正奇.遠離非法“校園貸”構建高校和諧校園[J].中國集體經濟,2018(07):104-105.
  [3] 孟健男.大學生不良“校園貸”的危害及應對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8(07):112-113.
  基金項目:文章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編號:2018180)。
  作者簡介:王娟(1981.06- ),女,河北保定人,本科,講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5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