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重型肝炎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肝炎患者接受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根據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的重型肝炎患者106例進行分析研究,將患者分成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53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護理前兩組的HAMA和HADM評分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兩項評分均比對照組低,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觀察組的滿意度是96.2%(51/53);對照組的滿意度是79.2%(42/53);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重型肝炎患者接受心理護理能夠讓患者的心理情緒得到緩解,提升護理滿意度,臨床中能夠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 重型肝炎;心理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70-01
重型肝炎屬于嚴重肝臟疾病,患者的肝細胞大量壞死,嚴重患者會有肝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因比較復雜,治療周期長,治療難度大,會導致各種并發癥,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患者依從性較低,臨床中的治療效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1]。所以,對重型肝炎患者提供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此次我院就106例患者開展了分析研究,對不同護理方式進行了探討,有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對106例重型肝炎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將患者分成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53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有29例男性和24例女性,最小18歲,最大74歲,平均(42.40±10.69)歲。觀察組有31例男性,22例女性,最小18歲,最大71歲,平均(43.10±10.97)歲。兩組普通資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能夠比較分析。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為患者提供藥物指導,生活指導。觀察組增加心理護理。①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原因,提供針對性的疏導,緩解負面情緒。并且,護理人員使用成功案例來鼓勵患者,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改善患者的治療態度,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提供綜合的評估,對患者的需求進行了解,滿足患者的要求,傾聽患者的想法,回答患者的疑慮,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良好護患關系。②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來提供護理。文化程度較低患者,需要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疾病介紹,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發病原因,表現,注意事項,治療方式等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患者的依從性提升。對患者的家庭情況負面情緒進行了解有助于更好的溝通。③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進行心理干預。青年患者, 護士需密切關注其情緒變化, 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愛護。中年患者, 擔任的角色多, 被確診為重癥肝炎, 擔心自己事業中斷, 家庭壓力大, 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基于此, 護士應多開導患者, 協助其科學處理角色沖突問題, 聯合家庭成員及單位, 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老年患者, 固執, 獨立感強烈, 擔心被冷落。護士應準確評估患者個性特征, 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女性患者, 自控力相對差, 可能表現出懦弱、依賴, 護士應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環境, 鍛煉其自控力, 克服依賴問題。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通過HAMA[2]與HAMD[3]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 得分越高, 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重。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本次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 總分100分, 若≥60分說明滿意, 若<60分說明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的HAMA和HADM評分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兩項評分均比對照組低,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觀察組的滿意度是96.2%(51/53);對照組的滿意度是79.2%(42/53);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
3 討論
目前臨床中的醫療技術提升后,人們對于健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心理護理是護理人員通過多渠道來對患者提供心理干預,主要有心理學和技術,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實現護理目標。重型肝炎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的時候結合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年齡,背景,文化程度等給予考慮,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為患者提供疾病引導,讓患者能夠適應環境,消除負面情緒,獲得患者的配合,改善護患關系,提升護理滿意度。在此次研究中護理前兩組的HAMA和HADM評分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兩項評分均比對照組低,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觀察組的滿意度是96.2%(51/53);對照組的滿意度是79.2%(42/53);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
總之,重型肝炎患者接受心理護理的效果理想,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護理滿意度比較高,臨床中應該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畢翠俊. 心理護理在重型肝炎護理中的作用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40):260, 263.
[2] 韓艷英. 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療效的臨床研究. 現代婦女(下旬), 2013(11):247-248.
[3] 賈艷平, 曹祥, 安俊麗, 等. 心理護理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13):192, 1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