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臨床有效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實施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納入2017年04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入院日期單雙號為基準,分為治療組(42例)、對照組(42例),治療組:桂枝芍藥知母湯,對照組:西藥治療,對比兩組實驗室指標、臨床總有效率。結果:實驗室指標對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實施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機體炎癥水平,值得借鑒。
  【關鍵詞】桂枝芍藥知母湯;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臨床有效率;炎癥水平
  【中圖分類號】R25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1
  調查顯示,該項疾病在我國發病率高達0.4%,且病程在15年以上患者致殘率為60%,且臨床對該項疾病的具體發病原因尚無定論,更無特效藥進行治療,發病后不僅增加患者心理壓力,還加重家庭經濟負擔[1]。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機體受到風、寒、濕氣侵襲,出現脈絡阻塞導致,經查閱相關文獻得知,桂枝芍藥知母湯有疏經通絡的作用,故本次隨機選擇8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實施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對其臨床價值進行研究,現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7年0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84例進行研究,分為2組(入院日期單雙號),即每組42例樣本。
  治療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35-51歲,平均年齡:43.0±16.5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3.5年;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36-54歲,平均年齡:45.0±9.0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0±4.0年。緊密、細致分析2組基礎資料,符合研究標準,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書,且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后研究。納入:(1)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依從性較好患者;排除:(1)骨關節炎患者;(2)痛風性關節炎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其他免疫系統障礙患者,避免對研究準確性產生影響。
  1.2 方法 治療組: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劑:知母15g、炒薏苡仁20g、炒白術15g、制附子10g、炙甘草5g、桂枝15g、炒白芍10g、炙麻黃5g、防風15g、生姜10g;發熱患者配以黃柏,內熱陰虛患者配以生地黃,濕盛患者配以防已。將其混合后水煎取汁,1劑/天,2次/天,治療1月。
  對照組:西藥(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具體劑量如下:(1)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32024655;生產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劑量:5-10mg/次,1次/天。(2)雷公藤多苷片:國藥準字:Z31020415;生產企業: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劑量:1-1.5mg/kg/天,3次/天,飯后口服,治療1月。
  1.3 分析指標
  1.3.1 臨床總有效率評估:根據患者中醫癥候積分進行評估,(1)顯效:疼痛、晨僵等癥狀消失,中醫癥候積分下降90%左右;(2)有效:疼痛、晨僵等癥狀減輕,中醫癥候積分下降60%左右;(3)無效:疼痛、晨僵等癥狀未消失,中醫癥候積分下降20%左右[2]。
  1.3.2 實驗室指標評估: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血沉水平、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等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SPSS22.0,計量資料(實驗室指標)用t、()進行檢驗、表示;計數資料(臨床總有效率)以 、%進行檢驗、表示,2組數據資料,以P值區間(P<0.05)進行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總有效率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評估,詳見表1。數據顯示: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實驗室指標 治療組:血沉水平30.21±5.61mm/h;類風濕因子174.63±119.25U/mL;C反應蛋白22.12±7.75mg/L;對照組:血沉水平51.16±8.95mm/h;類風濕因子256.52±183.62U/mL;C反應蛋白34.25±9.31mg/L;t1=12.8536,P=0.0000;t2=2.4239,P=0.0176;t3=6.4895,P=0.0000。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侵蝕性關節炎為臨床癥狀的免疫性疾病,該項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在進展過程中極易對關節軟骨組織形成破壞,出現關節功能畸形。該項疾病屬于中醫“痹證”范疇,治療應遵循活血、通絡、止痛的原則。
  研究數據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8%高于對照組,且血沉水平、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實驗室水平均明顯下降,這與占嵐嵐[3]研究一致。分析:桂枝芍藥知母湯中含有知母(清熱、瀉火、滋陰)、炒薏苡仁(利水消腫、舒筋除痹)、炒白術(燥濕利水)、制附子(補火助陽、散寒除濕)、炙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桂枝(溫經通陽、散寒止痛)、炒白芍(止痛、養血)、炙麻黃(利水消腫)、防風(祛風解表)、生姜(祛除風寒)等組分,諸藥聯合滋陰清熱、除痹祛濕,結合現代醫學原理,該方劑在疾病活動期可有效抑制關節內肉芽組織的增生,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并對機體炎癥狀態進行有效抑制,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
  綜合上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患者實施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對降低機體炎癥水平,改善類風濕因子有極高價值,值得借鑒,且實施后患者血沉水平明顯降低,故該方法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中的價值得到證實。
  參考文獻
  石巖江,申軍.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對風寒濕痹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OPG及RANKL水平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8,36(12):106-109.
  盧小蓉.加減桂枝芍藥知母湯合益腎除濕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8,37(10):27.
  占嵐嵐.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聯合補腎祛瘀針刺法治療的療效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1):196+2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40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