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頻超聲在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中的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在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RA)病變中的意義。方法 80例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分別使用高頻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檢測, 比較兩種方法的檢查結果。結果 對80例患者的1321個關節進行檢查, 高頻超聲檢測出滑膜炎1041個(78.80%), 骨侵蝕740個(56.02%), 關節積液401個(30.36%), 肌腱腱鞘炎337個(25.51%);MRI檢測出滑膜炎1038個(78.58%), 骨侵蝕747個 (56.55%), 關節積液400個(30.28%), 肌腱腱鞘炎339個(25.66%);高頻超聲檢查與MRI檢查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頻超聲作為先進無創傷的檢查手段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中的檢出率與MRI基本相當, 可以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靠檢查手段。
【關鍵詞】 類風濕性關節炎;高頻超聲檢查;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80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1321 joints of 80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1041 synovitis (78.80%), 740 bone erosion (56.02%), 401 joint effusions (30.36%), and 337 tenosynovitis (25.51%)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1038 synovitis (78.58%), 747 bone erosion (56.55%), 400 joint effusions (30.28%), and 339 tenosynovitis (25.66%) by MRI.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MRI (P>0.05). Conclusion As an advanced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ts detection rate in the basic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MRI.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主要是以小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也是導致患者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臨床上, 類風濕性關節炎進展最快的時期為發病2年以內, 如果在這一時期未采取積極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殘疾, 致殘率可達50%。因此, 積極主動的早期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殘率, 改善患者勞動能力。因此,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作者使用高頻超聲檢查結果與MRI進行比較, 以檢驗高頻超聲對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 為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提供更加可靠的檢查手段,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大連市中心醫院就診的80例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 男44例, 女36例;年齡45~70歲, 平均年齡(50.0± 7.3)歲。
1. 2 納入標準 ①符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②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3 排除標準 ①孕婦、哺乳期婦女或近期有生育要求患者;②具有心、肝、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其他嚴重內科疾病患者;③具有關節外傷史, 關節畸形、X線顯示骨質破壞;④不愿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 4 方法
1. 4. 1 檢查儀器 使用百盛MyLab Twic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配有6~18 MHz的高頻線陣探頭。MRI檢查使用ESaote核磁共振檢查儀。
1. 4. 2 檢查部位 雙手腕關節、1~5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的背側及掌側。記錄患者高頻超聲及MRI檢查結果并進行比較。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80例患者的1321個關節進行檢查, 高頻超聲檢測出滑膜炎1041個(78.80%), 骨侵蝕740個(56.02%), 關節積液401個(30.36%), 肌腱腱鞘炎337個(25.51%);MRI檢測出滑膜炎1038個(78.58%), 骨侵蝕747個(56.55%), 關節積液 400個(30.28%), 肌腱腱鞘炎339個(25.66%);高頻超聲檢查與MRI檢查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累及多關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表明, 早診斷、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癥控制和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診斷及時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殘率。因此, 如何簡潔快速的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就顯得非常重要。影像學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 也可以對疾病的預后和病情變化進行隨診觀察。其中X線對疾病早期診斷不敏感, 如滑膜增生和滑膜炎等, 會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期[2]。MRI則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對比度及空間分辨率, 可以準確地判斷疾病早期的病理改變, 對疾病的診斷以及預測均有重要的價值。但是MRI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 并且費用比較昂貴, 檢查時間比較長。超聲檢查價格相對低廉, 并且操作簡單、費時比較少、無放射性, 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儀器可以移動到床旁檢查等優點。超聲檢查可以作為評價患者疾病發展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 隨著科技的進步, 高頻超聲探頭被廣泛應用, 超聲檢查已經不僅僅應用于肩、肘、膝等大關節, 對于腕關節、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等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先累及的小關節也可以應用。有研究顯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可以對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皮下組織、肌腱、滑膜、關節腔及關節軟骨、骨質表面進行全面的觀察, 高分辨探頭下有著較為清晰的圖像, 有利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3]。目前有報道稱,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可以對關節的滑膜厚度, 關節腔積液, 關節周圍軟組織變化, 肌腱、骨性關節面等方面進行較為細致的研究。作者為了探求操作簡便、費時少、費用低的檢查方法, 使用高頻超聲檢查和MRI檢查進行比較, 來尋找更加簡潔的診斷方式。通過研究發現, 在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滑膜炎方面的檢查超聲檢測優于MRI,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 高頻超聲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滑膜炎的檢出率略高于MRI,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發現, 超聲可以清晰地探查到關節內滑膜情況, 其組織結構表現清晰, 可以彌補X線檢查的缺陷[4]。在超聲下, 周圍組織病變清晰可見, 對軟組織水腫、滑膜增厚、組織層次模糊等表現清晰。有研究顯示, X線對于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檢測靈敏度不高, 而超聲檢查可以很好地檢測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滑膜增生、軟骨及骨破壞等病變[5]。目前有很多學者將超聲與MRI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超聲與MRI同樣可以檢測到滑膜、軟骨、肌腱等病變, 雖然尚未達到替代檢查的效果, 但其高特異度與敏感度決定了其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療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關節腔內的液體可以提示滑膜炎的嚴重程度。超聲對積液有很清晰的顯示, 甚至可以檢查出少于1 ml的液體[6]。肌腱腱鞘炎的診斷方面, 兩種方法均比較可靠。有研究顯示, 骨侵蝕的檢查MRI要優于X線。在本研究中, MRI檢查要比超聲檢查更早地發現骨侵蝕, 研究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檢測出骨侵蝕740個(56.02%), MRI檢測出骨侵蝕747個(56.55%), 高頻超聲檢出率略低于MRI, 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顯示, MRI可以利用多個層面對骨進行觀察。多項研究表明, 在骨侵蝕檢出方面, MRI的優勢更明顯, 敏感度更強, 超聲可見的骨侵蝕在MRI上均能被發現[7, 8]。作者認為其原因在于, 超聲的穿透力比較差, 所以檢出率比較低, 超聲探頭的分辨率對本結果也有影響。
綜上所述, 高頻超聲在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與MRI效果基本相當, 超聲檢查作為一種方便可靠的檢測手段, 可以應用于臨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 并且超聲比MRI操作更加簡單、安全, 對患者無傷害, 費用低廉,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賈小丹. 應用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診斷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價值.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3, 11(1):211-212.
[2] 卞福寶, 佘亞鵬, 徐更田. 肌骨超聲與X線片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腕關節早期病變中的診斷價值比較. 現代醫藥衛生, 2018, 34(5):733-735.
[3] 史海宏. 彩色多普勒超聲與MRI診斷手部類風濕關節炎的對比分析.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8, 12(2):105-107.
[4] 冼麗婭, 韋小葵, 韋艷華, 等. 高頻超聲在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手部小關節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5):89-90.
[5] 周偉文, 邵喜艷, 鄒幼霞. 高頻超聲在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6):643-644.
[6] 雷志輝, 章仕軍, 劉欣, 等. 高頻超聲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36(6): 956-959.
[7] 榮蓉, 鄭春梅, 王薇, 等. 高頻超聲在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應用.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6, 39(4):68-69.
[8] 王鮮桃, 杜肖彥. 高頻超聲在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部關節病變中的應用.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2018, 40(2):84-86.
[收稿日期:2018-1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