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機式訪談管理為基礎的“患者自強計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以動機式訪談管理為基礎的“患者自強計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實驗組(117例)及對照組(108例)。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實驗組患者采用以動機式訪談管理為基礎制定“患者自強計劃”,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糖尿病問題量表(PAID)及一般自我效能問卷(GSES)的評分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PAID和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PAID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的PAI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GSE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動機式訪談為基礎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建立“患者自強計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2型糖尿?。粍訖C式訪談;自強計劃;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5(c)-018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tient self reinforcement program” based on motivational interview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225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17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10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was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motivational interview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to formulate “patient self-improvement plan”. The scores of problem area in diabetes scale (PAID)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ID and GSE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AID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PAID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 of GSES 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GSE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ased on motivational interviews, health education 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atient self-improvement pla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self-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otivational interview; Self strengthening plan; Self-efficacy
目前,我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預計2035年將突破1.4億[1]。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成效已經被很多系統性評價和薈萃分析的研究證明其重要作用[2-3],因此,健康教育既是治療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又是2型糖尿病管理結構中直接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4]。Lou等[5]的系統回顧發現目前幾乎沒有任何研究應用了患者自強理論,也從未使用任何行為改變理論或模型來指導健康教育方案的設計,在社區,則更是缺乏嚴謹的研究。動機式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一種用來促使患者作出行為改變的方法[6],其目的是從患者的角度動員患者作出行為改變[7]。但是本研究者認為,作出行為改變不能單靠患者自身,還需要醫護人員和患者雙方共同的努力,醫務人員同樣有責任去動員患者作出改變,消除障礙[8],因此本研究將MI有機地融入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強健康教育方案當中,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已確診2型糖尿病或正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藥患者;②年齡為18~75歲;③無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例如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④對普通話聽說讀寫無認知障礙,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已確診為癌癥或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②目前正處于發作期的慢性病,例如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壓、不穩定型心絞痛、近3個月內心肌梗死發作、急劇惡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所有納入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8例)和實驗組(11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狀況、教育程度、病程、體重指數、吸煙及飲酒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案,首先由2名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1名營養治療師和2名內分泌科主管護師組成多學科健康宣教團隊,并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疾病治療要點設置“患者自強計劃”課程,其中第一課為認識自我和糖尿病,第二課為自我護理小知識,第三課為飲食知多少,第四課為運動及足部健康。每堂課程的設置包括理論授課(1 h)和現場互動答疑(30 min)2個環節;每周1次,4周完成課程宣教。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動機式訪談,按照建立關系、明確目標、激發動機和執行計劃4個環節執行。①建立關系:將訪談的環境設置為獨立空間內進行,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并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明確目標:根據患者闡述存在的問題制定治療目標,引導患者思考并與其共同討論其健康問題以及促進健康的行為,使其主動和醫護人員商討并制訂個性化的干預方案;③激發動機:詳細介紹2型糖尿病控制的要點,并在溝通中引導患者發現自我的行為習慣與疾病控制要點中的矛盾,激發患者建立健康行為;④執行計劃:引導患者按照既定的執行方案進行自我健康調整,研究人員在每次學習完成后進行一對一訪談,并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分別在每次課程宣教完成后進行訪談。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研究采集指標包括糖尿病問題量表(probiem areas in diabetes scale,PAID)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其中PAID量表包括與糖尿病相關的情緒、治療、飲食以及社會支持四個方面的問題,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0分(沒問題)~5分(有嚴重問題)的6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問題越嚴重[9];GSES包括10個條目,采用Likert 1~4分的評價條目,總分在10~4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10]。上述指標均在患者第一次授課前、第四次授課后以及患者出院后3個月收集數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AID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PAI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PAID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的PAI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的GSE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國外關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自從Cerkoney等[11]的研究顯示,傳統糖尿病健康教育并不能適應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需求以來,Hoskins等[12]開始嘗試新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除傳統的飲食、運動、足部護理、并發癥處理外,這些新的健康教育方案還使用了一些行為改變的技巧,包括情緒處理、問題解決、目標設定以及行動計劃等。臨床研究顯示,標準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指標以及生活質量、疾病知識、健康行為方面有明顯作用[13-14]。隨著糖尿病患者數量的逐漸增長,我國醫療系統也在開發一些新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案來幫助這些糖尿病患者,郭紅梅等[15]通過互聯網建立居家護理平臺,陳濤等[16]將PDCA循環聯合全程隨訪管理運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中,并建立標準化飲食方案[17],上述這些措施均能夠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預后。上述措施雖以患者為中心,但患者往往被動學習、參與或執行角色,缺乏積極參與的主動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開展以動機式訪談管理為基礎的“患者自強計劃”較傳統的健康宣教模式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糖尿病問題評分,分析原因如下。①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普遍存在痛苦、焦慮和沮喪等心理問題[18-20],應用動機性訪談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進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這有利于提升患者參與積極學習和配合執行的態度。②動機式訪談持續貫穿在患者治療和康復中,通過強化溝通引導患者自主認識到建立健康生活行為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執行計劃,由醫護人員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和反饋,提升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并引導患者采用健康行為,降低糖尿病問題評分。③動機式訪談在開展中采用“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模式,積極為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提供社會支持,提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改善其自我效能感。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跟蹤的時間僅為3個月,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是一個太長的跟蹤時間。此外,本研究未采集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壓等客觀指標變化情況,在后續研究中值得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本研究開展以動機式訪談管理為基礎的“患者自強計劃”可有效改善患者在糖尿病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糖尿病問題評分,在臨床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寅初.創一條中國特色防治糖尿病之路[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8,14(1):69-70.
[2]李佳睿,邱輝.路徑式健康教育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心理負擔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1):1647-1652.
[3]周婷,劉祥,李曉松,等.中國人群2型糖尿病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5):730-736.
[4]柴紅,李穎,崔坤,等.應用網絡平臺進行健康教育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實踐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 23(12):1628-1631.
[5]Pecherstorfer M,Diel IJ,Bergstrom B.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2[J].Diabetes Care,2012,35(1):S11-S63.
[6]楊懷洪,徐愛蘭,譚月,等.動機訪談式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1):79-81.
[7]岳偉偉,施雁,姜金霞.動機性訪談在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6):30-33.
[8]Rutten G.Diabetes patient education:time for a new era[J].Diabetic Med,2010,22(6):671-673.
[9]任潔,洪霞,趙維綱,等.糖尿病問題量表測評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度和信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11):806-811.
[10]周永安,趙靜波,張小遠,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廣州高校大學生中應用情況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722-724.
[11]Cerkoney KA,Hart L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compliance of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1980,3(5):594.
[12]Hoskins PL,Alford JB,Handelsman DJ,et al.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of diabetes care on compliance with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by memory glucometer[J].Diabetes Care,1988,11(9):719.
[13]趙婷麗,高妍.動機性訪談聯合跨理論模型干預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 21(15):1808-1811.
[14]林慧君,姜岳,沙悅.以患者為中心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社區管理[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8,17(7):574-576.
[15]郭紅梅,尹衛,夏青,等.居家護理平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5):517-522.
[16]陳濤,韋青,趙麗娟,等.PDCA循環引導的全程隨訪管理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療效和費用影響[J].醫學與哲學,2015, 36(22):38-40,60.
[17]魏文婧.飲食隨訪管理在老年糖尿病院外飲食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39-41,48.
[18]金珠,陳鳴明,沈鳳萍,等.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與應對方式及授權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 16(3):166-168.
[19]李巖,李靜,魏紅紅,等.協同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態、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20):3433-3435.
[20]何欣欣,謝文,陳鏡羽,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與應對方式狀況及其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6,15(8):1-5.
?。ㄊ崭迦掌冢?018-07-17 本文編輯:祁海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9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