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齊步走”,心臟更健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臨床研究表明,各種類型的心臟病,未經系統、規范的治療,最終會發展為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我國目前已有慢性心衰患者超過800萬,這些人每年醫療花費平均超過1.2萬元。心衰患者會因病反復住院,半年內再入院率接近50%,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果心衰不加控制或者治療不當,5年死亡率可以達到50%,與惡性腫瘤相仿。因此,心衰被稱為是心臟病最后的戰場。
盡管近年來藥物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臨床實踐中,仍然不能阻止很多心衰的進行性加重。而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心臟再同步化技術(CRT),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病程、改善預后及降低死亡率。
心臟在正常情況下,是兩心房先收縮、兩心室后收縮,而且左右心室同步收縮,形成一股合力將血液泵入全身各處。但如果房室不能順序收縮、左右心室收縮不同步或者心室內部收縮不同步,這股合力被沖散,心臟泵血效率降低,心功能自然受影響。研究發現,已經發生心衰的患者中,大約四分之一心臟存在不同步、不一致、不協調地收縮現象。而心臟再同步化技術(CRT)應用高端的起搏器,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分別植入起搏器導線,可以讓兩個心室同時起搏,使心室收縮同步化,減少瓣膜反流,延長心室的充盈時間,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左心室舒張功能。
目前,CRT已成為心衰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早在2005年公布的歐洲心臟病協會慢性心力衰竭治療指南,以及200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公布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就已經將CRT作為心衰治療的I類推薦。
那么,什么樣的患者應該選擇CRT?只有檢查證實存在“非同步收縮”的心衰人士才適合CRT,即充分藥物治療無效,心衰患者發展至嚴重階段(心功能Ⅲ~Ⅳ級)、心臟超聲提示心臟收縮功能嚴重降低(EF≤0.35),同時伴有以下狀況:心電QRS波群明顯增寬,大于150ms,同時伴有高比例的心室起搏波;心電QRS波群增寬,大于120ms,小于150ms,同時伴有左束支傳導阻滯。
需要注意的是,CRT治療只是保證了心臟收縮的同步性,并不能徹底消除病因,也不能顯著增加心肌收縮力;藥物治療在改善心衰癥狀和逆轉心室重構方面仍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所有接受CRT的患者都應進行定期、細致的隨訪,使CRT安全、有效,且最大程度地發揮療效。
近些年,在歐美地區,CRT在心衰的治療過程中應用非常普遍。2005年,美國應用CRT大約6萬例左右,近兩年每年植入量超過10萬臺。而我國第1例CRT是在1999年應用,由于技術難度大及價格較為昂貴,國內應用總數還非常有限,2013年國內植入CRT的總數僅2000臺左右,與歐美國家的差距非常大。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植入技術的推廣,我國將有更多的心衰患者從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中獲益,重拾美好幸福生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58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