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運動員的心臟將適應形狀,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心臟將形成。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對運動心臟的概念、目前研究現狀、發病原因與發生機制、不同類型的運動對運動心臟的影響以及心臟的心臟與常見病理的病理學之間的差異。參考各項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撰寫,旨在為當前我國在運動心臟領域的研究進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運動;運動員;運動心臟
1.前言
心臟作為人體內必不可少的一個器官,有著十分重要的功能與作用,生物體內如果沒有心臟其將會無法存活。心臟也是運動的最大靶器官,運動與心臟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的相互影響。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繼發現了許多關于運動心臟的科學研究。本文以很多科學研究發現為線索,對運動心臟的概念、目前研究現狀、發病原因與發生機制、不同類型的運動對運動心臟的影響以及運動心臟和普通病理學心臟的區別展開分析探討,參考各項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與撰寫,為當前我國在運動心臟領域的研究進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論依據。
2.運動心臟的定義
運動心臟,也被稱為運動員的心臟,意味著運動員的心臟。一些從事經常訓練的職業運動員,他們的心臟與常人在形態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并且會發生變化,包括心臟肥大、心臟擴大、心律緩慢、心電圖“缺血樣”的變化,停止運動后復原等。運動員獨特的大心臟被稱為運動員的心臟。后來,許多科學家使用X射線成像技術,超聲心動圖和磁共振成像來分析和比較實驗,發現運動員的心臟確實比一般人更大。隨著心臟功能的改變,有人稱之為運動員心臟綜合癥。體育心臟的概念已經提出了一個多世紀,并且有很多關于運動核心的研究。
3.目前對運動心臟的研究狀況
3.1 運動心臟的分類
長期運動訓練可以誘發心臟的生理性肥大,一般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靜態運動引起的向心性肥大,另一種類型與動態運動相關,誘發離心性肥大。我國于1964年浦鈞宗報道了“300名運動員的X射線測量分析”第一種提出的運動心臟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不占40%,第二種類型左心室擴大占45%。第三類右心室擴大占4%,第四類左心室和右心室占11%。
3.2 運動心臟的主要表現特征
運動心臟的概念是基于運動員心臟的特征。它具有以下特征,心壁會增厚,心室內徑會增加,導致心室肥厚,而心室舒張末期的左心室充盈量也會增加。心跳的輸出增加,心率在靜止時改變。此外,它還包括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和ST-T變化等功能。這些特征是運動員常見的生理現象,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4.運動心臟的發病原因與發生機制
4.1 運動心臟的發病原因
運動心臟發病的原因有很多,運動方面包括運動負荷過大,運動時間過長都會導致運動心臟的發生,長時間過度使用心臟會增加心臟的功能負擔并增加導致心臟移動形成的負荷。營養方面和身體自身的狀況也影響著運動心臟,營養的缺乏與過度補充會使心臟的功能受到影響。研究發現運動心臟還會受遺傳,環境的好壞,氣候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除此之外,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肥厚性心肌病,肺動脈高壓,肺心病,擴張型心肌病,心內膜炎,左心室動脈瘤,二尖瓣狹窄等疾病也可導致心動過速的發展。
4.2 運動心臟的發生機制
研究發現,長期運動可使心肌毛細血管增生,以滿足心肌本身的血液供應,保證心肌的正常運作。從而使心影增大。它是由于血液動力學過載引起的細胞和相應細胞結構的變化以及神經內分泌機制導致結構,功能和代謝改變的心臟重塑過程而發生的。心臟運動的機制非常復雜,尚未完全理解。
5.不同類型的運動對運動心臟的影響
5.1 力量型運動
力量型的運動員的運動心臟被稱為向心性肥大,一般都是心壁變厚,訓練醒目在改變的同時也改變著其心臟結構的改變,力量訓練將改變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的背負荷,并促進心室排空。在舉重、摔跤、投擲等靜力性用力的運動中,心臟內的血液要想全部排空必須要使心肌變得更加有力量才可以。肌肉的生理橫截面積由肌肉力量的大小決定,心肌肥大是其生理橫截面積增加的表現。與其他類型的運動相比,力量運動更容易導致運動猝死。
5.2 耐力型運動
耐力運動員的核心被稱為離心肥大,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身體會發生一些適應性變化,并且氧氣消耗將保持在較低水平。在安靜的狀態下,運動員的心率會較慢,一般保持在40-50次/分鐘,而一些運動員的耐力較好,他們的心率可低至每分鐘30次心跳,心輸出量幾乎相同,但每搏輸出量要高得多。這些變化是由訓練類型引起的心臟血流動力學變化引起的。耐力訓練還可以導致心肌的預負荷增加,參與工作時肌肉的節律性收縮,以及更快的呼吸頻率。
6.總結
運動心臟的發病原因有很多,他與很多因素有關,其發生機制復雜多樣,目前還未探索清楚。運動的核心也與運動類型有關。并且運動心臟與普通病理學心臟也不相同,二者有著一定的區別,要明確兩者區別。總之,運動心臟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與科學的不斷深入的研究探索,體育心臟的研究領域將繼續深入探索和發現。在未來,相信還會有更多的關于運動心臟的科學研究發現。
[參考文獻]
[1]郭遠盤,劉姣.不同運動方式對心臟的影響[J].企業導報,2015(09):194.
[2]徐純,米春娟.MicroRNAs與運動心臟研究進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6(30):64-65.
[3]余啟政,李欣.心臟局部血管緊張素Ⅱ介導運動心臟重塑的機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07):71-75+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