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關于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所取得的效果研究。方法 本文所選病例為2017年4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以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39例。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期間,所有的對照組患者常規選擇定點牽伸技術進行治療,觀察組則選擇定點全身結合關節松動進行治療,對兩組治療的效果進行評比。結果 治療以后,觀察組有效治療37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有效治療32例,總有效率為82.05%,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自覺癥狀積分、臨床檢查積分、生活動作積分、滿意度積分、疼痛評分等,觀察組明顯都比對照組更優,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的療效優于單純定點牽伸治療,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更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定點牽伸技術;關節松動技術;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R2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頸椎病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病癥,臨床上常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這種病癥會導致患者頸肩疼痛,伴放射性上肢疼痛麻木,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的疼痛過敏和運動障礙,并且存在肢體的麻木不良癥狀[1]。對該病患者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發現,發病年齡階段的年輕化趨勢明顯,所產生的癥狀也差異較大且反復發作,治療周期長,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積極的干預。對于這種病癥治療方法多,但是針對性不強;本文主要分析通過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進行干預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性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4月到2018年1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78例,以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均為39例。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最大發病年齡為56歲,最小發病年齡為27歲,平均年齡(42.1±11.2)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發病年齡57歲,最小發病年齡24歲,平均年齡(43.7±10.6)歲。本文患者均被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發病以后,臨床癥狀表現為頸肩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頸椎活動受限,頸棘突壓痛。本文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者入組后資料無差異,可比較。
  1.2 方法
  對本文的所有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定點牽伸技術進行治療?;颊呷⊙雠P位,操作者位于患者頭側,首先選擇按揉、彈撥、拿法等放松頸肩部軟組織,再進行定點牽伸10min。選擇患者的左手拇指端對錯位關節之上的頸椎下關節突向上托頂,同時選擇手掌對患者的枕部進行上托,應用右手對下頜部向上托。兩手協同,拉緊以后稍向斜位牽引,并且以身體和床面之間沒有出現滑動為適度,反復對患者進行5次的牽拉。兩手進行交換,再做5次相關干預。對患者雙側上肢進行拿捏,次數為三次,對雙上肢進行牽引抖動之后結束治療。每日為患者進行一次治療,持續治療20分鐘[2]。
  所有觀察組患者選擇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進行干預,定點牽伸與對照組的相關治療方案相同。在進行關節松動時首先需要對頸椎行分離牽引,患者取仰臥位,使患者的頭部伸出治療床之外,以此體位接受治療,治療者選擇左手托住患者后枕部,虎口放置在患者整骨下端,將拇指放在左耳后,右手放在患者下頜部位,右前臂掌側放置患者的右側面部,對患者的身體進行妥善固定,治療者通過身體節律性后傾,達到分離牽引的目的。其次患者取仰臥位,垂直按壓棘突,操作者對患者的病變節段棘突行垂直按壓,手法等級(MaitlandⅠ-Ⅳ級),將雙手的拇指放置在同個脊椎棘突部位,將雙上肢通過雙手進行固定,并且垂直推動患者棘突朝向腹側用力。最后側推患者的橫突。雙手拇指并排放置在椎體橫突部位,保證指尖傾向枕后/頸背部,然后通過患者上肢的力量對棘突進行橫推,使其朝向對側。治療時間:每次一種手法重復3-4次,總時間15-20分鐘,據病人對治療的反應,Qd或Qod。通過CT影像對患者牽引的狀態之下,病變狀況進行觀察,以患者病情狀況為患者進行擺動,持續治療兩周,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連續治療之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并進行比較,比較兩組患者經過干預以后的自覺癥狀積分、臨床檢查積分、生活動作積分、滿意度積分、疼痛評分等。
  1.4 統計學分析
  啟動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同時以P<0.05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說明數據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以后觀察組有效治療37例,總有效率為94.87%,對照組有效治療32例,總有效率為82.05%,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自覺癥狀積分、臨床檢查積分、生活動作積分、滿意度積分、疼痛評分等,觀察組明顯都比對照組更優,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干預以后兩組患者的相關評分請詳見表1所示。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的觀念下,頸椎牽引、理療、手法、醫療體操均為常用的治療手段。本研究通過定點牽伸結合關節松動技術能發揮二者的針對性治療作用,提升患者總體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相關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李娟,龍翔.關節松動技術配合神經松動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01):29-31.
  王元新.牽引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16):44-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7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