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加強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控制的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如何加強農村社區管理,從而提高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和高血壓并發癥控制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高血壓社區加強管理的患者150例為研究組,同時選擇常規管理高血壓患者15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管理前和管理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研究組1級高血壓發生率和血壓控制率高于對照組(P<0.05),2級高血壓和3級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眼底病變及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社區加強管理可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并降低高血壓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高血壓;農村社區;加強管理;并發癥
商血壓是心內科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世界各國高血壓發病率中,美國29.5%,歐洲29.3% - 45.6%.非洲16% - 41%[1]。美國等發達國家把在基層社區進行高血壓防治作為重要日常工作,并進行了大量社區臨床研究[2]。我國高血壓患病率近年來有不斷增長的趨勢。2002年有報道指出,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18.8%,我國高血壓患者大約有2億人左右[3],而且還有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高血壓的,大約有1.3億人左右。在2億高血壓患者中,其中3 000萬人沒有進行任何治療,而接受治療的患者中,仍有75%患者血壓未達標[4]。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怎樣達到這一目的是對我們基層社區醫護人員嚴峻的考驗。我們把高血壓疾病作為慢性病防治工作重點,只有加強社區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各衛生服務站采用高血壓社區加強管理,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接收高血壓社區加強管理患者150例為研究組,男94例,女56例,平均年齡(62.5±4.7)歲。同時選擇行高血壓社區常規管理高血壓患者150例為對照組,男99例,女51例,平均年齡(63.1±4.9)歲。兩組高血壓患者均為35 - 70歲的成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并且在三甲醫院確診≤5年;接受管理前無心、腦、腎等并發癥患者,各種臨床資料齊全;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史≤5年,而且血糖控制良好;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嚴重合并疾病的患者。
高血壓患者社區加強管理措施:為每一個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包括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加強健康教育力度,為每一個高血壓患者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案,每次就診時都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導記錄,做到有的放矢。每次就診都要給患者測量血壓,建議患者購置電子血壓計,堅持每日自測血壓1次,并做好記錄,就診時交給醫生查看。每月測量體重指數和腰圍1次,并做好記錄加以觀察比較。每月抽血1次,化驗血糖、血脂和腎功能。每季度作1次心電圖、眼底檢查和超聲心動圖。每年建議患者到三甲醫院心內科會診1次,平時發生緊急情況可隨時轉到上級醫院會診。
血壓控制率和高血壓并發癥評定方法:對參加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等級評定,設為“優良”和“尚可”兩個等級?!皟灹肌笔侨?/4以上時間血壓在140/90 mmHg以下;“尚可”是全年1/2以上時間血壓在140/90 mmHg以下。血壓控制率=(優良+尚可),管理人數×100%。對高血壓并發癥主要通過評估靶器官損害。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高血壓分級診斷標準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分級,分為1級、2級和3級高血壓。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管理前和管理后血壓變化及高血壓分級變化;比較管理后血壓控制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管理前和管理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管理后,研究組1級高血壓發生率和血壓控制率高于對照組(P<0.05),2級和3級高血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研究組管理后腦卒中、冠心病、眼底病變及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1,見表3。
討論
高血壓是全世界死亡率比較高的疾病5],有學者報道2008年全世界因高血壓死亡人數750萬,占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2.8%[6]。采用抗高血壓藥物合理控制血壓水平能有效減少心血管意外死亡發生率[7]。但目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大多數在大醫院進行,而大醫院的人力資源有限,高血壓治療達不到最佳效果,只有大力加強社區醫護人員的高血壓防治,深入開展綜合干預,才能達到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8,9]。
從臨床資料可以看出,研究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管理前差異不大,但有明顯下降趨勢,而對照組呈明顯上升趨勢。經高血壓管理后,研究組高血壓控制率高于對照組,3級高血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干預效果顯著。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腦卒中、冠心病、眼底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均較低。廣州、上海等地廣泛開展高血壓社區加強管理,取得顯著成效[10-12],和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3,14]。
由于本研究對抽取的高血壓患者比較嚴格,抽取的高血壓患者,在患病時間、年齡和排除其他可能影響心、腎功能及血管病變的合并癥等條件,兩組基本沒有差異。因此最終研究結果更加客觀有效,更能說明加強管理對高血壓病控制血壓的預防的效果,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某些社區高血壓管理研究中的并發癥發病率較本研究高,就是因為他們的研究對抽取的高血壓患者的合并癥沒有重視,從而發生差異性較大。
農村社區的高血壓防治和城鎮社區有很大區別,首先農村社區的高血壓患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于還有文盲存在。這就需要我們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各種宣傳方式,并且要充分發揮家屬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他們過去不良生活習慣和膳食結構,指導他們戒煙限酒,科學安排膳食起居,按時服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終達到控制血壓達到正常的目的。 總之,社區加強管理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社區全面深入開展高血壓管理,是農村基層社區衛生發展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Pires JE, Sebasti o YV, Langa AJ, et al.Hypenension in Northem Angola:prevalenc.e,associated factors,awareness,treatment andcontrol[J].BMC Puhlic Health.2013,13:90.
[2]劉宇婷,杜亞平.高血壓社區管理研究的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0,8(4):486-488.
[3]鄭紅梅,杜雪平.社區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9):3421-3424.
[4]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IO[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08.
[5]褚國鋒.高血壓社區管理對患者血壓控制的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5):786-788.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obal statusreport on noncommunicahle diseases 2010[J].C.eneva: WH0,201 1.5:185.
[7]郭藝芳,張靖.2011英國成人原發性高血壓管理指南介紹[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5):94-96.
[8]賈芳玉,崔紅巖,安寶寧.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4):160.
[9]胡蕊,王志峰,呂立召,等.高血壓病對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3,28(9):1018-1020.
[10]姚松梅.高血壓社區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2):34-35.
[11]蔡學軍,周秀蘭,馬春燕,等.社區高血壓患者加強管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5):153-154.
[12]錢岳晟,張怡,張瑾,等.上海市普陀區高血壓社區規范管理的模式和效果探討[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1):26-30.
[13]王蘋.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2,34(18):2846-2847.
[14]胡娟.社區全科醫生開展高血壓綜合防治干預的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6):900-9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10.htm